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出现了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群,就是留学生。这是一个仍在继续扩充、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又不时存在一些争议的群体。本书从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远渡重洋开始叙述,梳理并勾勒出了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历史过程。作者把这一历程划分为三波留学潮,关注的主体主要聚焦于1909年至1930年代抵达美国的“第二渡留学生群体”,尾声部分则回顾了中美两国在1978年签署跨文化教育协议之后出现的“第三渡”留学大潮。
| 图书 | 中国留美学生史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的近代,出现了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群,就是留学生。这是一个仍在继续扩充、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又不时存在一些争议的群体。本书从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远渡重洋开始叙述,梳理并勾勒出了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历史过程。作者把这一历程划分为三波留学潮,关注的主体主要聚焦于1909年至1930年代抵达美国的“第二渡留学生群体”,尾声部分则回顾了中美两国在1978年签署跨文化教育协议之后出现的“第三渡”留学大潮。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远渡重洋开始叙述,梳理并勾勒出了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历史过程。作者把这一历程划分为三波留学潮,关注的主体主要聚焦于1909年至1930年代抵达美国的“第二渡留学生群体”,尾声部分则回顾了中美两国在1978年签署跨文化教育协议之后出现的“第三渡”留学大潮。从书中可以看到,一百多年米,三代中国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所作出的努力及付出的代价。 目录 序言 罗志田 开篇 为将来培养栋梁 中国留美教育事业,1872-1881 第一章 恶有恶报?中国和美国,1880-1910 第二章 培训学生去美国清华,1911-1928 第三章 从上海启程 第四章 负笈异乡 第五章 民主实验 第六章 学生使者 第七章 回家之路 第八章 关闭通往西方的桥梁 第九章 英雄无用武之地 尾声 继续追求现代化 留美中国学生,1978-2002 附录一 大事年表 附录二 1914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分布情况 附录三 1854-1953年中国留学生赴美进入大专院校前的中国学籍 附录四 1854-1953年授予中国学生学位最多的美国大专院校 附录五 《外国人讨论中国时切勿犯的错误》(转载自中国上海出版的《米兰德评论》) 附录六 《关于中国和美国的“真相”》 附录七 《驴子回乡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留美学生史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史黛西·比勒 |
| 译者 | 张艳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33208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4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31 |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649.2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5 |
| 高 | 2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8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