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允吉教授长期从事佛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成果卓然。本书是作者近三十年来相关成果的最新结集,收录论文33篇,骈文序7篇,附访谈录一种。关于此课题,一些现代学者如梁启超、郑振铎、钱鍾书、季羡林、向达、饶宗颐等已做了筚路蓝缕的工作,作者在前辈的基础上,着力于在魏晋南北朝与唐代两个时期选择专题作深入研究。通过这些饶有理致的文章,能使读者重新发现古代文学研究中一个异常丰富的世界。
图书 | 佛教与中国文学论稿(精)/中华学术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允吉教授长期从事佛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成果卓然。本书是作者近三十年来相关成果的最新结集,收录论文33篇,骈文序7篇,附访谈录一种。关于此课题,一些现代学者如梁启超、郑振铎、钱鍾书、季羡林、向达、饶宗颐等已做了筚路蓝缕的工作,作者在前辈的基础上,着力于在魏晋南北朝与唐代两个时期选择专题作深入研究。通过这些饶有理致的文章,能使读者重新发现古代文学研究中一个异常丰富的世界。 目录 序 論佛偈及其翻譯文體 漢譯佛典偈頌中的文學短章 什譯《妙法蓮華經》裏的文學世界 東晉玄言詩與佛偈 中古七言詩體的發展與佛偈翻譯 關於王梵志傳說的探源與分析 論敦煌寫本《王道祭楊筠文》為一擬體俳諧文 《目連變》故事基型的素材結構與生成時代之推考——以小名“羅卜”問題為中心 王维“雪中芭蕉”寓意蠡測 論王维山水詩中的禪宗思想 王維與華嚴宗詩僧道光 王維與南北宗禪僧關係考略 王维“終南别業”即“輞川别業”考 王維《輞川集》之《孟城坳》佛理發微 王維輞川《華子岡》詩與佛家“飛烏喻” 王維《鹿柴》詩與大乘中道觀 略辨杜甫的禪學信仰.一 從《歡喜國王緣》變文看《長恨歌》故事的構成——兼述《長恨歌》與佛經文學的關係一. “牛鬼蛇神”與中唐韓孟盧李詩的荒幻意象 論唐代寺廟壁畫對韓愈詩歌的影響 韓愈的詩與佛經偈頌 韓愈《南山詩》與密宗“曼茶羅畫” 柳宗元寓言的佛經影響及《黔之驢)故事的淵源和由來 李賀——詩歌天才與病態畸零兒的結合 李賀與《楞伽經》 《夢天》的游仙思想與李賀的精神世界 李賀《秦王飲酒》辨析 說李賀《秦王飲酒》中的“獰”——兼談李賀的美感趣味和心理特徵 李賀《許公子鄭姬歌》與變文講唱 佛像之蹤迹與審美 卧佛像的起源與藝術流布 敦煌壁畫飛天及其審美意識之歷史變遷 雲南大理佛教藝術禮瞻 鄭筱筠《佛教與雲南民族文學》序 李小榮《變文講唱與華梵宗教藝術》序 吴海勇《中古漢譯佛經叙事文學研究》序 夏廣興《佛教與隋唐五代小說》序 荒見泰史《敦煌變文寫本研究》序 馬曉坤《晉宋佛道並興與陶謝之詩歌創作》序 盧寧《韓愈柳宗元文學綜論》序 附錄 佛學對文學影響研究之我見——訪復旦大學中文系陳允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佛教与中国文学论稿(精)/中华学术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允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514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62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80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8 |
宽 | 157 |
高 | 3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3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