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繁星若尘(从月球到银河深处的人类旅程)/新视角科普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科幻小说中,我们走出地球,走出太阳系,在银河中心建立竞大的人类国家。科幻电影中,这些国家会发生战争,历经毁灭和重生,文明得到长足的发展,且继续传播,生生不息。这是关于未来的描述,它建立在我们已经经历的文明发展史上,并不仅仅是无中生有。

现在,科学理论与技术水平正在日新月异,稳扎稳打地向前走着,我们已经登上月球,我们还将登上火星,我们的目的是摘下满天星,将地球人类文明的种子撒播在每个可能的星球上。

这一切将拭目以待。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审视人类的航天历程,以生动的语言和趣味的编排讲述人类从探索月球开始的太空之路。探测月球,只是地球人走出地球摇篮的第一步。人类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冲出地球大气层,进入深空,到现在已经50多年,然而仅仅在这段对整个宇宙微不足道的时间里,人类已经熟练自如地发射近地轨道飞行器,登上了月球,向更遥远的星球乃至太阳星系的边缘释放探测器。

在起跑的时候,人类的步子还跌跌撞撞,但什么也不能阻挡他前进的决心。他会摔倒,会由于经济、政治、技术等等原因踯躅徘徊,奔跑的姿态却不会改变。他要跑,在茫茫宇宙铺就的运动场上,他不能永远停留在地球这个原点。好奇、冒险,开拓新疆域,寻找同类,了解自身起源……理由有千百个,方向只有一处,那就是地球外深邃的空间,闪烁亿万颗星辰的宇宙,是地球人的未来和归宿。

目录

序曲 新年快乐,月球

38万千米的冲刺:苏联与美国的登月竞赛

“冠军杯”的含金量

苏联人在领跑

毁灭苏联登月计划的NI

美国人的月球之旅

“阿波罗”计划

月球,他们的,还是我们的

40年后硝烟再起:中国人的探月计划

嫦娥1号

嫦娥自古多风流

深空探测:群星是我的归宿

月球——地球的宇宙港

报告,发现火星人

紧密跟踪,那些旅途中的深空探测器

结束语

试读章节

月球上,大理石的阶梯,白玉的地板,堆砌出一个玲珑剔透的广寒宫。庭院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气。这香气来自一棵高达500丈的桂花树,满树淡黄的桂花,将天空都染成了黄色……然而,树下粗壮的汉子吴刚正起劲儿挥斧砍着树身。他的斧子在桂花树上砍开了一个又深又白的口子,当他的斧子一离开树,那口子马上就愈合了,桂花树依然枝叶繁茂,花冠如云。

“吴刚哥哥,吴刚哥哥,你不要砍树了。”雪白的玉兔奔过来,叫他,“阿尔忒弥斯姐姐说,地球人就要来了。”

“希腊的狩猎女神到咱们广寒宫来干什么!”吴刚“哼”一声,再一次举起斧子。

“阿尔忒弥斯姐姐她是月神啊,她来找嫦娥姐姐打赌。日本的辉夜姬姐姐也参加呢。”玉兔说。

“赌什么?”

“赌苏联和美国谁先到月球!”

“苏联的那个探测器不是飞偏了吗?他们谁也来不了的。”

“这么点儿小麻烦怎么吓得到地球人。嫦娥姐姐叫你快去做一个奖杯!”

“奖杯?”

“对。因为冠军杯登月竞赛已经开始了!”

“冠军杯”的含金量

月球是一个奖品。尽管这个奖品在38万千米外;尽管这个奖品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的体积,但地球上放不下;尽管要得到这个奖品需要的金钱,在地球上甚至足够购买一个国家;尽管……但苏联和美国还是要抢到它。

抢到月球,在上面建一个军事基地,居高临下面对地球,谁不听话就灭了谁。不用天外飞弹,只要在月球上设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太阳光,地球上就生灵涂炭——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却的确被地球上两个强大的国家苏联和美国认真考虑过……

事情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说起。1945年,在二战废墟上崛起了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都拥有广袤的国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以及诸多盟友。如果两个国家愿意团结友爱,齐心合力建设地球,那么,地球真的有可能变成太空伊甸园。可惜,这两个国家的信仰完全不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和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针尖对麦芒一般,压根儿就没有可以妥协的地方。双方都试图控制整个地球,一劳永逸地解决心腹大患。但新的战争不可能进行,因为苏联和美国都已经拥有了地球人最可怕的终极武器——原子弹。一旦战争升级,原子弹的使用将引发地区性生态灾难,甚至将殃及整个地球上人类的安全。

不能打仗,却必须对抗,苏联和美国于是展开了一切领域的对立和竞争,像两个小孩子样彼此挑衅,试图寻找不冒任何军事冲突的风险,但是又能够相互抗衡的形式。

太空,正是一个绝好的竞技场。

争夺月球,是这竞技场中的第一场赛事。

另一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地球,百废待兴,人人心中充满重建世界的激情。那是个理想主义澎湃,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浪漫年代。高性能计算机出现了,自动控制技术突飞猛进,原子弹中的核技术应用于核电站……科学技术显示了巨大的威力,新的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蓬勃朝气。  在这样的氛围中,人类走出地球,登上月球,拿到“冠军杯”登月竞赛第一名,便从科幻小说变成国家计划。

有能力执行这样宏伟计划的国家,那时候地球上只有两个:苏联和美国。

1959年1月4日,“月球1号”探测器成功飞过月球,虽然与月球还有5995千米的距离,但这已经是人类历史上最近距离地接近月球。地球沸腾了。要知道,这意味着人类终于有能力前往另一颗星星,人类探索自然的脚步将迈向广阔深邃的宇宙。苏联人欢欣鼓舞,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沉浸在这伟大的时刻中,征服太空的热情空前高涨。美国人不免有些酸溜溜的,却不能不承认,苏联在争夺月球的竞赛中跑到前面。

有实力才会有表现。苏联能够领跑,因为它在太空技术领域拥有像科罗廖夫这样的天才设计师,一大批勤奋而能干的工程师,以及高效的组织实施能力……领先美国,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热情,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当苏联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代表人类第一次把探测器送人太空时,巨大的荣誉所激发起的热院和激情,决定苏联会力争在太空中走得再远些,走得再快些。P8-11

序言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从采集文明过渡到农业文明,再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工业文明,已有200多年历史。在这些国家里,约有10亿人民改变了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水平,实现了现代化。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没有离开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但是,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后果: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恶化,引起了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危机。2008年9月以来,世界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到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应对这三重危机,必须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一场国际科技竞争、技术革命正在兴起。

综观世界各科技强国的动向,这场技术革命将发生在如下领域: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主的能源技术革命,以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为主的环保技术革命,以纳米材料、微电子光电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为主的材料技术革命,以转基因育种、新型生物能源、干细胞再生医疗、创新药物为主的生物技术革命,以3G手机网络、新一代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为主的网络技术革命。其他的重要领域还有空间、海洋,以及地球深部的开发利用等。

21世纪的特征是:数字化的世界,知识化的时代,学习化的社会。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文理兼容的、具有知识生产(创新)能力和知识管理(运用)能力的开放型人才。

以上观点与角度就是这套科普丛书的视角。

本丛书尝试以新的视角和写作技巧,探索青少年科普读物的创作风格。其特点为:

第一,在选题上:首先选取与经济社会发展、造福民生、改变或即将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等关系密切的技术成果(或领域),重点展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改变,力争做到具有前瞻性,以促使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向往。

第二,在创作技巧上:寓知识于故事或事件之中。以故事(或案例)切入主题,展开并加以分析,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融,步步深入,引导读者进入科学胜境,共同经历科学发展的过程。

第三,在传播科学知识上:要求有核心知识点,提出重点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读者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理解科学精神,接受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丛书文字生动,富有情趣。并努力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繁星若尘(从月球到银河深处的人类旅程)/新视角科普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凌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865956
开本 32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156-49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1
14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0: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