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月十六日夜(精)
内容
试读章节

舞台布置成一个纽约法庭。法庭面对观众,因此观众相当于坐在真实法庭中的旁听席。舞台后部中央的高台上是大法官的办公桌,桌子后面是通往法官议事室的门,门的左边是面向观众的证人席,它的后面则是通向陪审室的门。大法官办公桌前是法庭书记官的办公桌;右面是——法庭办事员的办公桌。它的后面有一扇供证人进入法庭的门。舞台前方的右侧是被告及其律师的桌子;左侧是原告的桌子。靠墙的左面是陪审团成员的十二个座位。再向台前则有一扇供旁听者进场的门。对面墙边的右侧是供旁听者的座位。舞台上分别有几级台阶通向左右通道。大幕拉开时,法庭已经准备好开庭,但大法官仍未出现。原告与被告在各自的桌前做好了准备。公诉人弗林特是一个身材肥胖的中年男子。他的温文尔雅,就如同家庭中受人尊敬的父亲,可是他的性格却有典当商的精明和锐利。被告律师史蒂文斯个子高挑,鬓发灰白,显示出久经世故的人固有的整洁、诡辩和高雅。他正看着他的委托人,可他的委托人没对他有半点注意。那位委托人坐在被告席的桌前平静地,几乎是自傲地,仔细观察着观众。委托人,即被告凯伦·安德列有二十八岁,旁人对她的第一印象是想要对付得了她,得要一个动物驯养师,而不是一个律师。在她的神色中,没有任何情感,也没有任何反抗;那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无动于衷的平静。但是,从她身躯苗条的傲然不动当中,从她头颅高昂的颐指气使当中,从她头发蓬乱的桀骜不驯当中,人们依旧感觉到一种令人窒息的活力,一种原欲的烈火,一种未被驯化的力量。她的着装因为简洁考究,因而引入注目;观众可以注意到,着装体现出的不是属于注重穿着的女人的高雅气质,而是低调的奢华;或者倒不如说她可以在不经意间,把褴褛的衣衫都变得优雅动人。

大幕拉开时观众席的灯光不要熄灭。

法警:全体注意!

(全体起立,大法官海斯进入法庭,法警击槌)

纽约州第十一高级法庭。尊敬的大法官威廉,海斯主持。

(法官就座,法警击槌,所有人坐下)

大法官海斯:纽约州人民诉凯伦,安德列。

弗林特:准备就绪,法官大人。

史蒂文斯:准备就绪,法官大人。

大法官海斯:书记官,请选出陪审团。

(书记官手里拿着一张表格踏上舞台,站在幕布前,向观众们讲话)

书记官: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将有可能成为这宗案子的陪审员。你们当中的十二位将被挑出来执行这项使命。如果您被选中,劳驾您到这里来就座,并听取大法官海斯对你们的指示。

(他念了十二个名字。陪审员在各自的位置就座。如果有人不愿担任陪审员,或者缺席,书记官就再叫一些名字。陪审员就座之后,观众席上的灯光熄灭。大法官海斯向全体陪审员讲话)

大法官海斯:女士们,先生们,你们是这起诉讼的陪审员。庭审全部结束后,你们会回到陪审室,基于你们自己的判断进行投票。每天庭审结束后,会有法警护送你们到陪审室,在此之前你们不能离开座位。我要求你们认真倾听证词,以你们最佳的能力和最公正的品德进行判决。你们有权决定被告的罪名是否成立,她的命运掌握在你们手中……公诉人可以开始陈述。

(公诉人弗林特站起来,向陪审席发言)

弗林特:法官大人!陪审团的女士们,先生们!一月十六日,将近午夜的时候,当百老汇的灯光照耀在欢闹的人群之上,它所造就的电气的黎明熠熠生辉。这时,一具男人的身体从空中疾速跌落,重重撞击在福克纳大厦脚下的地面上——摔得面目全非。那具身体曾经是瑞典大名鼎鼎的财阀——比约恩·福克纳。他从他位于五十层的豪华顶楼公寓上摔了下来。我们被告知,是自杀。这是一个不愿屈膝于将临之毁灭的伟人。他一定觉得从摩天大楼的屋顶坠落,比从他那摇摇欲坠的金融独裁者的宝座上滑落下来要更快、更轻松。仅仅在几个月以前,在世界上每宗巨大的黄金交易背后,都矗立着这位名人:年纪轻轻、高高的个子、挂着高傲的笑容。他的一只手的掌心,把握着若干王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另一只手则紧握着皮鞭。如果把世界比作生命,黄金是血液,那么比约恩·福克纳则可谓世界的心脏,掌握着世界所有暗藏着的动脉,调节着它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每一下脉搏。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世界刚刚犯了心脏病。就像其他的心脏病突发一样,事情来得相当突然,在这之前,没人怀疑过福克纳公司的基座上竟横着一个硕大无朋的金融骗局。他去世仅仅几天,地球就由于他所辖生意的崩溃而震颤;当那颗巨大的心脏停止跳动的一刻,数以千计的投资者都因为心脏病突发导致的瘫痪而遭受打击。比约恩·福克纳面对这个世界有过艰难的挣扎,但是他内心的挣扎却更加痛苦。我们的庭审正是要揭开这段挣扎的神秘面纱。两个女人统治了他的生命——还有死亡。这里就有其中之一,女士们,先生们。

(指向凯伦)

凯伦·安德列,福克纳精明强干的秘书和臭名昭著的情妇。六个月前,福克纳来到美国申请贷款,以期拯救他的财富,命运却给予了他一种拯救他心灵的方式——个可爱的姑娘,大慈善家约翰·格雷汉姆·怀特菲尔德唯一的女儿,南茜·李·福克纳。她现在是福克纳先生的遗孀。福克纳认为,他年轻新娘的可爱和善良能够救他于水火。最好的证明就是他在新婚两周之后就辞退了他的秘书——凯伦·安德列。他与她从此一刀两断。但是,女士们,先生们,一个人要想跟一个像凯伦·安德列这样的女人一刀两断可并不容易。我们可以想象,在她的心中闷烧着怎样的憎恨与仇念;这一切在一月十六日的晚上冒出了火焰。比约恩·福克纳不是自杀。他死于谋杀,死于那双精巧能干的手。这双手今天就在你们面前。P21-24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一直是安·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的热诚追随者。她的哲学思想,是我创建维基百科的起点。

——吉米·威尔士,维基百科创始人,《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安·兰德的过人才能之一,是她能够对看似稀松平常而且枯燥无味的小事进行深刻剖析,并从中得出发人深省的启示。她总是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

——彼得·施瓦茨,美国中央情报局顾问

安·兰德注定要成为青史留名的杰出小说家以及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

——《纽约每日镜报》

安·兰德堪称公共知识分子的女性标本。不了解安·兰德,就很难理解美国精神。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目录

译者序

编者的话

一月十六日夜

序言

致出品人

来自安·兰德继承人的声明

人物一览表(以及时间地点)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一理想

序言

人物一览表(以及时间地点)

序幕

第一幕

第二幕

三思

序言

人物一览表(以及时间地点)

第一幕

第二幕

序言

近世西风东渐,自林纾翻译外国作品算起,已逾百年。其间,被翻译成中文的外国作品,难以计数。几乎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受过外国文学作品的熏陶或浸润。其中许多人,就因为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比如鲁迅,比如巴金,比如沈从文。翻译作品带给中国和中国人的影响。从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翻译作品所承载的思想内涵把中国从古老沉重的封建帝国,拉上了现代社会的轨道。

仅就文学而言,世界级的优秀作品已浩如烟海。有些作家在他们自己的时代大红大紫,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没无闻,比如赛珍珠。另外一些作家活着的时候并未受到读者的青睐,但去世多年后则慢慢被读者接受、重视。其作品成为文学经典,比如卡夫卡。然而,终究还是有一些优秀作品未能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当法国人编著的《理想藏书》1996年在中国出版时。很多资深外国文学读者发现,排在德语文学前十位的作品,竟有一多半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即使在中国读者最熟悉的英美文学里,仍有不少作品被我们遗漏。这其中既有时代变迁的原因,也有评论家和读者的趣味问题。除此之外,中国图书市场的巨大变迁,出版者和翻译者选择倾向的变化,译介者的信息与知识不足,时代条件的差异等等,都会使大师之作与我们擦肩而过。

自2005年4月始。重庆出版社大力推出“重现经典”书系,旨在重新挖掘那些曾被中国忽略但在西方被公认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当时,我们的选择标准如下:从来没有在中国翻译出版过的作家的作品;虽在中国有译介,但并未得到应有重视的作家的作品;虽然在中国引起过关注,但由于近年来的商业化倾向而被出版界淡忘的名家作品。以这样的标准选纳作家和作品,自然不会愧对中国广大读者。

随着已出版书目的陆续增加,该书系已引起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应许多中高端读者建议,本书系决定增加选纳标准。既把部分读者熟知但以往译本存在较多差误的经典作品,以高质量重新面世,同时也关注那些有思想内涵,曾经或正在影响着社会进步的不同时期的文学佳作,力争将本书系持续推进,以更多佳作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自然,经典作品也脱离不了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反映其时代的文化特征,其中难免有时代的局限性。但瑕不掩瑜,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及其对一代代读者的影响丝毫没有减弱。鉴于此。我们相信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和中华文明继续交相辉映。

丛书编委会

修订于2010年1月

内容推荐

《一月十六日夜(精)》是一本剧作集,收录了客观主义哲学之母安·兰德的全部三个原创剧本——《一月十六日夜》《理想》《三思》。它们均写作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有80年之久,却透过时光的长河始终熠熠生辉。它们展现了安·兰德思想的雏形,为日后安·兰德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基调,是安·兰德创作《源泉》及《阿特拉斯耸耸肩》这两部经典著作的思想起源。

《一月十六日夜(精)》是安·兰德在美国公开发表的第一部著作。以商界巨人比约恩·福克纳的跳楼疑案为核心展开。安·兰德认为,社会对于像福克纳这样的巨人评价有失公允,大众不能由于他们的伟大,就把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当作罪恶。剧本的精巧之处在于,结局是敞开式的,嫌疑人的有罪与否取决于现场观众组成的陪审团。而作者想通过这样一个设计向读者展示的,是观众们的人生观对其价值取向的影响。

《理想》则围绕犯下了杀人罪的女演员凯伊展开,它被认为是安·兰德小说的前奏。被警方追捕的凯伊先后投奔了六个曾写信给自己的影迷,却先后遭到了拒绝与背叛。凯伊所象征的就是人的“最高价值”——自我实现。如果一个人背叛了凯伊,他就永远不能实现每个人的灵魂中都希冀的“最高价值”。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讨论的,是人类的道德缺失,及人类对于他们所信奉的理想的背叛。

《三思》是一出典型的侦探剧,描述了布雷肯里奇先生一心追求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权力,结果成了众人希望除掉的对象。剧作的主题是典型的安·兰德道德观:利他主义的罪恶,以及人对于独立、自我存在的渴求。

编辑推荐

《一月十六日夜(精)》(作者安·兰德)是一出律政大戏,讲述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白手起家的非法集资犯于一月十六日夜坠亡,法院公审嫌犯即其情妇,而其妻子出庭作证欲找出真凶。当日之美国,与今日中国现状惊人类似,庭审过程亦如吴英案、曾成杰案一般精彩。

  不同的是,该剧的陪审员在现场观众中选出,有罪或无罪,均由观众决定。八十年来,一半的观众判她有罪,而另一半则认为其无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月十六日夜(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安·兰德
译者 郑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67465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58
CIP核字 2013144337
中图分类号 I712.35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44
168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贸核渝字(2012)第171号
版权提供者 Ayn Rand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