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补锅匠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写的是从清朝开始到改革开放初,武安补锅匠的生活命运等方面的详细而充实的内容。在人物命运起伏上,弘扬的是民族文化。不起眼的小炉匠,挑起担子走南闯北,靠手艺挣钱养家,凭良心吃饭说话,并形成了自己的行话行规,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在哀伤中伤感,在欢乐中快活,在命运中感叹,这是对人生存的挑战,更是对生命的礼赞,不能说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内容推荐

“补锅匠”,武安人叫“锢戮锅的”。全书通过对“锢戮锅的”的曲折经历和艰辛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手艺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即“做个生意,不如学个手艺”的观念。强调人要凭本事吃饭,人要讲良心、讲诚信、讲人性,而不要敲诈诓骗投机取巧骗取政绩等。表现出“黑脖子”人黑心不黑,表现了“黑脖子”对传统道德的信仰与维护。同时也折射了中国从民国初到“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的历史缺憾。如抗日战争、土改、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等时期的问题。小说的明线是在写补锅匠补生活之锅;暗线却在揭示,许多人生之锅、政治之锅不也一样需要补吗?

试读章节

蓝天下,风吹草低,一群群绵羊在碧野里悠闲地吃草。草原上,一位红衣少女正挥动羊铲,将一块土石挑起,“嗖”的一声,天空中画出一道弧线,土石准确无误地落在一只调皮羊儿的面前。这只羊抬起了头,群羊都抬起了头,惊异地望着前方。

前方,一个挑着担子的补锅匠,正悠然自得地在草原上走着。他边走边唱:“走江湖,浪悠悠,五湖四海任我游。南京淹了我不怕,北京干旱我不愁。穷家无钱需要我,富家照样把我求。他有白银堆北斗,我有手艺度春秋。白昼不惜君子借,夜晚无妨小人偷。走江湖,浪悠悠……”

红衣少女听得人了迷,这不是爷爷唱的歌吗?好熟悉好动听好亲切啊!她于是不知不觉也跟着唱了起来:“走江湖,浪悠悠,五湖四海任我游……”

远处,那位补锅匠回头笑笑,悠然自得地朝着有村落的地方去了。

一辆越野车也被歌声吸引了。小车像被磁铁吸引着,在草原上颠簸着朝着歌声飞奔。歌声渐远,湖水阻路,小车掉转车头,无可奈何摇头叹息地爬了回来。小车在红衣少女的面前,稳稳地停下了。

一个很富态的中年女人对少女深鞠一躬说:“你好,你好。我叫松田杏子。”一位白发老者也自我介绍说:“我叫齐峰。”染了一头黄毛的年轻司机急忙插嘴说:“他是外交部的老领导,和你爷爷是老关系了。”少女没有说话,却用惊异和警惕的目光上下打量着他们。羊们也都不吃草了,一个个抬头凝视着他们。牧羊犬冲着他们汪汪直叫,整个草原都在观望这里将要发生什么。

齐峰老人看小姑娘的目光停留在小朱那一头黄发上,急忙介绍说:“他叫小朱,我们今天的司机,文联的,专门陪我们来的。”小朱正要自我介绍,杏子已经开门见山地问了:“小姑娘,请问一下,你们这儿。有个‘老君三仙’授艺馆吗?”“你们打听这干什么?”少女仍然一脸的警惕。杏子说:“我们要找高小铃,高老先生。”“什么,找我爷爷?”“你爷爷?你爷爷就是高小铃?”松田杏子一阵惊喜。小姑娘却觉得失口了,捂着嘴。“我是日本人,是专门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我的母亲和你爷爷有点儿关系。”杏子抢着说。“什么?我爷爷和你母亲有点儿关系?有什么关系啊?”小朱说:“小姑娘,你领我们去,见到你爷爷不就都知道了吗?”“你说得轻巧,不搞清你们是谁,就见我爷爷吗?你看你那个样儿,就不像个好人!”小朱笑笑,然后问道:“你看我哪儿不像好人啊?”“满头黄毛,就不是好东西!”大家一听都笑了。小朱接着说:“黄毛不好吗?这是时髦。大城市里,女孩子都染黄毛。”“那你是女孩子吗?不男不女的,啊呸!”小朱说:“你先别啊呸,不谦虚地说,本人是画家。你没见过,画家了、导演了等搞艺术的都是这个样儿啊。”“什么艺术不艺术的,俺不懂。反正你那个样儿,我爷爷看见,一定说你不是个紫把戏!”小朱莫名其妙。

齐峰却对杏子点点头说:“这是正宗的黑脖子话,不是紫把戏,就是不是好东西。”杏子一听就笑了,然后说:“把我们都当成不紫把戏了。”小朱也明白过来了,急忙掏出介绍信说:“不信你看,我是四子王旗文联的,大小也算个主任呢。”小姑娘夺过介绍信,一边冲着太阳照着看一边说:“这信——不会有假吧?”小朱忙说:“你看看,还盖着公章呢!”小姑娘反驳说:“公章?公章就没假的吗?反正我看你那样子,就是不紫把戏!”齐峰和杏子便笑了。小朱真急了:“我以我的人格做保证,我要是假的,你就——”“就怎么样?”“打我屁股——还不行吗?”“啊呸!俺嫌脏呢!”大家又“哗”的笑了。这次,小姑娘也笑了。她的语气有点缓和:“说吧,你们到底找我爷爷什么事?”齐峰说:“你爷爷是河北武安的吧?我们刚从武安过来。”“什么?你们从武安老家来的?咋不早说啊!”小姑娘由惊变喜,她把羊铲一扔说:“走!我带你们去,我爷爷就待见武安老家的人。”小朱说:“请小姐上车。”小姑娘瞅他一眼,然后“啊呸”一声,低头钻进了车里……

车后,羊们咩咩乱叫,狗也追了上来。小姑娘从车窗伸出头来,命令牧羊犬:“去,看羊去,我一会儿就来。”

老君三仙授艺馆,其实是个中国传统式的手工作坊,也叫铁匠炉。这是一个具有古代风格的四合院,又像一个工厂的厂区。四合院内,东边一排是间隔的住房,西边一排是几十个大铁炉。每个大铁炉前,都有一老一小赤膊的油黑汉子,正舞动铁锤,钢花飞溅。小锤点,大锤砸,叮叮当当。院子中间,又有十几个小铁炉。同样是年长的掌勺,年少的煽火。他们,便是小说中所说的补锅匠,土名叫锢戮锅的,也有的叫小炉匠。

一个白发长须的老者,正敞着白色粗布衬衫,摇动着破边的蒲扇,微笑着在大炉小炉前走来走去指指点点。

小姑娘第一个跑进了院子,进去就喊:“爷爷——爷爷——老家来人了——”

老者一听,问准来了,便高兴地朝门口迎来。当他看见眼前那些陌生的面孔时,脸顿时又沉了下来。

小姑娘见状,只好说:“他们说是从武安老家来的!我也不知道。”老者没有怪她,却指一指几个空闲的凳子说:“坐吧,小燕,去倒点水来。”然后不看客人,往小凳子上一坐,装满一袋烟,用一根草棒就着炉火点着,一口一口地抽起烟来。

齐峰向小朱点了点头,小朱便去打开后车盖。齐峰和杏子两人帮着,小心翼翼地从车上搬下一个箱子,放在老者的面前。

老者看也没看,只是抽烟。

杏子深鞠一躬说:“您就是高老先生吧?”老人轻哼了一声。“您老好,我们找得您好苦啊!在武安县问了个遍,才转向找到这里。”老者头也不抬地问:“找我有啥事,想锢戮锅哩?”“您老说对了,我们正是找您补锅呢!”“什么样的锅,还开着汽车跑到内蒙来?”杏子说:“大爷,这锅不是一般的锅,按中国话说,还非你莫属呢!”老人愣了一下。齐峰也插嘴说:“老高啊,为这事他们千里迢迢,从日本到中国,又从武安找到这里,都是为了这口锅呀!”老者听后站了起来。齐峰便命令小朱:“快,打开箱子。让老高看看。”

老者便走到箱子跟前,小燕也跟着看,跟前的人也停下了手里的活,要看这箱子里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小朱与杏子打开箱子,慢慢地,一层层揭去垫布和一些海绵,渐渐露出三个大铁片和几个碎块,然后小心翼翼地搬了出来。其他人看后都不以为然,有的说,像是大食堂时队里的饭锅,怎么坏成这个样儿了,没有价值了。老者却蹲在那里认真地拼对。杏子小朱也都帮他扶着。看着拼对成型后的大锅,老者的眼睛直了。端详良久,他忽然手一松,锅片又散在了那里。大家看他时,老者捂住脸哇哇大哭起来……

这位老者就是高小铃。

P1-3

序言

我和程耀根相识,第一次是在省文联的一次会上。会议结束的那天晚上,他拿着刚完成的长篇小说《梦逝爱河》来找我和谈歌,谈歌接待了他。第二次是我和谈歌受邯郸作协之邀到武安,程耀根发言时我又加深了对他的印象。给我的感觉是,他很质朴,热爱文学。

之后不久,他便把他后来写的长篇小说《补锅匠》邮寄给了我。我看后对该书有两点评价,一是选材好,二是文笔好。在邯郸的作家群中,程耀根是个比较腼腆、不善张扬的人,看了他的作品才知道他肚里有货。他找我和谈歌的目的,一是要我们指点,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帮他出书。大家都知道,现在图书市场疲软,特别是比较严肃的书,更是难出。如果要出,除非走自费的道路。我曾为他出书多方奔走,走了几个出版社都是怕赔钱而不敢接受。转来转去,我还是没有完成他的委托。我在短信上对他说:“省文联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010年春节后,还没出正月,程耀根就给我带来两个好消息。一个是他的电影文学剧本《苦木飘香》在全国获奖,有家公司要买他的剧本。另一个是他的长篇小说《补锅匠》有出路了。中国物资出版社要出版他的书,而且是作为本版书出版,全国发行,作者按比例得稿费。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这不仅仅是为程耀根了了一桩心愿,也了了我一桩心事。出版社出书就应该靠质量取胜,而不能靠关系、媚俗等。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这是他应该得到的。我更感谢看中并敢为他出书的这位编辑,她既是一个伯乐,又是一个敢冒风险的开拓者。

再说《补锅匠》本身,我看到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的诗意和美感。在人物命运起伏上,弘扬的是民族文化。不起眼的小炉匠,挑起担子走南闯北,靠手艺挣钱养家,凭良心吃饭说话,并形成了自己的行话行规,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在哀伤中伤感,在欢乐中快活,在命运中感叹,这是对人生存的挑战,更是对生命的礼赞,不能说不是一种文化现象。我想让他思考的是,如何在寻常生活中燃起个性的艺术火花?这对我们作家都是一个新的考验。记得2005年,北京视普文化有限公司买断了该书电视剧和电影的改编权,虽然给了15000元,最终因其他原因没有拍成,但也足可说明他们对该书质量的认可。看过电视剧《闯关东》、《走西口》后,我觉得《补锅匠》如能再深入挖掘,拍出来的电视剧也一定波澜壮阔,非常好看。

总之,我以为,该书是一本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值得一读的好作品。愿作家再接再厉,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河北省作协主席 关仁山

2010年5月5日

后记

2001年7月,我完成了《补锅匠》第一稿。当时写了六万多字。有文友看后说,选材不错,写得一般。我当时好像没有能力再使它好起来,于是一搁就到了2004年。2004年暑期,当我再拿起老《补锅匠》看时,竟发现写得那么差劲,干脆推翻前稿,重起炉灶,直到2005年暑期完成了二十二万多字的长篇小说。能看出过去的差劲,可以说我现在进步了。

总结进步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两点。一是四年时间,我在学中写、写中学,并没有停止过。二是“非典”给我提供了极宝贵的时间。

“非典,,时期,学生停课了。我们老师每天在一个大教室里无所事事。除了定时量体温,再就由你自己安排了。有的人打电脑玩游戏,有的人看闲书说闲话,我却面对着电脑屏苦思冥想。“非典”过后,有的人想哭,而我却笑了。我在电脑上写出了二十二万多字的长篇小说《梦逝爱河》。更没想到的是,有文友看了竟然说好。

2003年11月,我完成《梦逝爱河》之后,紧接着又编写了现代戏剧《太行情》。该剧上演之前,剧本经过几位剧作家的指点。在反复修改剧本的过程中,我又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一步。这个时候,我再回头拿起老《补锅匠》,真感到有一种拾到篮里就是菜的感觉。新《补锅匠》,我写前把全文的主题定位、人物刻画、情节悬念和结构都进行了重新思考。

我又从2004年7月写到2004年12月21日,将近半年时间,经过三遍修改的二十二万多字的新《补锅匠》打印了出来。自我感觉良好。时隔半年,在听取了别人意见之后,于2005年暑期又进行了一遍修改,觉得改得更好了。运作出书期间,北京一家影视公司看中了我这个东西,给了我一万五千元买断了电影电视剧的改编权。期间,制片人兼导演要我写分集梗概(暂按20集),在制片人兼导演的指导下,我像揉面一样把新《补锅匠》又揉了一遍。

2006年5月6日,铁凝到邯郸举行签名售书活动。我去时遇到邯郸一位作家,便把我的新《补锅匠》给了他。一个多月后,他又不客气地给我提了一些意见。我于是又发现了不足。回来后我又开始从头至尾地修改。修改中,我觉得原文确实有许多我看了都不满意的地一方,尤其是语言风格。正好不久放了暑假,我便按计划一天改两章的进度进行修改(全书共五十二章)。这样,到2006年7月31日,我完成了不知是否可以算做最后一遍的修改。在有增有删的情况下,字数由原来的二十二万多字变成了二十五万多字。

较之《梦逝爱河》和《太行情》,《补锅匠》在时间上是最先写的也是最后写的。在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上,我觉得要超过前者,尽管读者群可能有所局限。

“补锅匠”,武安人叫“锢戮锅的”。全文通过对“锢戮锅的”的曲折经历和艰辛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手艺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即“做个生意,不如学个手艺”的观念。强调人要凭本事吃饭,人要讲良心、讲诚信、讲人性,而不要敲诈诓骗投机取巧骗取政绩等。表现出“黑脖子”人黑心不黑,表现了“黑脖子”对传统道德的信仰与维护。同时也折射了中国从民国初到“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的历史缺憾。如抗日战争、土改、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等时期的问题。小说的明线是在写补锅匠补生活之锅;暗线却在揭示,许多人生之锅、政治之锅不也一样需要补吗?

小说还强调了对传统手工业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武安锢戮锅,可以说是武安一大文化特产。他们的足迹走遍了大江南北,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只要有冒烟的地方,就有武安锢戮锅的。他们就靠着这不起眼儿的手艺,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急需,同时也保存了自己。

然而,今天的大街上,几乎见不到锢戮锅的了。偶尔有骑自行车换壶底换锅底的,那也是做的白铁匠生意。这意味着锢戮锅这一行当的失传。还有那锢戮锅的行话,即黑脖的话,那也是不知经历了几朝几代才创造出来的语言!随着普通话的推广,黑脖的话也面临着销声匿迹,再加上锢戮锅老人们的相继谢世,锢戮锅文化已到了非抢救不可的地步了。锢戮锅是中国民族性的东西,民族性的东西不就是世界性的东西吗?现在,武安市政府正在申请武安锢戮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后人,我们更有抢救与保护的义务。

除了黑脖的话,我在写作时有意用了武安方言,也是出于抢救与保护的目的。武安方言非常诙谐幽默、形象生动。同样的意思,用武安方言表达出来,就觉得过瘾。在小说的对话中,我更多的应用武安方言,有时写着写着自己就笑了。这些,你不妨从文中随便找几处看看,或者直接去结束语里找黑脖的话,看能让你笑出眼泪不?

小说中,补锅匠的爱情生活也充满了苦涩,看了让你忍俊不禁。面对当今爱情观念来说,我尚说不清那到底算不算爱情,但旧中国的婚姻又有多少爱情呢?

总之,经过对补锅匠断续两年的修改,我觉得现在让人看,也许能对得起一部分读者。但文中纰漏在所难免,等有老师批评后再做修改。

此外,对帮助我出版此书的所有人一并表示感谢!

河北省武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程耀根

2010年4月1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补锅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耀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734105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7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