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俗物与天才/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俗物与天才》是20世纪初出版的一本教育学名作。它的作者塞德兹博士是哈佛大学大名鼎鼎的心理学教授。本书没有十分详尽地记录他培养儿子的过程和具体细节,而是更多谈他关于孩子的教育观念。这本书并非充斥着枯躁乏味的理论教条,而是由一个个生动而饶有趣味的故事构成,且论理也极其精辟、深刻。

内容推荐

  《俗物与天才》是20世纪初出版的一本教育学名作。它的作者塞德兹博士是哈佛大学大名鼎鼎的心理学教授。由于他才华出众,受到詹姆斯博士的赏识。他也深感詹姆斯博士之恩,在有小孩后,便给孩子起名为威廉·詹姆斯·塞德兹,正是这两位詹姆斯使他写出了《俗物与天才》这本书。

《俗物与天才》没有十分详尽地记录他培养儿子的过程和具体细节,而是更多谈他关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他之所以采取这种行文风格,可能更多地是由于他的职业和学者生涯的影响。尽管如此,这本书并非充斥着枯躁乏味的理论教条,而是由一个个生动而饶有趣味的故事构成,且论理也极其精辟、深刻。

目录

塑造天才的圭臬之作(代序)

第一章 天才与俗物各自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第二章 最初的教育决定着孩子是否能成为天才

第三章 潜能的发掘充分就能造就天才

第四章 天才有能力辨别出人间的好坏真伪,俗物却不能

第五章 一个人的品质取决于幼年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 使孩子一生下来就优秀

第七章 所谓教育:就是要为孩子打开智慧的天窗

第八章 不能让孩子在追求知识上遭到任何损失

第九章 建立孩子的自信是成为天才的重要途径

第十章 有效的鼓励能够造就天才,不断的打击只能制造俗物

第十一章 让儿子成为一个快乐的天才

左右人类命运的是教育(后记)

试读章节

       我教育儿子敢于正视社会上的坏事

对于上述的事,可能有人认为我是在支持儿子的坏行为,因为孩子们之间的打架斗殴通常被认为是坏行为。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在误读我的思想,而没有真正地理解我的用意。坦率地说,打架斗殴的确是一种令人愤怒的坏行为,我始终是这样想的,并且时时告诫一天天长大的儿子,要求他不要走入错误的、野蛮的人生之中。  

但是,面对上述的那个事实,我不得不说我儿子是正确和勇敢的。因为整件事不是他引起的,他做的是他应该做的事。面对无礼的骚扰和欺负,我们还有比反抗和自卫更有必要做的事吗?

所以说,对于儿子的反抗行为,我从心里产生出赞许之情,因为这是儿子勇敢的表现。

我并不是在支持儿子的坏行为,我想只要是稍有理性和分辨力的人都会同意我的说法。  

诸位,请你们记住:现在依然是弱肉强食的时代。野蛮行为非但不比过去少,反而有增无减。

上个世纪中叶,巴克尔曾经预言:“未来可能消灭战争。”可是,后来仅仅发生的主要战争就有南北战争、普法战争、美西战争、南阿战争、日俄战争,所谓的文明国家却经常侵略和掠夺不发达的国家。尽管有什么“和平会议”,但各国像今天这样武装到牙齿还是前所未有的。

P110

序言

《俗物与天才》是20世纪初出版的一本教育学名作。它的作者塞德兹博士是哈佛大学大名鼎鼎的心理学教授。

塞德兹博士原是俄国人,青年时代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师从当时著名的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博士。由于他才华出众,受到詹姆斯博士的赏识。他也深感詹姆斯博士之恩,在有小孩后,便给孩子起名为威廉·詹姆斯·塞德兹,正是这两位詹姆斯使他写出了《俗物与天才》这本书。

从前一位,他的老师詹姆斯博士那里,塞德兹不光学到了心理学知识,还深悟到了教育的精髓。因为有史料显示,最早发现《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的价值,并向人们推荐的正是詹姆斯博士。作为他的爱徒,塞德兹一定深深感受了他对早期教育的良苦用心和巨大贡献。而且从《俗物与天才》一书的观念来看,他也显然比卡尔·威特的教育观念领先了一步。

而后一位,他的儿子威廉·詹姆斯·塞德兹,正是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培养下成为一名享誉天下的少年天才,11岁就考入哈佛大学,最终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儿子获得成功后,塞德兹就将他从詹姆斯身上学到和实践到的归-结成这本《俗物与天才》。

作为一名学者,《俗物与天才》是他惟一的一部教育学论著,但却在当时和后世获得了巨大的反响,被一代接一代的父母奉为教育孩子的圭臬之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塞德兹博士还是一位富有继往开来精神的教育学家。

从书中我们知道,塞德兹博士的教育思想与老卡尔·威特是一脉相承的。他以威特早期教育的理论为基础,加入了自己的切身感悟和观念。总的来说,他的基本观念是:天才还是俗物,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奠如说是由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可以说,整本书都是围绕着这个基本理论作出论述。

《俗物与天才》没有十分详尽地记录他培养儿子的过程和具体细节,而是更多谈他关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他之所以采取这种行文风格,可能更多地是由于他的职业和学者生涯的影响。尽管如此,这本书并非充斥着枯躁乏味的理论教条,而是由一个个生动而饶有趣味的故事构成,且论理也极其精辟、深刻。

由于原文风格上的趣味性,翻译此书的过程是充满了快乐的。有时到了精彩之处,我也忍不住停笔细读,对比和深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每一不足之处。相信读者们在此书的光辉照耀下也会与我一样获益良多。

柏桦

2001年7月15日 北京沁园

后记

现在我已讲述完我儿子的成长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有关他教育的事,我想我已经讲明了我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及方法。或许某些持有保守思想的人,会说我讲的教育有害于孩子的健康。但依我看,正是今天的教育才有害于孩子的健康。

大多数人都认为,过于用功会损害神经,这不过是迷信而已。鉴于我多年接触许多精神病患者和神经病患者的经验,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出发,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只要有兴趣,主动地学习,再用功也不会损害神经。只有没有兴趣却强制学习才会损害神经。由此可见,损害幼儿神经的正是今天的教育,而不是我提倡的教育。

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在于今天的教育。在应当开始教育的时候坐失良机,而在孩子的究理精神白白枯死之后才开始急急忙忙、乌七八糟地乱灌一通。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注入式教育。因此,孩子厌恶学习并不奇怪,这样的教育有害于幼儿的神经也是很自然的了。

如果采用我提倡的教育方法,从两三岁时开始教育,幼儿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其结果是,他们在十岁左右就能够获得不次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学力,而且身体发育良好,精神上也不会有任何异常。这是基于我本人的经验,决非信口雌黄。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教育孩子也是很有效率和很有现实意义的。我们有必要想想在教育方面学生和老师花费了多少时间。综合计算一下,那的确是相当可观的数字。如果能在十岁左右就获得相当于大学毕业生的学力的话,又将怎么样呢?这不是非常有效的事吗?当然这是理想化的想法,要知道,我国的孩子甚至在小学学习了八年,还不能进行一般的读写,更别说什么大学学力了。

不过,在这里我并非仅仅作为效率问题来探讨此事,更多的是为那永远不能发挥,只是默默地自生自灭的许许多多的潜在能力,即天才而惋惜。

在此,我还是举出我的儿子,威廉·詹姆斯·塞德兹作为一个因接受了早期教育而被开发成天才的成功例子。他取得的卓越成绩,我在本书一开篇就详尽叙述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他的身体状况又怎么样呢?可以说是非常理想和健康。他十二岁时体格已很健壮,肌肉发达,看起来像十六岁。然而,其孩子的特点却一点儿也没有丧失,极其快活、乐观和温良。

仅以上述事实就可证明,早期教育决不会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相反,它还会促进孩子身体与精神的良好发育。所以,我们人类本来就应多进行这种教育。

弗郎西斯科·凯尔顿斯就能力问题曾经说过,我们近代人和古希腊人相比,就如同把非洲土人和我们相比一样。此外,还有许多学者也说过希腊人种是远远优于我们的种族。但现在必须指出,这是错误的说法。我们是成为优于希腊人的人种,还是成为劣于希腊人的人种,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对待教育的态度。只要实施了适当的、先进的、有效的教育,我们自然会成为优于希腊人的人。

说到底,左右人类命运的是教育,推动人类发展的也是教育,因此教育问题是人类的重大问题。

这些就是我的教育思想的梗概。这一观点,向高高在上、顽固不化的我国教育工作者怎样呼吁也是无用的,我也不想对他们多费口舌,只寄希望于天下的父母和读者们。诸位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凡夫俗子还是成为卓越的天才呢?这些都操持在诸位的手中,由读者来决定。

最后,我想在这里作一个小小的解释。我的确有一位老朋友常常和我一起讨论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他也的确有一个与小塞特兹年龄相仿的儿子。然而,我在此书中并没有用他们的真实名字,我想其中的原因诸位一定能够明白。  可以这样说,哈塞先生和格兰特尔是半虚构半真实的人物。我有意地将俗物的特征套加于哈塞先先生父子俩身上,目的是为了能够详尽地阐释我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并没有丝毫贬低他们的意思。如果因此冒犯了我的朋友,在此我向他以及他的儿子表示深深的歉意。然而,我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完全真实的,只不过把其他人的事也安在了哈塞先生父子身上。希望诸位原谅我的这种写作手法。

书评(媒体评论)

十五岁就从哈佛大学毕业的塞德兹决不是偶然产生的所谓神童,而是他父亲以世所难敌的教育方式给我们这个俗物世界奉献的一位天才。

——《早期教育与天才》作者 木村久一

《俗物与天才》是今天我所读到的最伟大的早期教育著作,即使刘亦婷现在已经进入哈佛大学就读,我仍然不时翻翻此书,这会使婷儿受益终身。

——《哈佛女孩刘亦婷》作者 刘卫华

早期教育的真谛就是:孩子既不能受俗世清规戒律的束缚,也不应受到任何权威的压抑。

——[美] 《生活周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俗物与天才/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塞德兹著//柏桦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06115
开本 32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1-08-01
首版时间 2001-08-01
印刷时间 200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03
13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2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