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有关“儒家典籍”与“儒家思想”研究的学术集刊。为第二辑。本辑集合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章共30篇。包含了知名学者和学术新锐典籍专著、专题的研究文章,以及就《儒藏》精华编点校、编纂过程中出现的值得探讨的各类问题而撰写的论文。反映了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的动态信息,呈现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 图书 |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2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有关“儒家典籍”与“儒家思想”研究的学术集刊。为第二辑。本辑集合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章共30篇。包含了知名学者和学术新锐典籍专著、专题的研究文章,以及就《儒藏》精华编点校、编纂过程中出现的值得探讨的各类问题而撰写的论文。反映了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的动态信息,呈现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目录 易文獻學津涉——參與《儒藏》精華編書稿編審的初步體會 今本《易傳》成書新說 《周易折中》“折中”義探研 《毛詩》興義與序義比較研究 論陳喬樅與王先謙三家詩學之體系 論《周禮》“雲門大卷”不是《雲門>>與《大卷》二樂 陳潞《禮記集說》之版本析論 杜預《左傳>>、韋昭《國語》注比較 葉夢得的《春秋》學 《論語》校釋叢剳 《語》乎,《論》乎?——《論語》名義及簡稱問題 評《儒藏》本《論語義疏》 唐代三家《孟子》注考論 魏晋禮制與經學 新版《儀禮注疏》校點訛誤舉隅 《陳獻章集》點校補正 《揅經室集》版本續考 《儒藏>)编纂随劄(其二)——目錄版本、標點文字七則 《周易》之内聖外王一體兩面思想 《論語》學成因探析 緯書的歷史觀 “子長愛奇”說平議 王肅經學思想辨詁 《論語義疏》人性論疏解 王通儒學體系發微 試論蘇轍的“尊孟”與“非孟”——以《孟子解》為中心 朱熹心統性情說再議 周海門哲學中“天”的内涵及其與“性”的關係 江右王門聶豹、羅洪先的歸寂、主静之學 船山視域中的陸王心學 “修己”与“治人”——王船山對《大學》義理的重構與闡發 張爾岐的天人性命之學 未來世界和中國文化傳統 先秦《尚書》流傳情况研究述評 秦漢博士制度研究綜述 關於《儒藏》工程意義的新思考 徵稿啟事(附 撰稿體例)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2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7248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71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755 |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2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45.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61 |
| 宽 | 186 |
| 高 | 3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