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君主以文临国,其意义深刻而遥远,且国之言治,也只在“觌文匿武”而已。
桑子编著的《宋代文官集团研究》共十三章节,内容包括宋室积弱与文官集团、宋室积弱的文化特征与教育状况、宋室台谏与文官集团的分裂重组、“太学论政”与宋室文官集团的重组、“守内虚外”与枢密院的身份危机、“三省归一”与宋室相权的膨胀等。本书给供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 图书 | 宋代文官集团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宋代君主以文临国,其意义深刻而遥远,且国之言治,也只在“觌文匿武”而已。 桑子编著的《宋代文官集团研究》共十三章节,内容包括宋室积弱与文官集团、宋室积弱的文化特征与教育状况、宋室台谏与文官集团的分裂重组、“太学论政”与宋室文官集团的重组、“守内虚外”与枢密院的身份危机、“三省归一”与宋室相权的膨胀等。本书给供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宋代文官集团研究》由桑子编著。 《宋代文官集团研究》主要内容:宋代君主以文临国,其意义深刻而遥远,且国之言治,也只在“觌文匿武”而已。君主能够与士子共天下,人君之道已然大明;文官集团不以自己的高低为荣辱,而以山河之痛、百姓生计为乘除,人臣之道也已经大白。然自庆历始,文官集团议论浮杂,直气空多;熙宁、元丰之际,士子习气深重且又自负其灵;至元祐以后,宋代政治几近堕入妖魅的境地。万事皆是言易行难,如何在践履中收敛意气,降心悦服于世俗的良善之中,是元气淋漓的宋代文官集团留给后世的一个千古话题。 目录 导论篇 第一章 宋室积弱与文官集团 专论篇 第二章 宋室积弱的文化特征与教育状况 第三章 宋室台谏与文官集团的分裂重组 第四章 “太学论政”与宋室文官集团的重组 第五章 “守内虚外”与枢密院的身份危机 第六章 “三省归一”与宋室相权的膨胀 第七章 宋室的“设法卖酒”与榷酤之制 个案研究篇 第八章 直道与直气:范仲淹集团的性格分析 第九章 新法的扰攘与王安石集团的事功 第十章 司马光及其元祐文化集团的人格根基 第十一章 神宗后宋室“国是”的反复 第十二章 南渡之初的文官集团及其中兴气象 第十三章 理学集团的努力与“正心诚意”的落空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宋代文官集团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桑子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0196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5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81 |
| 出版时间 | 2011-10-01 |
| 首版时间 | 2011-10-01 |
| 印刷时间 | 2011-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691.4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9 |
| 宽 | 145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