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飘逝的红颜
内容
试读章节

沉鱼的西施

1999年5月,承蒙朋友赞助,我才有幸寻访西施的芳踪。

诸暨是我此行第一个选择的目标,因为那是西施故里。

到诸暨旅游,有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西施殿。跨过古朴凝重的三扇朱漆大门,进入殿区,右侧便是西施殿。西施殿最早的构筑,当在唐代或之前,李商隐有“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蝶》)的诗句,而鱼玄机也有“只今诸暨长江旁,空有青山号苎萝”(《浣纱庙》)的咏叹。宋元两代,西施殿虽然一度如秦观所感伤的“茂草荒台,苎萝枕冷闲愁”(《望海潮》)的景况,但是祠庙不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陈延鲁捐资重修,咸丰十一年(1861年)又毁于战火,其后虽历经重修,但至民国年间已是断垣残壁。1929年,陈锡文等集资再修。抗日战争期间,因遭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西施殿宇大部被毁,惟西施塑像尚存。“文革”期间,又彻底被毁。诸暨县人民政府根据诸暨人民的愿望,以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提议,决定重修西施殿,1986年9月动工,1990年10月竣工。西施殿依山而建,是一重檐歇山型仿古建筑。正殿三间两弄,坐北朝南,“西施殿”匾额题字出于著名书画家刘海粟之手。殿前以拱桥为主轴线,配以水池和东西侧厢。据称,殿区所用的一万多件建筑构件,都征集于民间明、清时期的木雕、石雕原件,工艺水平高超,组合巧妙合理,布局错落有致,基调典雅古朴,匠心独具,整个建筑可谓明清两代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加重了西施殿的历史文化底蕴。殿中有傅维安创作的西施塑像,高2。8米,凝坐于0。8米高的台座之上,风姿绰约,后妃装束,但又不失越女村姑的风采。西施殿前两侧,各植一棵合欢树,是日本专访西施故里代表团带来的,1990年9月栽种于此。旁有仿刻的日本蚶满寺西施碑,一边是刻有“象泻蒙蒙雨/淋打合欢树上花/楚楚赛西施”俳句石碑(据说,这是300多年前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手迹),可见西施美名早已远播异域。

西施殿右侧为古越台,依山而筑,正对门楼。“古越台”三字为当代书画家韩天衡所书。进入其内,这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台中奉有越王勾践,谋臣文种、范蠡分立两侧,上悬“卧薪尝胆”匾额,再现了君臣励精图治,灭吴雪耻的历史画卷。古越台前是红粉池,“红粉”即红粉佳人,与西施相联系。据称,这样安排有斥贬越王勾践之意。唐代诗人皮日休诗云:“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馆娃宫怀古五绝》)红粉池像一面镜子,正对着古越台,意示让勾践照一照“堪羞处”。

郑旦亭与西施殿相对,是为纪念与西施同赴吴国的另一美女郑旦而建的。亭分两层,上层为三迭檐圆顶,下层为八角挑檐。上下两层均有长廊相围。全亭共十二根石柱都设有花雕牛腿,墙嵌浮雕花窗,厚重又有灵动的气息。内置巨钟,撞之訇然。相传,入吴不久,郑旦因为思乡成疾,抑郁而亡,墓在江苏吴县黄茅山上。

过郑旦亭,进入盘山碑廊,依山势缓步登高,透过右侧壁上有关西施事迹的图片、诗文陈列,便可知西施由越入吴留下的众多遗迹,管窥这位绝代佳人以身赴国难的生平。

碑廊南面是苎萝山的最高点,上建一亭,名“苎萝亭”。亭为八角三重檐造型,内置三层,可逐级登临,登高可浏览诸暨市区,向南极目勾乘山,是登高望暨的好去处。过苎萝亭,便是苎萝山的南岙。岙不大,坡平缓,这里原为居民住宅,2000年被扩建划入景区范围。现建有西施行廊、夷光阁、古苎萝村舍、荷花池等景点。

从苎萝亭沿石阶而下,就来到西施长廊。只见长廊门楼上有一块“天下第一美人”的长匾,字辑于毛泽东手迹,是因毛泽东曾说过这样的话,为西施长廊点睛增色。长廊内陈列着西施从出生到去吴国的蜡像群组。蜡像似真人大小,形象逼真生动,有西施出世的故事,勾践卧薪尝胆的画面,范蠡西施相遇的情景,以及西施、郑旦由越入吴所发生的离乡别亲、土城学技、德清赠花、嘉兴尝李、思乡抚琴等场景,集中反映了西施的生平和有关传说。

出西施殿,便见江岸立一飞檐亭阁,称浣纱亭,亦谓西施亭。沿游步道而下到江边,矗着一块古朴苍褐的巨型方石,上镌“浣纱”二字,传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笔。南北朝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云:“诸暨苎萝山,有西浣纱石。”《舆地志》、《十道志》、《嘉泰会稽志》亦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纱石。”历代文人学士喜作歌骊之行,唐代诗人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相传,这里是西施浣纱处,也是当年西施与范蠡互赠信物,订下百年之好的地方,故浣纱石又名结发石。据说,凡到过结发石的情侣,他们的爱情分外美满。历代文士对浣纱石多有吟诵。近旁石碑嵌着大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西施浣纱处”。此外,修筑的游步道和栈桥,盘曲错落,使西施亭和浣纱石融成一处完美的景点。……

P1-P3

目录

沉鱼的西施

不羁的烈马

赌徒的玩偶

金屋的诱惑

落雁的昭君

闭月的貂蝉

恐怖的皇后

漂亮的借口

冒险的子宫

羞花的贵妃

凄艳的情殇

扬州的美女

序言

为什么写这本书?

当责编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实话实说了:“写出这本书没有什么为什么。这些散文随笔始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大都已经见诸报刊,如今结集出版只是为一个过程,给一场还未了结的思考做个归集而已。”说这话时,我竟突然想到了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他说:“女人一向是取之不尽的反思对象,是用之不竭的观察材料。我担心一个男人倘若丧失了研究女人的冲动,则他虽然可以成为他所愿意成为的一切,却决不能成为一种人——审美者。”我要说的是,男性不仅要从女性身上看到自己的另外一半,而且要因此看到自己的全部,这样才能够完整地了解自己。

人分男女两性。其实,人类历史就是男女两性共同演绎的一幕幕活剧。这里,大家都是主人公,男人有男人的作为,女人有女人的事业。正因男女两性的共同推波助澜,才使历史长河不舍昼夜地前驰,时而大江东去,时而小桥流水。

中国古代历史总是被人误解或处理为一部男性社会史。而历史一直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创造的,遗憾的是男人在长时期中曾利用自己的权力扭曲了女性并歪曲了历史。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信中指出:“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男人和女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地位与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母系社会时期,女人处于社会活动的主导地位,后来逐步让位给男人,可以说一直到不久以前——这只是从大处着眼而言。实际上在男人居于社会活动主导地位的时期,女人的社会活动同时也在进行,只是在形式上较为隐蔽和间接,但其影响力却是始终不可低估。

毋庸讳言,女人的社会活动表现在男人长期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是被严重扭曲了的。儒家祖师爷孔子就对女人衔恨在心,曾经无可奈何地表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他把女人与小人划归一类,意思是说,你在她们身边,她们就会不屑一顾;如果你远离她们,她们又会埋怨你。至圣孔子都拿女人没办法了,其他人还有什么高招?!于是,男人就把女人封锁在家庭里,不许她们抛头露面。非但如此,男人干了坏事,闯了纰漏,就往她们身上栽赃。检阅中国历史,你就会发现这样的无赖事情比比皆是,可以信手拈来:妹喜迁夏,妲己倾殷,褒姒覆周,丽姬倾晋……矛头无不指向女人!更有甚者,有的女人公然帮衬男人欺压女人,最著名的是帮助兄长班固续修《汉书》的班昭竟然写什么《女诫》,鼓吹“三从四德”。古代那些迂腐的论调且不必说,即使是近现代史上也有难以尽数对女人持偏见的人。就连才女张爱玲也曾发表一篇题为《谈女人》文章抱怨女人:“女人不大想到未来——同时也努力忘记她们的过去——所以天晓得她们到底有什么可想的!”无论班昭,还是张爱玲,她们可谓男人的帮凶,女人的叛徒!

翻阅二十五史,我们不难发现司马迁们在历史纪录薄上对那些很有作为的女人总是轻描淡写,甚至忽略不写。有趣的是,任何杜撰的“历史”都有破绽,男人也并不全部是泥做的。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为女性讨公道、说实话、树碑立传的男人也不乏其人。依靠他们,我们今天才知道原来历史上还有她们!她们是特殊而坚韧的群体,她们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是却往往能以种种方式影响、左右着她们身边的男人,进而加入社会政治,决定历史进程。可以说,在历史的每一次叱咤风云的大举措背后,在每一场政治变革时代进步背后,往往有股隐性的女人的力量。因而,写女性及女性世界,等于揭开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

她们中有贤女,也有恶女;她们中有美女,也有丑女;她们中有才女,也有蠢女……她们是她们,我们是我们,但是没有她们就没有我们。她们有些在政治上表现出豁达的胸怀、深远的见解和非凡的能力;她们有些在文学艺术的领域里显示了超人的灵性、横溢的才华;她们有些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应变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纯洁的品格。反之,也有若干在品质和行为上令人十分憎恶的坏女人。这也不奇怪,人类出现过那么多坏男人,有一些坏女人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何况她们的坏还是男人眼里的,为男权社会所界定的。

诚然,所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社会在重复和演进过程中的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从这点出发,历史上出现的一切不合理的都是合理的。人事反映着人性,而人性永远不分古今。它的发展是如此的缓慢,以致我常迷惑,以为数千年来,它一直都在原地踏步。所以,无论是解读她,还是解读他,都是解读自己。他(她)们就是我们的镜子!

甲午马年仲秋草于甓社湖畔

内容推荐

作者周游对我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或有一定影响的20多位女性进行了剖析与解读。她们中有美女,也有丑女;她们中有贤女,也有恶女;她们中有才女,也有笨女……但都演绎了一段段传奇人生。她们有些在政治上表现过豁达的胸怀、深远的见解和非凡的能力;有些在文学艺术的领域里显示了超人的灵性、横溢的才华;有些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应变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纯洁的品格。反之,也有个别在品质和行为上令人十分僧恶的坏女人。《飘逝的红颜》客观地解读了她们,也尊重历史,还原了她们本来的历史真相。

编辑推荐

每一个美女都是一本书,每一个美女都是一个谜……

她们是历史的风景,并且化为一种稍纵即逝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

诚然,所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社会在重复和演进过程中的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从这点出发,历史上出现的一切不合理的都是合理的。

想了解她们,请读周游的《飘逝的红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飘逝的红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613061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2014257790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