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
她的这本《禅修与静坐》共分七章,每章又分若干节,共二十五节。概述了为什么要禅修静坐、禅修静坐的准备和方法、各种禅修法门,特别提到诵持密咒清净三业的具体内容。搜集材料丰富,提法新颖而不失禅的中心原则,对初习禅者确系具有启发性的作品。
图书 | 禅修与静坐(修订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 她的这本《禅修与静坐》共分七章,每章又分若干节,共二十五节。概述了为什么要禅修静坐、禅修静坐的准备和方法、各种禅修法门,特别提到诵持密咒清净三业的具体内容。搜集材料丰富,提法新颖而不失禅的中心原则,对初习禅者确系具有启发性的作品。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佛教定学的概念 第一节 禅定、瑜伽、三昧、止观的概念 第二节 定学在佛学中的地位 第三节 禅法的分类 第四节 学佛修行之目的乃至人格的完善 一、人格的缺点 二、傲气与傲骨 三、知足常乐 四、学与思 第二章 禅修与静坐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 第一节 禅修与静坐是一种基本修养法 第二节 禅修静坐与生理心理的关系 第三节 禅修静坐前的准备 第四节 依止师的选择 第五节 禅修静坐者的行为制约 第三章 禅修静坐的姿式和调身运动 第一节 禅修静坐的一般姿式 第二节 七支坐法 第三节 头部运动及手臂伸曲的禅修方法 第四节 站立、行走、躺卧的禅修方法 第五节 呼吸的调整 第四章 小乘佛教的定学 第一节 佛教定学的源流 第二节 四禅八定 第三节 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 第四节 十遍处、九次第、狮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四无量心观、四念处 第五节 十六特胜观 第六节 通明禅 第七节 四向四果 第五章 大乘佛教的定学 第一节 念佛禅与实相禅 第二节 六妙法门与金刚诵数息法 第三节 止观双修 第四节 还与净的修法 第五节 禅宗的参究法门 一、东山法门 二、话头与默照 三、“三关”修证 第六节 禅修静坐与陀罗尼 一、陀罗尼的概念 二、常诵密咒简介 三、心中心咒的修持及争论 第六章 禅修行者的加行与身心的变化 第一节 加行位 一、暖位 二、顶位 三、忍位 四、世第一法位 第二节 禅修行者身心的变化 一、睡意与身体的不适 二、善根的发现与觉知魔事 第三节 治病与饮食的调治 一、禅修与治病 二、禅修静坐者的饮食 附:《牧牛图颂》与《牧象图》 再版后记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禅修与静坐(修订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蒲正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52588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6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0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5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4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01 |
宽 | 14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