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枪炮传说(史上最八卦的枪炮史)
内容
编辑推荐

鸦片战争时,是清军的枪多,还是英军的枪多?有人以为是英军枪多。其实不是,当时中国军人手里的枪,比英国人多多了,同时炮也比英国人多。可为什么中国人还是打不过英国人?

明朝末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跑出宫,最后在煤山上吊自杀,你可知道他出宫时手上拿的是什么武器?你以为是像金庸《碧血剑》里写的,拿了—把宝剑吗?错了,他当时拿的,是一把手枪,并且还是连发的哦。

……

解习贵编写的《枪炮传说:史上最八卦的枪炮史》,八卦有料,详细揭密枪炮发展的前世今生。

内容推荐

你错了!假如你认为传播知识的社科类书籍读起来一定是干巴巴的话。知识女性也可以很性感滴!解习贵写书,图的是一乐,让你乐着乐着,就成了半个博士。

《枪炮传说:史上最八卦的枪炮史》是—本历史书,不过不是写人的,写的是枪炮,写的是枪炮如何从液态到固态,如何从幼颜到熟女,最后成为现在模样的。就像艳舞女郎出台总会先露出一条腿,作者先告诉你一个骇人听闻的历史事实:枪和炮刚刚出现时,其实是连体的,枪就是炮,炮就是枪。要是你已经知道了这个八卦,那建议你继续往下看。

至于你看了《枪炮传说:史上最八卦的枪炮史》就能成为半个博士什么的,那肯定是浮云,作者也没那个本事,能做到古人说的,让你开卷有益,作者就心满意足。要是你看完后,能对电影电视上那些古代士兵手上的家伙什指指点点,那作者就心花怒放了。

目录

上篇:要枪有枪,要炮有炮

 一、要枪有枪,要炮有炮

1.枪声阵阵,炮声隆隆

2.广告

 二、缘起

1.从源头说起

2.杂音

 三、猛虎出笼

1.走上不归路

2.你的就是我的

3.就不告诉你

4.铳指千军

5.大曝光:老朱和他的军火

6.我也要造

7.踢馆的人来了

 四、花开别枝

1.驾鹤西游

2.我才是真的老大

3.小弟也要出头天

 五、一剑光寒五十州

1.大对决

2.中国制造

 六、凡事都要有第二次

1.不对称战争

2.升级后的内测

 七、文宣手法:说一套做一套

1.汉化运动

2.康熙的洋务运动

 八、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1.若练神功,挥刀白宫

2.反为他人做嫁衣裳

3.一步一步,又是一步

 九、看谁狠:百年恩怨。江湖了断

1.我们曾经也是外星人

2.国际级的雷神

3.我就是要蛮干

4.图穷匕见

下篇:学还是不学,这是个问题

 一、没看到我在发愤图强啊?!

1.惊天大秘密

2.世纪难题

3.海军之父

4.大佬出场

 二、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1.阔亲戚的光,一定要沾

2.内练一口气

 三、小呀么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

1.满清人的心魔

2.外国神仙很灵的!

 四、欧洲的新势力

1.幸运日

2.中国势力,退出欧洲

 五、学还是不学,这是个问题

1.拔出萝卜带出泥

2.要输就输他个精光

3.学还是不学,这真是个问题

试读章节

证据在手,火药我有!希腊人历史上亡过国,其实很悲惨的,但这时我们也管不了了,当时我们是专家、学者、愤青一起上,那声势、那阵仗,比灭了希腊人的罗马人还浩大。人怕狠,鬼怕恶,希腊人就害了怕,赶紧退缩。其他欧洲国家见希腊是扶不起的阿斗,只好算了。

一波未平一波义起,欧洲人后来又祭出了“海之火”。现在很多中国人都把“希腊火”和“海之火”混为一谈,其实两者虽然都是火,但根本不是同一把,这个海之火比希腊火出名、猛烈多了,它在历史上曾经保护过一个国家。这个火是公元七世纪时一个叙利亚人发明的,本来他想把它献给自己的阿拉伯君王,可阿拉伯君王不识货,没要。科技成果不应该被埋没啊,这个叙利亚人就怀着科学无国界的精神,去阿拉伯的敌人——东罗马帝国那里碰运气。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一眼就看出了这一科技成果在杀人方面的先进性,当时就花大价钱购买了专利。公元七一七年,阿拉伯人分水陆两路,大举进攻东罗马帝国,一直打到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下。这时就看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了,东罗马人将海之火装在火焰喷射器里,朝阿拉伯人喷,一喷就喷出老远,将阿拉伯人烧得大败而逃。这个叙利亚人从此就成为“阿奸”焉。

这个海之火喷出来时根本扑不灭,用水浇也没用。欧洲人心想,那个希腊火被你们中国人灭了,这个海之火你们总灭不了了吧?火药不是烧起来也扑不灭吗?告诉你们,这个就是火药的前身!险情就是命令,我们中国的专家这次又雄赳赳气昂昂地上了路。可这次遇到了麻烦。原来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嘴特别严,他为了保住军事上的优势,一直没有对外公布海之火的配方,专家们这次就是深入了虎穴,也摸不到虎子了。狗咬老天无处下嘴啊。

幸好这次出现了“欧奸”,一些以公道为己任的欧洲科学家为了弄清海之火和火药的关系,主动做了大量的实验,最后终于认定海之火里面不含硝,因而真身不全,不能算是火药。我们中国人这回白捡了个便宜,躲过了一劫。

欧洲人还真是能折腾,不久又有人提出,英国人培根是火药的发明人。这个培根不是那个写《人生论》、说“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写《人生论》的培根叫弗兰西斯·培根,他可是我们的国际友好人士,他曾经一口咬定我们中国人为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这个被抬出来和我们中国人争火药发明权的培根叫罗吉尔·培根,也是个不得了的人物,据说眼镜就是他发明的,他曾经在牛津大学里教过书,被人称为那个时代“大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一九一四年,英国人出版了他的一本著作,这本书里有一封他在一二四九年写给巴黎主教的信,信里有一个火药配方。

我们中国的专家跑过去,拿起书来一看,嘿,还真是如假包换的火药,这下蒙了,后来一想,反正他是在一二四九年写的信,那时候我们中国人早就把火药发明出来了,要不,就给他个“在我们中国人发明出来之后发明出来”的荣誉称号吧。再说,瞧欧洲人这架势,你不给他点甜头尝尝,他们是不会罢手的,没办法,落后啊。

就在我们考虑要不要让这个培根沾光的时候,让人想不到的是,日本人不干了!日本一个叫有马成甫的学者站了出来,大声反对: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闲杂人等,全部闪开!他当时就写文章、做报告,在国际上为我们中国人争名誉。可把我们的专家乐坏了:关键时候,还是以前在一个锅里吃过饭的人仗义啊。

那么日本学者为什么要为我们中国人说话呢?除了学术方面的原因,你还得了解日本人的心理。日本人在发达之前,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小弟,他们老祖宗的荣誉,全和我们的老祖宗有关。所以日本人要想为他们的老祖宗争荣誉,就绕不过我们老祖宗这一关,他就得把我们的老祖宗给带上啊。只有我们中国老祖宗有吃的了,他们的老祖宗才能就上那么一口——还要看我们给不给。当然,我觉得应该给,毕竟人家出了那么大的力嘛。

在这一点上,日本人还是很老实的,不像韩国人。韩国人面对这一历史窘境,所采取的突围方法,是动不动就谋朝篡位。我们的老祖宗发明端午节,本来是出于好心,带着韩国人乐呵乐呵,没想到他们乐着乐着就给贪污了,并且再也不肯交出来。太不像话了。

由于有日本专家的鼎力相助,我们中国人又赢了一局。

写到这里,一般人就会歇手,只有比较厚、价格比较高的书里,才会还告诉你另一个更加气人的欧洲人关于火药发明的说法。为什么花钱多得到的知识就多、花钱少得到的知识就少?太不公平了,小弟我今天就要打破这人间的不平!好好揭发一下欧洲人的阴谋。

话说蒙古人带着我们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往欧洲打的时候,生活在欧洲东边的德国人老祖宗算是尝着了鲜,虽死犹荣啊。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作为受害者,应该得到一点补偿,于是就认为火药是德国人发明的,准确地说,是一个叫贝索特·斯瓦尔茨的德国修道士发明的。德国人动作也是快,那边一咋呼,这边就有人在弗雷堡给这位老先生立了铜像,最后忽悠得法国和比利时人都给他建了纪念设施。

好就好在德国人在欧洲一直不招人喜欢。这次没用我们中国人出马,欧洲人自己就起了内讧,更有英国人大声提醒,要大家小心德国人的阴谋,说德国人主张火药是他们发明的,是想在火药和大炮方面谋取类似于专利权一样的利益。这么一吵,就把学者招来了,学者们举着放大镜过去调查。没想到这位贝索特·斯瓦尔茨先生就像我们中国现在的干部,他不经查,不查还好,一查,连有没有这个人大家都说不准了。法国人和比利时人趁机落井下石,把纪念设施给拆了。德国人闹了个灰头土脸。

总之,在人类的交流不是特别频繁的时代,在那些不方便的日子里,关于火药是谁发明的,欧洲人是争得面红耳赤,有幸在其中插一杠子的,除了阿拉伯人,还有印度人。就是那些坚持中国才是正宗的人,心里也不是很有底气。后来中西交通变得容易,欧洲的汉学家们把我们中国记载着火药的古籍带了回去,很神气地往大家的桌子上一掼,欧洲这才鸦雀无声,从此山呼万岁。

P12-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枪炮传说(史上最八卦的枪炮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解习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47884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92-091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