本书作者吴凤霞教授始以辽金史为研究对象,继而致力于辽金元史学的研究,对历史与史学的关系有比较合理的认识。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辽金元三朝的修史制度和各民族史家的风貌,在同中有异和异中有同之中,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中国古代多民族史学发展的画卷;二是作者在本书最后一章中提出的几个理论问题,如“天下一家”、“国俗”、“正统”等,以及当时的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们对这些问题的诠释,使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中国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历史文化认同的趋势。这是本书的闪光之处。
| 图书 | 辽金元史学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吴凤霞教授始以辽金史为研究对象,继而致力于辽金元史学的研究,对历史与史学的关系有比较合理的认识。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辽金元三朝的修史制度和各民族史家的风貌,在同中有异和异中有同之中,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中国古代多民族史学发展的画卷;二是作者在本书最后一章中提出的几个理论问题,如“天下一家”、“国俗”、“正统”等,以及当时的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们对这些问题的诠释,使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中国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历史文化认同的趋势。这是本书的闪光之处。 内容推荐 10~14世纪中期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这一时期历史文化内容的辽金元史学内涵丰富。从辽、金、元三朝修史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轨迹看,它们大体上遵循了以往朝代形成的优良的史学传统而有所变通。民族史撰述的增多,各族史家不同的史学见解与共同的追求,以及历史思想的变化都昭示了时代的特征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值得重视的是,多民族历史文化认同成为这一时期历史思想的主流。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与史学 第一节 多民族国家演进的几个突出特征 一 广大边区的开发与封建化进程 二 各民族的交往与重新组合 三 由分治走向新的统 第二节 多民族史学发展的新风貌 一 经史翻译与多种民族文字之史书的出现 二 民族史撰述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三 关注修史与修史的制度化 四 史家视野的开阔与识见的出新 第二章 辽金元三朝修史制度 第一节 辽朝的史官与官府修史 一 辽朝史官的构成 二 辽朝的修史活动 三 辽代史学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原因 第二节 金朝修史机构与史官构成的特点 一 国史院、记注院与著作局 二 金代国史院的修史活动 三 金朝修史制度与史官的民族构成 第三节 元朝修史机构与修史制度 一 翰林国史院与奎章阁学士院 二 元朝修史制度的发展 第三章 多民族历史撰述的丰富 第一节 实录与民族史撰述的突出成就 一 辽金元三朝所修实录及其价值 二 反映蒙古民族早期历史的《蒙古秘史》 第二节 《辽史》、《金史》、《宋史》之制作 一 “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编纂思想 二 内容特点与体例创新 三 史学价值与历史地位 第三节 典制体史书的盛大气象 一 《文献通考》与《经世大典》的宏大规模 二 多种制度史的编纂 第四节 地理书和域外史撰述 一 恢弘的《元大一统志》 二 域外史和其他历史撰述 第四章 各族史家史学思想的异趣与趋同 第一节 强调史学的经世功用 一 以古鉴今的萧韩家奴 二 讲究史鉴功用的察罕 三 追求“笃实之学”的赡思 第二节 恪守信史原则 一 提倡“史笔天下之大信”的耶律孟简 二 记祖宗之事“一无所隐”的完颜勗 三 以存信史为己任的元好问 第三节 历史编纂思想的创获 一 王若虚对“史例”的探讨 二 胡三省对《通鉴》学的发展 三 马端临在历史编纂思想上的继承与创见 第四节 重视文献征实 一 欧阳玄重在“事实不妄” 二 苏天爵崇尚文献有征 第五章 历史思想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特点 第一节 民族观的发展 一 民族区分与天下一家 二 民族本源与多民族共祖 三 重“国俗”与“因俗而治” 第二节 正统观念的变化 一 “有传国宝者为正统” 二 混一天下可为正统 三 继承百王而为正统 第三节 多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大趋势 一 多民族历史认同的发展 二 传统学术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结语 辽金元史学的历史地位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辽金元史学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吴凤霞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8353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6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36 |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2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40.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5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