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优美童话系列(杨红樱作品精选导读品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优美童话系列(杨红樱作品精选导读品藏版)》由杨红樱著,浓缩作家近三十年丰厚的作品精华,给予孩子心灵的关爱和人性的关怀。恣意的想象,脉脉的温情,透彻的解读,带领我们一起寻找童真,呵护童心,回归童年。

内容推荐

这本《优美童话系列(杨红樱作品精选导读品藏版)》由杨红樱著。杨红樱的童话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童话形象:淘气的小鸡、聪明的笨笨猪、善良的小灰狼、孤独的鹿妹妹、寻找快乐的狐狸一家……讲述了一个个温情脉脉的故事。故事中充满了爱的力量、善的力量、真诚的力量、童心的力量。富含哲理和诗意的童话慰藉着孩子们的心灵,引领着他们的精神成长。

这本《优美童话系列(杨红樱作品精选导读品藏版)》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目录

《寻找快活林》

 寻找快活林

导读:“快活林”的意义

 最好听的声音

导读:故事里的“光明”

 小红船儿摇呀摇

导读:温暖的爱心传递

 欢乐使者

导读:甜蜜的“亲吻接力”

 北方的狼

导读:为了那美丽的传说

 小人精的黑夜故事

导读:童话的魔力无处不在

 七个小淘气

导读:发现母爱

《鼹鼠妈妈讲故事》

 猫小花和鼠小灰

导读:只要有爱,一切皆有可能

 山坡上有棵小银杏

导读:伤感的故事,沉痛的寓言

 木耳

导读:老树上的木耳,你在谛听什么

 贺年卡

导读:温暖的想象

《亲爱的笨笨猪》

 鹿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导读:笨笨猪的智慧

 你好,小灰狼

导读:好样的,小灰狼

《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

 仙女湖奇遇

导读:现实的“面包”与幻想的“果酱”

 寻找小人精

导读:哪里可以找到小人精

 盛满梦的篮子

导读:守住秘密,守护友谊

《神秘的女老师》

 美丽的一课

导读:享受生活中的美丽

 童心城堡

导读:心灵深处的秘密领地

《流浪狗和流浪猫》

 流浪狗和流浪猫截车营救西施狗

 老鼠吓晕了波斯猫

导读:浪漫的小喜剧

《没有尾巴的儿狼》

 秃尾巴狼与狐狸尾巴

 狼狐复仇

导读:噩梦醒来是早晨

深度访谈

获奖记录

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最好听的声音

打鼓国的国王还没有做国王以前,这个国家并不叫打鼓国,叫烟斗国,因为国王喜欢抽烟斗,所以全国的人都抽烟斗,整个国家一片乌烟瘴气。当烟斗国的小王子长到一岁的时候,按照这个国家流传下来的习俗,举行了隆重的“周年抓周儿”仪式。

这一天,全国的人都来了,国王派大臣在广场中央设了一个圆形的大台子,在上面放满了各式各样的烟斗,当然还有其他的东西:比如蜡笔、存钱罐、玩具小兵、电动火车等等,多得令人眼花缭乱。抓周儿仪式开始了,国王把小王子抱出来,把他放在堆满了烟斗的地方。小王子对这些烟斗根本不感兴趣,他把这些烟斗拨到一边,在台子上爬着。

小王子从一个存钱罐旁边爬过去,爬到一个玩具小兵的身边,他用手点了一下这个玩具小兵的头,玩具小兵倒下了,小王子从他身边爬走了。

小王子在台子上爬来爬去,半个时辰已经过去了,小王子还没有把一样东西抓在手里。国王正准备叫人把小王子从台子上抱下来,小王子爬到一个玩具鼓旁边,握紧小拳头打在鼓上——“咚!咚!咚!”

小王子“哇哇”地叫着,他还不会说话,可是谁都能看出他喜欢这鼓。小王子坐下来,看见鼓的旁边还放着一对小鼓槌,他一手拿一个,也没人教他,他就敲起来:“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从此以后,小王子的身上就背着一面鼓,他走到哪儿,就把鼓敲到哪儿。正像国王喜欢抽烟斗,这个国家的老百姓也喜欢抽烟斗一样,国王的儿子喜欢敲鼓,老百姓的儿子也应该喜欢敲鼓。也许就在一夜工夫,这个国家一下子冒出很多生产鼓的工厂,生产大鼓、小鼓,各种各样的鼓。又一夜工夫,全国所有的商店里,摆满了大鼓、小鼓,各种各样的鼓。

小王子长大了,他几乎就是在鼓声里长大的,没有听见过任何其他的声音,所以,他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就是“咚咚”的鼓声。

在小王子登上王位的那一天,全国上下一片震耳欲聋的鼓声,这个国家正式改名为“打鼓国”。新的国王当然得有新的大臣。国王一声令下:举行一次打鼓比赛,选举三十个打鼓打得最响的人来做大臣。

后来,国王结婚了,王后生了一个小公主。小公主生在“咚咚”的鼓声中,长在“咚咚”的鼓声中。她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音乐,有乌儿啼鸣,有刮风下雨的声音,有花儿开放的声音,以及太阳升起来和落下去的声音。

小公主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龄,谁能娶到这位美丽可爱的公主呢?

打鼓国的人想:小公主是在鼓声中长大的,她最喜欢听的是鼓声,最好听的声音当然是最响最响的鼓声。也就是说,只有打鼓打得最响亮的人,才有资格娶到国王的女儿。

国王在广场中央设下擂台,打鼓国的小伙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他们都想上擂台比试比试。

这个擂台赛呀,一赛就是七七四十九天,全国的小伙子都上去打了鼓。国王看上了一个打鼓打得最响的小伙子,他长得臂粗腰圆,他敲的鼓声啊,差点儿把天震破。  “这鼓声多好听啊!”国王对公主说,“嫁给他吧,我的女儿!”

国王牵着公主的手,走上擂台。公主今天格外美丽,穿着白色的婚纱——她马上就要当新娘了。

国王把鼓槌高高地举起来,重重地打在鼓上:“我宣布——”

“等一等!”

一匹白色的骏马凌空而起,直奔擂台。

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从马上跳下来,走向公主。

国王问道:“你想娶我的女儿吗?”

“是的。”小伙子深情地看着公主,“我要让她听到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卫士!”国王命令道,“给他一对鼓槌。”

卫士给小伙子一对鼓槌,小伙子拒绝了。

“我不用鼓槌,这个声音也会惊天动地。”他对大家说,“我怕这个惊天动地的声音会震聋你们的耳朵。”

打鼓国的人最怕的就是耳朵聋了,聋了就再也听不见鼓声了。所以,除了公主,国王和所有的人都捂住了耳朵。

人们什么都听不见了,只见小伙子把嘴凑近公主的耳边,公主就倒在了他的怀里。

国王冲了过去:“亲爱的女儿,你听到了什么?”

公主的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泪花:“我听到了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我要嫁给他。”

骑白马的小伙子娶到了国王的女儿,打鼓国的人都在议论:公主到底听见的是什么声音呢?

“我知道是什么声音。”

有一个小孩子那天忘记了捂耳朵,所以他听见了这个声音。

孩子的妈妈问:“到底是什么声音?快告诉我呀!”

孩子说:“你把耳朵伸过来。”

妈妈把耳朵伸了过去,孩子在她的耳边轻轻地说:“我爱你!”

妈妈抱住孩子,在他的脸上亲了一下。

孩子的爸爸在一旁着急:“到底是什么声音呀?”

妈妈说:“你把耳朵伸过来。”

爸爸把耳朵伸过去,妈妈在他的耳边轻轻地说:“我爱你!”爸爸和妈妈紧紧拥抱,接了一个很长时间的吻。

然后,他们一家三口跑到了大街上,不一会儿,街上的人都拥抱起来。后来,从没断过的鼓声也没有了,人们不用大声地说话,他们都听见了那个声音——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我爱你!”P008-011

序言

放飞儿童的精神与梦想——序“杨红樱作品精选导读”丛书

王泉根

杨红樱的名字已成为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一根标杆、一个符号、一道风景。她的作品发行量累计超过4000万册,多部作品签约全球多语种版权,创下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的奇迹;她所创造的“马小跳”、“笑猫”等形象,受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广泛喜爱,杨红樱本人也因此受到孩子们明星一般的追捧。在少儿出版、发行界,杨红樱则被视为“救市”的财神。前不久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全国少儿图书交易会上,有一位书店总经理忧心忡忡地这样说:“杨红樱三年不写书,我们卖什么?”一语哗然,让无数少儿出版人为之心悸。

人们不禁要问:杨红樱究竟靠什么掀起了一场新世纪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看不见的风暴?靠什么拉动了中国少儿出版业的杠杆?对此,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作为一名职业儿童文学教学研究工作者,我愿从儿童文学自身的规律,从儿童阅读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层面,来加以剖析。

我认为杨红樱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其秘诀就是一句话:全心全意为儿童服务,具体地说就是认准“为小学生年龄段服务的童年文学”不动摇。

儿童阅读有一条黄金定律:“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虽然大家都在为儿童写作,为儿童出版,为儿童服务,但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服务对象,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吃力不讨好,适得其反。什么是儿童?对“儿童”最权威最科学的界说是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儿童系指十八岁以下的任何人。”但十八岁以下的儿童是一个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儿童文学的具体接受对象实际上是包括了从三至六岁的学龄前的幼儿和到十六七岁的“准青年”。

由于各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对各自所需的文学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乃至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儿童文学必须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主体结构的同化机能,必须在各个方面契合“阶段性”读者对象的接受心理与领悟能力,这就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深了,孩子看不懂,对阅读产生排斥、畏惧心理,逃避阅读,讨厌读书;浅了,孩子则会产生逆反心理。“我都这么大了.还看这些?”认为是把自己当成弱智、低能儿。所以,儿童文学的“度”最难把握。茅盾曾不无感慨地说:“儿童文学最难写,试看自古至今,全世界有名的作家有多少,其中儿童文学作家却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原因就在这里。

据此,儿童文学审美创造也有一条自身的黄金定律,这就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年龄特征的差异性,将广义的儿童文学细分为三个层次:为幼儿园小朋友服务的“幼年文学”,为小学生年龄段服务的“童年文学”,为中学生年龄段服务的“少年文学”。对此,杨红樱有着相当清醒的理解与把握,她说:“小孩子一天一个样,五岁和四岁、六岁和五岁都不一样,小孩子的认知程度也就不一样。”这就要求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具备一定的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专业素养,才能顾及不同年龄特征孩子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

三个层次构成了儿童文学的统一性与完整性,缺一不可,各有其充分的美学价值与艺术地位。但三个层次中的核心层次、主体文学则是为小学生年龄段服务的童年文学。这不仅因为从六七岁到十二三岁的小学生年龄段的孩子是构成“儿童”的主体,而且他们实质上是儿童文学、儿童读物潜在的主体读者群与最大的少儿图书消费群体。

第一,与中学生相比,应试教学的压力对他们还不大,他们还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可以自由阅读;第二,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小学生要有数百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由此敞开了儿童文学直接进入校园的渠道;第三,小学生比之幼儿园小朋友,他们已经长大,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购买喜欢的图书;第四,更重要的是,小学生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是记忆力最强、想象力最丰富、求知欲最旺盛、精力最充沛的时期,是人生“多梦的时期”,是一生中最佳的读书时期。

因此,如何做好做大做强为小学生年龄段服务的童年文学,自然成了儿童文学原创生产与图书出版的重中之重。实际上,当下一些牛气冲天的少儿出版社的畅销品牌无一不是冲着小学生、做着童年文学的,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冒险小虎队系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郑渊洁童话系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虹猫蓝兔七侠传系列”,明天出版社的“笑猫日记系列”、接力出版社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哈利·波特系列”的主要读者也多为小学生。童年文学应当居于整个少儿文学创作与出版的核心地位,这是符合儿童文学供需关系与生态特征的。

杨红樱的可敬之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虽然杨红樱从十九岁就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幼儿文学、科幻读物,但她最投入、最忘我、最花精力与智慧的就是童年文学。这一方面既与她曾经担任过七年小学语文教师、七年少儿读物编辑,对孩子们精神成长的需求有着刻骨铭心的了解有关;另一方面更与她认准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创作理念密切相关。她所创作的校园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人文童话“笑猫日记系列”,以及《男生日记》、《女生日记》、《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等成长小说系列,《寻找美人鱼》等科学童话系列,其核心读者就是面向小学生。

杨红樱是全心全意地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地为小学生年龄段的孩子们服务的,她深情地说:“我对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有深入研究,我懂得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阅读时,几乎会把自己放进一个角色中,好的儿童书就是要满足他们的想象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他们心灵成长的需要。要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这是童书作家的责任。我写马小跳其实就是写给小学生看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破解童心。有小读者来信说:这个愿望,你已经实现了。我将小读者的这些话视为对我的最高褒奖。”

或许有人会说,童年文学的重要性与出版价值这是显而易见的,圈内人谁不想这么做?但为什么似乎只有杨红樱做大做强了呢?这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我认为,如果要说杨红樱在童年文学方面已经积累了成功经验的话,倒不如说她是迎难而上,在重重困难甚至是在嘲笑与蔑视中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路。因为,事实是:在儿童文学三个层次的审美创造中,童年文学最难写,而且在以往最少有人愿意写。

我们先来看幼年文学。幼年文学表面上是为了幼儿,实际上是写给大人(家长、教师)看的。由于幼儿处于启蒙时期,还没有形成独立阅读能力,因而幼年文学主要是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由家长和老师讲读给幼儿听,这是一种以“听”为特色的听赏文学。幼年文学首先是由大人阅读接受,再经由大人的挑选、理解、过滤之后,转述给幼儿。从这个角度说,幼年文学的“度”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同样,少年文学的“度”也比较容易把握。少年文学以中学生为主体接受对象,中学生已有相当程度的文学阅读鉴赏能力,他们正在快速地成长与成熟,他们的关注兴趣、阅读兴趣正在向成人社会与成人文学靠拢。事实上,已有不少中学生的书包里放的是成人文学作品了。因而少年文学的审美创造整体上已与成人文学相互融通。作家主体意识的诉求、创作手法的多样化、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使少年文学最易在儿童文学三个层次中呈现出“纯文学”与“深度文学”的特色。

比较而言,童年文学的“度”最难把握,最难写。因为这是提供给已有一定文学阅读能力但又处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接受的文学。小学生接受文学的最大特点是“自主性”——自己选择、自己阅读、自己理解。与幼儿园小朋友相比,他们已不需要大人在一旁陪读,已有自我阅读的能力与读完一部长篇作品后的成就感。但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文学修养与阅读理解能力毕竟还很有限,他们的思维特征还处于对现实和幻想不是分得很清楚的阶段,社会化程度还相当低。他们的可塑性最大,也是最淘气、最需要大人操心的时期,正如四川民间俗语所说,“七(岁)嫌八不爱九臭十难闻”。

小学生年龄段孩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童年文学写作的难度:深了不行,浅了更不行;完全是虚构幻想,不靠谱,完全是现实生活的投影,又不易理解。同时,在儿童文学圈内,又长期存在着视童年文学为“平庸”、“肤浅”的偏见,认为难以呈现作家的深度主体意识。然而,童年文学对于小学生的意义又非同一般,如果这一时期的孩子不喜欢文学阅读,从不看童话,那就会讨厌读书,害怕作文,甚至终生排斥阅读。

杨红樱深谙童年文学的个中三昧及其所承载的巨大的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她是以一种彻底的奉献精神来对待小学生的文学需求的。她对童年文学创作有着极高的要求:“我对于自己的要求是:如果有下一本的话,一定要比前一本写得好,绝不硬写,所以写作的时候我常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我写的书是给孩子看的,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者动物形象,比如马小跳,比如笑猫,还有书中的故事,能成为他们童年的记忆,书中的内涵能成为他们成长的力量,对我而言,这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经过多年探索,杨红樱已积累起了童年文学创作的新鲜经验,她说:“我是一个坚持‘儿童本位’的作者,我努力想要追求的是在我的作品里能够把对儿童的性情培养、知识传递、有趣的故事有机融合在一起,兼容情商、智商、玩商这三方面的元素,其实这是一种高难度的写作。”“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必须具备在读者心中立得起来的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让读者品味出丰富的内涵,这是我一直坚持的观点。”集中起来就是三点:一是要有好看的故事;二是要有记得住的人物形象;三是看了能感动。这些朴素实在的体验,远胜于那些(仗学理论教程))的滔滔宏论。

我们的文学作品,如果真有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节,读之难忘、鲜活丰满的形象,感动人、感染人、感悟人的内涵,怎么会不受读者的欢迎?怎么会不产生文学的精神灯火与生命营养的作用?问题是我们的文学似乎已经丢弃了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那些最基本最常态的东西,文学的滑坡乃至“死亡”也就难免了。

从整体上看,杨红樱童年文学的创作基调阳光、健朗、向上,作品风格明亮、幽默、晓畅,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机智地恰到好处地融入一些易于为孩子们理解接受的立人、做事、为学的人生道理,启人思悟,引人向上,导人向善。事实证明,这实在是童年文学创作的高明手法。

比如“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的《巨人的城堡》,在极具童话氛围、悬念迭出的精彩故事中,演绎了孩子们与有着严重心理障碍的“巨人”之间的沟通、同情与友谊,使人一读难忘。杨红樱自己说:“《巨人的城堡》其实就写到了后工业时代出现的问题是人的心理问题,而不是生理、生存问题。我写东西,是要滋养孩子的心灵成长,要展现一个孩子完整的成长过程。凡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接受的教育,我都要通过马小跳的童心世界来展示出来。”

又比如“笑猫日记系列”中的《塔顶上的猫》:因为嫉妒塔顶上虎皮猫的成功,众猫使尽了坏招:“我们上不去,别的猫也休想上去!就算有谁上去了,我们也要把她灭掉!”嫉妒产生的摩擦甚至仇恨,实在令人心悸。但塔顶上那只高贵的、优雅的虎皮猫,在疗救好自己的伤痛以后却悄然地离开了塔顶,她不愿成为被无数的花鹭围绕着的耀眼人物,而对嫉妒她的同类,表现出了超然物外的极大宽容。“笑猫日记系列”所要表达与倡扬的正是这一类的精神:与人为善,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理解、同情、友善、帮助、责任、道义,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建构起温情脉脉的人性谱系,让人性的光辉战胜邪恶,照彻四方。

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是要通过艺术的形象化途径,在下一代心里打下坚实的人之为人的人性基础。杨红樱的童年文学正是努力践行这一美学目的的精彩之作,或者说这正是杨红樱童年文学具有强大艺术魅力、令无数小读者和他们身边的大读者爱不释手的深层次的美学因素。

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儿童文学原创生产存在着“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即服务中学生年龄段的“少年文学”与服务幼儿园小朋友的“幼年文学”,作家队伍强大,作品产量质量可喜可观,但服务小学生年龄段的“童年文学”,则是势单力薄、佳作寥寥。使人欣慰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个多元共生、百花齐放、百鸟和鸣的儿童文学和谐格局正在形成。以杨红樱为代表的童年文学创作的异军突起,有力而有效地改变了我国儿童文学“两头大、中间小”的艺术格局,童年文学原创生产与出版传播正在日益做强做大,并极有希望成为我国少儿出版业的核心产品。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童年文学创作出现了跟风、一窝风、同质化、脸谱化,甚至为利所驱胡编乱造的现象,更有甚者还有大量盗印杨红樱名字的伪书,这不仅是对杨红樱本人更是对童年文学的伤害,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警觉。

我也注意到,有的评论文章不问青红皂白,将这种低俗倾向归咎于杨红樱,说杨红樱是这些平庸之作的始作俑者,起了不好的领头作用。这对杨红樱显然是极大的不公与污辱。《水浒传》中的李鬼假冒李逵拦路抢劫,该打击的应当是李鬼,口水显然不应吐向李逵。在这里我要呼吁:有关出版管理部门应当加大打击盗版、伪书的力度,还儿童文学一个干干净净的身份。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但容易被孩子们记得住的、为大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大概只有十多个,如稻草人、大林和小林、神笔马良、宝葫芦和王宝、小兵张嘎。杨红樱出手不凡,短短数年间,就将“马小跳”和“笑猫”这两个形象牢牢地矗立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版图、中国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中,而且漂洋过海,被英国哈珀·柯林斯集团购走了全球出版发行的英文、法文版权。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马小跳”和“笑猫”已成为中国儿童文学与少儿出版的民族品牌,我们应当像保护知识产权那样,维护好我们民族自己的具有原创意义的儿童文学品牌与形象。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题为《我心目中的新世纪十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文章,这十位活跃在新世纪少儿文坛的作家按年岁排序是:孙幼军、金波、张之路、高洪波、曹文轩、秦文君、沈石溪、黄蓓佳、郑春华、杨红樱。杨红樱最为年轻,她正处于文学创作的盛年,中国儿童文学无疑应对她提出更高的期待,她的童年文学创作还有很大的艺术发展空间与审美张力。

我在这篇文章中对杨红樱有过下面百余字的评价,现在把它转录过来,作为本文的总结:“杨红樱是中国儿童文学三个层次(少年文学/童年文学/幼年文学)中童年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坚守‘儿童本位’的写作立场,选择‘儿童视角’的叙事方式,倾注‘儿童情结’的诗性关怀,践行‘儿童话语’的审美追求,向往‘儿童教育’的理想形态,使杨红樱的作品水乳大地般地浸透到孩子们的心田,她所创造的‘马小跳’与‘笑猫’己成为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品牌。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难道还有比受孩子们衷心欢迎和喜爱更为荣耀、幸福的事吗?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由于杨红樱的出现,已被重新改写。杨红樱的创作证明:真正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不但是属于中国儿童的,也是属于世界儿童的。”

一贯注重打造文学精品与读者接受意识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经过精心设计、精心选择、精心编制,出版了“杨红樱作品精选导读”丛书,同时邀请国内一批熟谙杨红樱作品的文学博士撰写导读。目前,这套书又将进一步优化、升级为“品藏版”,更令人期待。这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经典性、可读性、时代性兼具的新世纪儿童文学原创佳作,我由衷地祝贺这套丛书的出版!祝福千百万少年儿童拥有美好的感动人的文学精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优美童话系列(杨红樱作品精选导读品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红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267970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4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