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怎样到美国读本科
内容
编辑推荐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胡敏郑重推荐,从中国学生为何选择赴美留学到如何择校、如何申请、如何学习、如何留学成功并顺利走向社会,《怎样到美国读本科》将给予有志于翻美国读本科的青年极大帮助,使他们少走弯路。它是陪伴留学青年求学生涯的枕边书。

《怎样到美国读本科》作者杜芳博士拥有九年在美国两所大学管理本科生的实践经验,她写作《怎样到美国读本科》的宗旨是要给想到美国读本科的中国学生和家长设计一份可以按图索骥的蓝图。

内容推荐

杜芳编著的《怎样到美国读本科》这本书是为国内对高考和本科教育感到困惑的那些学生和家长们写的。如果你对频繁考试、每月排名次的高中生活感到迷惘;如果你回望几年的高中生活,自问除了考卷和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外,不知学到了多少真正的知识,不知道那些知识如何应用,想不起来从学习中得到多少快乐;如果你对本科学习感到失望,在大学里只见到了若干漂亮的男生女生,却没有见到令你信服,给你指点迷津的“白发的先生”;如果你对毕业后的前景没太多信心,感觉自己还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人才”……那么这本书也许会给你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怎样到美国读本科》这本书是为那些正在犹豫不决,不知是否应该赴美国攻读本科的学生和家长们写的。到美国拿一个本科学位也许对你只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美国的本科教育和中国 的本科教育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差别?本科留学和研究生的留学经历有何不同?本科留学的所有付出是否值得?中美两种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新世纪成功的概率到底如何?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提供一些答案。

如果你已经有了本科出国留学的愿望,但是不知具体该如何操作才能被好的本科学校录取,争取到优厚的奖学金,那么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将指导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第三部分将详细分析成功申请的几大要素,如个人简历、申请论文、推荐信等等。

目录

留学美国,成就人生 胡敏

前言

为什么要到美国读本科

 本科留美的理由

 美国本科教育与国内本科教育的不同

 你是适合本科留美的学生吗?

 案例分析:查尔斯的良师益友

 案例分析:一场由女朋友引发的牢狱之灾

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本科学校

 美国高校的排名制度

 几个比较另类的排名

 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本科学校

 如何区别美国的正规大学和“野鸡”大学

 案例分析:三个不同的选择

 案例分析:选错学校入错行

怎样才能申请成功

 申请留学的几个重要入门问题

 申请过程中学习成绩的重要

 通过课外活动和义工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

 如何通过个人申请论文(Personal Statement)展示自己

 如何准备个人简历(Resume)

 关于推荐信的建议

 关于奖学金和助学金

 四篇个人申请的全文、译文和点评

 案例分析:打工赚钱的七种武器

 案例分析:一笔大额奖学金和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

如何做到四年毕业、成功考研或找到工作

 人在旅途:关于行李携带、入关的文件和手续以及接机的有关事项

 选择专业科系

 与学术辅导员和教授良好互动

 课堂外学习:建立人脉并培养综合素质

 困难时刻与安全因素

 感恩节、圣诞节和中国春节

 怎样和室友相处

 案例分析:三年搞定学位,两个月找到工作

 案例分析:被骗走的4715美元

附录

 2011年夏天《福布斯》全美大学排行榜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2012年度全国文理学院排名前100名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2012年度全国综合大学排名前100名

 各类学校2009—2010年SAT/ACT考试平均成绩一览表

 美国对国际学生提供优厚奖学金的大学列表

后记

试读章节

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适合出国

这里所说的自理能力并不简单指洗衣、做饭的本领。美国大学的食堂饭菜花样很多,很多还是自助式,所以只要交了伙食费,吃饭随便就能解决。周末和假日,快餐馆满大街都是,林林总总,应有尽有。打个电话,比萨店会送餐上门。学生宿舍里都有很多洗衣机和烘干机,基本上是免费使用,洗衣服也不是问题。

我说的自理能力是指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能力。比如说,每天早上七点钟,不用父母催促,能自己按时起床去上课的能力; 按时查阅信用卡的账单、学校里的个人账户,按时交学杂费的能力;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自我监督,按时完成作业的能力;想要出门旅游,自己订机票,安排食宿的能力等等;还有自己收拾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保持宿舍清洁的能力。如果对这些问题,你都能拍着胸脯,很自信地说”Yes,I can!”,那么你就是适合出国的那一类人。

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孩子暂时不适合出国

每个学生申请出国的时候,都有美好的愿望,想要好好学习,有一番作为。但是真正实施起来,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的习惯都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比如说,随大流的习惯。本来你计划晚上七点钟开始写作业,但是七点半的时候,隔壁的同学进来邀请你和他一起看一个电影,如果你不习惯说NO或者不知道怎么说NO,跟着一起去看了电影,然后再聊聊天,那么作业肯定无法完成或者完成的质量不高。如此反复几次,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再比如说一心只想着学习,没有时间去应付一些生活上的琐事,没有按时付信用卡的账单,被信用卡公司追加了高利息的罚款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你在国外的心情。

英语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适合出国

学生的英语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选择美国大学?这是一个很经典的问题。对这个这个问题的回答要因人和因申请的学校而异,很难给出千篇一律的答案。有的人托福或雅思的考试成绩不太好,但是到了美国后因为有了语言环境,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也有的人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到美国以后面对林林总总的书面语、口头语、俚语,反而总是犯晕。到麦当劳去点餐,收款员问他:“pay with cash or credit card?”说了三遍也听不懂。自信心受挫后,不去店里点餐了,打电话叫比萨饼,对方接电话,上来就是一个问题:”May I have your address please?”又让他晕了半天。平常写作业和看书还可以,但教授如果问一句”How are thilags going?”却又不知该回答些什么。总的来说,英语的笔试水平要达到申请的大学的录取线,而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要足够好,才能过美国签证这一关。我曾亲眼在美使馆看见拿到录取通知的本科生因为听不懂签证官的英语提问,回答问题时口语又不够流利而被拒签,与美国大学失之交臂。只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拿到录取通知书和签证,到了美国,学习英语就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了。

内心不够坚强,抵御不了寂寞的人不适合出国

离开父母、朋友和家人,去国离乡的寂寞感,没有类似经历的人是无法体验的。曾有人在聚会上说,留学生最大的敌人不是英语而是“寂寞”,立即得到周围很多人的附和,大家都心有戚戚焉。寂寞在国外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每个人抵御寂寞的方法又因为性格的关系而很不相同。有的人努力入乡随俗,处处融入美国文化,周末去看橄榄球比赛,平时和美国室友一起看美国的电视,参加外国学生为主的社团。一开始也许很难,但慢慢就适应了,不仅英语提高很快,更重要的是在国外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也有的学生感到压力和寂寞,整天就是上课和下课,心事没有办法向别人诉说,也不知道别人都在忙些什么,都快憋得发疯了。我认识一个这样的女学生,我劝她多和美国同学接触,但她说,平常上课,写作业用英语,已经让她快发疯了;休息的时间再讲英语,看美国人的电视那可真是累上加累。她说只有一个人关上宿舍的门,和国内的朋友在网上聊聊天,才觉得自己还活着。只有看看国内的电视连续剧,才觉得放松一些。 总这样一个人闷着,这位学生就慢慢地由寂寞发展成了轻微的抑郁。我有一次去宿舍看她,发现她已经不洗漱,不怎么吃饭,一个人上网好几天了。宿舍里面也是乱七八糟,满地都是衣服,衣服下面还有一些垃圾。我把她拽出宿舍,给她做了点可口的饭菜,总算让她暂时开朗了一些,又可以按时上课下课了。但要是真正走出海外寂寞的怪圈,她还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适合出国读本科

美国的本科教育千好万好,但相对于国内的本科,费用还是高一些。有一些学校会有奖学金给国际学生,但只有极少数能申请到全奖。所以学杂费、食宿费和其他生活开支种种算下来应该至少会有每年2万~4万美元的开销。四年下来,还是一笔不小的钱数。美国移民局对本科学生打工有严格的限制,所以想通过打工赚学费也不太现实。如果这笔钱对你的家庭是一笔极大的开销,那么暂时还是推迟一下出国读本科的打算,拿一个国内的本科文凭之后,再申请美国的研究生院。美国的研究生院的全奖更容易申请,在校内打工的机会也很多,这样不至于给自己和家人造成太大的负担。我自己就是研究生阶段出国的。我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但在1998年,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还非常高,国内人的工资也不像现在这么高,所以即使是考GRE和托福的费用,每一所大学50~80美元的申请费我都要靠自己去赚。现在回头想一想,我很自豪,因为我的出国没有给父母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已经让我惭愧,所以我不能再要求父母将自己的养老钱拿出来给我念书,那样我会感到很不安。

也许你会比父母想象的更坚强

也许你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但是你的父母还是担忧不已,觉得你现在还不能出国念书,怕你在外国不会照料自己,怕你生病,怕你不懂事,等等。其实,很多人在出来以后,远离父母,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反而迅速成长起来。也许你比你自己和你的父母想象的更坚强。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家境很好,父母对她极为疼爱,出国之前反复对我说,她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也没为什么大事情操过心,总而言之是一百个不放心。可是这个学生来到美国后,经过短暂的适应期,成了一个很坚强独立的人。感恩节期间,整栋宿舍楼除了她一个,其他人都回家了,她一个人住在空空荡荡的小楼里,一点也不抱怨。我夸奖她,她说其实她小的时候,父母都忙于工作,她经常一个人呆在家里,早已经学会自己处理事情。在国内的时候,有父母在身边,依赖感比较强,现在出国了,身上的潜能反而被激发出来了。有的时候,你也许不能完全料到将要遇到什么困难,但是只要相信自己,就会发现自己其实还是挺能干的。

总之,国外的学习环境相对轻松,选择专业相对自由,应付考试的时间相对减少,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在国内学习不好的孩子到国外都会脱胎换骨,自动成功。强烈的求知愿望和自理能力是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

P31-34

序言

这本书是为国内对高考和本科教育感到困惑的那些学生和家长写的。如果你对频繁考试、每月排名次的高中生活感到迷惘;如果你回望几年的高中生活,自问除了考卷和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外,不知学到了多少真正的知识,不知道那些知识如何应用,想不起来从学习中得到多少快乐;如果你对本科学习感到失望,在大学里只见到了若干漂亮的男生女生,却没有见到令你信服,给你指点迷津的“白发的先生”;如果你对毕业后的前景没太多信心,感觉自己还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人才”……那么,这本书也许会给你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这本书是为那些正在犹豫不决,不知是否应该赴美国攻读本科的学生和家长写的。到美国拿一个本科学位也许对你只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美国的本科教育和中国的本科教育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差别?本科留学和研究生的留学经历有何不同?本科留学的所有付出是否值得?中美两种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新世纪成功的概率到底如何?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提供一些答案。

如果你已经有了本科出国留学的愿望,但是不知具体该如何操作才能被好的本科学校录取,争取到优厚的奖学金,那么,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将指导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第三部分将详细分析成功申请的几大要素,如个人简历、申请论文、推荐信等等。

这本书更是为那些已经取得赴美签证,准备启程到美国攻读本科学位的留学生写的。也许你感觉拿到录取通知书、取得赴美签证已经是得偿所愿,大事已成。殊不知登上飞机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考验的开始。美国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一直是本着宽进严出的准则。毕业率保持在60%左右。这个数据并不能单纯用美国本科生太笨或太懒来解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国高校严谨的育人态度、不肯通融的治学精神所致。现在赴美攻读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还属于先行者,只有少数才能获得奖学金的资助,大部分是靠家庭支持。十八九岁、20刚出头的年轻人,背负着父母家人的殷殷期望,从中国到美国,从故乡到异乡,不仅要面对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教育体制、法律体制和医疗制度,还要忍受文化的差异、饮食的不适,还有乡愁或相思的折磨。成功者有之,半途失败而返的也不在少数。在本书第四部分里,将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与你分享在美国读本科成功的秘密以及一些失败的教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训,在21世纪的今天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敢为人先有时要付出代价,但若是成功就有傲视同时代人的资本。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总结我过去9年来在美国两所大学管理本科生的经验,把我的所见所想写出来,让到美国本科留学的学弟学妹们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成功的机会。请注意,我说的不仅仅是要拿到录取通知书,取得求学的资格,我更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教会学弟学妹们在4年的本科学习中,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学校的各种资源,得到情商和智商的最大发展,成功拿到本科学位,并为申请研究生院或者找工作作好准备。

写这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感谢师恩。当年在国内读研究生的时候,幸得胡敏老师为导师,引我进入教育管理这一行,我徜徉至今,乐不知返。胡师母典雅善良,我当年寒假在学校闭关写论文的时候,多次承蒙她的饭菜之请。师恩深厚,山高水长。如果本科赴美留学的学弟学妹们能凭此书,多一些学术上的参考,早一点实现文化上的交融,那就请替我向我的恩师们道声“谢谢”。

其实,我本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先行者。当年我赴美留学攻读博士,就选择了非常冷门的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专业。3年后当我取得博士资格,需要找工作时,发现美国高校的中高管理层里外国人可谓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外国人都在做助理教授或教授,专注研究与教学。可是,我立志要做一名高校的高层管理者。我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当年找工作时的惶惶然现在想来已不足为外人道。我成功地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付出了先行者的代价,也得到了先行者的补偿,正一步一步地在靠近我的梦想。

这本书的宗旨就是要对留美本科4年进行规划,为学生和家长设计一份蓝图。读者可以按图索骥,高效率高质量地度过4年求学的时光。在内容上,本书不仅有理论性的阐述,还有近100名从国内赴美本科生亲身经历的启示。每一个总结都有理论或数据的支持,每一个故事都是同龄人在异乡经历的缩影。蓝图可以帮你规划,别人的启示可以助你成长。但是,真正的实践者还是各位学弟学妹自己。谨请记住:个人的努力才是无可替代的、成功的最大保证!

后记

写这篇后记的时候,正是我所工作的大学秋季开学、大一新生报到的那个星期。这个学期,我们学校来了三名刚从国内高中毕业到这里留学的本科新生。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笑脸,充满自信的表情,我不禁慨叹,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我于2000年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攻读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我来的时候,拿的是全额奖学金,不用去做送报纸、洗盘子这一类的辛苦工作。80年代和90年代出国的很多前辈感慨,说我们这一代有福气,不用艰苦奋斗。因为前几代出国的前辈已经为“中国留学生”这个名词创下了良好的声誉,美国的各大研究生院都知道中国学生勤奋,能吃苦,很多人都能出研究成果,所以更愿意给中国留学生奖学金。如今十几年过去,我们这一代留学生大部分已经学有所成,在中国、美国甚至全世界开创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我愿意相信,我们这一代的奋斗也给现在出国的90后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每一代留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使命。我觉得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拿到文凭之后,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然后开始享乐人生。大学本科阶段是从青年蜕变为成年人的阶段。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学会安身立命的本领的同时,开始思考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以及如何回馈国家和亲人。所以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如何出国留学的操作指南,还希望我的文字能启发读者作一些关于本科教育、素质培养的思考。写作的时候,我慢慢回忆起这些年我辅导的近百名学生的经历。这么多年轻人在异国他乡求学、渐渐成长的悲喜剧本身就是很有生命力的素材。有时候我是以一位老师的视角在写作,有时候更是以这些学生的半个家长和朋友的视角在写作。只是希望我笨拙的文字能表达我诚挚的心意。

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使这本酝酿多年的书稿得以顺利出版,能被更多的学生、家长和辅导老师看到。我十分感激彭明榜编辑。与彭编辑的谈话使我走出了这本书的写作瓶颈。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得到他的指导、鼓励和帮助。我还要郑重地感谢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胡敏老师以及陈采霞师母。我和我的丈夫都有幸曾是胡老师的学生。自从1998年相识至今,胡老师和陈老师对我的影响与教诲,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术指点的范畴,更影响至事业、家庭与做人的方方面面。“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句话最能表达我的心情。

感谢我的丈夫孙浩,他对我的支持、照顾和帮助十几年如一日,我深感幸运。我们的两个孩子,Kevin和Will,更是我在工作之余写作的最大动力。还有我在美国的网友兼朋友“爱河鱼饵”女士、林鸥女士和丽雅女士,感谢她们让我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允许我在书里引用她们的文字,将上乘的素材奉献给读者,这里一并感谢。

最后要感激我当老师这十几年里教过的所有学生。教学相长,我辅导学生的过程也是我自己不断提高的过程。感谢你们在这些年里给我的启发、快乐和感悟。

杜芳2011年9月于美国俄亥俄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怎样到美国读本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05776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9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9.712.8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9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