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陕甘宁边区政府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本书为该丛书之《陕甘宁边区政府史话》分册,由刘东社和刘全娥所著。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国革命的核心所在,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是各个根据地的首席政府,是声名卓著的民主政府,是廉洁的政府。

内容推荐

《陕甘宁边区政府史话》由刘东社和刘全娥所著。

《陕甘宁边区政府史话》内容简介:陕甘宁边区政府自1937年9月成立,至1950年1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命令成立西北军政委员会,前后历时12年4个月。它是中国革命的核心所在,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是各个根据地的首席政府,是声名卓著的民主政府,是廉洁的政府。党的许多政策在这里试验推广,党的方针指令从这里发向各地。在这里,毛泽东和党中央培养革命干部、推行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解放妇女、掀起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发展文化教育、丰富群众文艺活动、开展外事活动,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和胜利。

目录

一 希望之光

 1革命落脚大西北

 2黄土地上的边区政府

 3红都延安

二 引力中心

 1圣地的呼唤

 2革命的熔炉

 3领袖与群众

三 民主政治

 1普选·参议会·民主建政

 2五一施政纲领

 3李鼎铭说“我有职有权”

 4挣脱了锁链的边区新女性

四 司法典范

 1边区的法律:民主·平等·公正

 2“马锡五审判方式”

五 经济举措

 1新经济政策:争取外援,休养民力

 2大生产热潮

 3精兵简政

 4劳动英雄的时代

六 文化嬗变

 1奖励自由研究

 2进军文化荒漠

 3秧歌舞和秧歌剧

 4人民的喉舌

七 冲破封锁

 1让边区走向世界

 2“封锁线后的新社会”

 3“中国的命运决定于他们”

八 欢庆胜利

 1八一五——延安狂欢夜

 2迎接全国解放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如果有人能从高空鸟瞰中国大地的话,他将不难看到一幅奇异的图画: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在飞鸟断绝的茫茫草地上,在雪山顶,在大河旁,总有一群衣衫褴褛、扛枪背包的赤足或穿着破烂草鞋的男女,不畏风霜、不避雨雪地向前艰难跋涉着。也许他看不清这群人黄瘦的脏脸,蓬乱的长发,但却一定能够看到,在他们的前后左右,一支支人数庞大、装备精良的军队,远远地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猛扑上去,向这群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男女发起堵击、追击和侧击。在晴朗的日子里,也总有成群的飞机在空中扫射、轰炸,机上青天白日的标记清晰得似乎伸手可摘。然而,就是这群人,却像一股不可阻遏的红色铁流,蜿蜒曲折地向前倾泻着。它,发端于中国的南方,向西到云贵高原,再北上川甘,在中国大地上画了半个大大的弧线后,最终停在了中国的西北角。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壮歌!

说起长征的发生,我们就不能不描绘一下此前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轨迹。在中国现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无疑是两股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最重要的力量。它们的政治主张、政治动向及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自然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进程图,也因此而变得峰谷交错,上下起伏。

1924年到1927年初,国共两党首次合作,迅速掀起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高潮。这是一段令人留恋的美好岁月,虽然并不那么十分理想。随之,因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和分裂行径,阴云又四处笼罩,革命便跌入了低谷。凄风苦雨的1927年,既是国共两党分道扬镳的一年,又是希望的种子萌生的一年。在白色恐怖降临之后,面对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中国共产党人群雄四起,纷纷拿起刀枪武装抗暴,从而掀起了一场土地革命的红色风暴。

在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过之后,中共中央又在汉口召开了“八七”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一年之内,中国共产党在长江南北13个省130个县的广大地区内,组织发动了100多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到处在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红军和农村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到1930年时,中共已在全国建立了大小不等的15块革命根据地,红军数量在不断增长。

另一方面,自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也忙得焦头烂额:他忙着招降纳叛,忙着纵横捭阖,忙着东征西讨……最终,以中原大战为尾声,他在形式上制服并统一了各派军阀势力。当青天白日旗在中国每一座城市上空哗啦作响的时候,他感到了满足,感到了欣慰。踌躇满志_的他,却为“赤匪”势力的崛起而大惊失色,寝食难安。于是,从1930年底到次年7月,他对红军及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三次大“围剿”。令他难堪的是,数十倍于“赤匪”的堂堂中央精锐之师,.却次次以失败而。告终。在战争的大海里学习游泳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但迅猛发展了自己的势力,而且积累了一系列克敌制胜的军事斗争经验,诸如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的作战形式,“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原则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的探索下,以工农武装割据为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也已逐渐形成,在这条曲折艰辛之路的尽头,将会矗立起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中国。

然而,革命的征途不会一帆风顺。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可是,已经夺取了中共中央领导权的王明宗派集团,却执行了一条错误的路线,制定了一系列违背客观实际的政策。1931年11月,中共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已被王明集团实际剥夺了对苏区党和红军领导权的毛泽东当选为政府主席,朱德当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红军总司令。这一全国性红色政权的‘建立,客观上有利于统一领导各个分散的革命根据地,也有利于各根据地与各支红军间的联合、团结与发展。但以王明为代表的新的“左”倾冒险主义思潮,却已在各根据地蔓延、滋长。

从1932年6月开始,蒋介石又发动了对各根据地的第四次大“围剿”。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鄂豫皖、湘鄂西苏区先后丧失。中央、苏区依赖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正确指挥,则击溃了敌军的进攻,并把苏区扩大到湘赣闽粤4省,红一方面军也发展到’r0万人左右,赤卫队员更多达20余万人。紧接着,蒋介石又在1933年的10月,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大“围剿”。百万大军和200、架战机的绝对优势兵力,使蒋介石利令智昏,再加上所谓“步步为营,节节进剿”的堡垒政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围剿”方略,使他狂妄地宣称,此举必可彻底“肃清匪患”。P1-4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奠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教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活》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陕甘宁边区政府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东社//刘全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26600
开本 32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1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9.506
丛书名 近代政治史系列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3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3: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