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的吃/上海欢迎您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吃,始终是上海的一大内容和魅力。无论是生活在上海本土,还是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友人、宾客,谁也不会轻易放弃品尝上海美食的机会。

本书不是简单地对饭店酒家作一般的介绍,而同时要反映、表达饮食文化。因此在编写本书时,我们只能从4万多家饭店酒楼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近40家,她包括了传统老字号19家,特色名店10家,西餐馆8家。收入本书的这些饭店酒楼所反映的水平,是可以对上海的餐饮业作个交代。读者在这些饭店里所感受到的美食体验,也可以为吃在上海积累味觉经验。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上海欢迎你系列丛书”。国际大都市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更是一座中国的近代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海派餐饮文化资源。本书重点表现具有海纳百川,独树一帜的上海历史老牌名店、名吃的形成之路。

目录

传统老店

特色名店

精美西餐

上海滩时尚小吃

难以忘怀的上海传统美食

索引

试读章节

创始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老半斋酒楼,堪称淮扬隽味。20世纪20年代就饮誉上海,30年代已闻名中外。1929年出版的《老上海》中写道:“在沪镇扬菜馆中,自当推老半斋首屈一指了,肴肉、干丝的风味,真够得上一个‘隽’字。”

老半斋的前身是“半斋总会”,由当时开设银行的几位扬州人组织的一个银行职员同仁俱乐部。里面设有小餐厅,供应扬州面点,后来又增加了酒菜供应。民国初年,此处房屋翻建后,便开设了“半斋菜馆”。最早的经营者是扬州人张景轩,他特地从扬州请来了一批著名厨师掌灶、掌砧,供应正宗的扬州风味菜肴和点心,果然大受欢迎。因为经营淮扬风味生意好,一位曾在该店当账房的高级职员心动了,跳出去在“半斋菜馆”对面开了一家“新半斋菜馆”,同样经营淮扬风味菜点,公开与“半斋菜馆”唱起了对台戏,相互竞争,生意也不错。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半斋菜馆”特地又从扬州聘请了一批名师,增强厨艺力量,开发推出了一批新增的名菜、名点,菜点质量高,而价格相对便宜,尽管遭到同行阻击,但生意仍一直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张景轩就将“半斋菜馆”改名为“老半斋酒楼”了。从此,“老半斋酒楼”在上海的名气也越来越响。

如今,“老半斋酒楼”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但依然盛名不衰,这主要归功于承续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烹饪技艺上,淮扬菜系多用炖焖煨焐,以烹制河鲜见长。著名的长江三鲜刀鱼、鲥鱼、鲴鱼,在老半斋厨师的手中出神入化,使食客垂涎欲滴。红扒猪头、拆烩大鱼头、清炖蟹粉狮子头“三头”,素来被奉为扬帮经典菜肴。而在老半斋厨师手中,无论刀工、火工、口味都堪称一绝。2。()4年盛夏,老半斋酒楼在沪上隆重推出扬帮经典菜肴“三头”,好评如潮,有食客惊呼:“久违了,扬州三头!”在保持镇扬风味特色的同时,老半斋又不忘创新,如他们经营的蟹粉狮子头、清蒸刀鱼、水晶肴肉、蜜汁火方、叉烧鳜鱼等,都是淮扬特色名菜,其中驰名中外的镇江肴肉就一直按照镇江地区的方法烹制,但取料之精,胜过当地。又如拆烩大鱼头,早在20世纪80年代,老半斋酒楼就对传统拆烩大鱼头作了改进,添加了名贵中药材天麻,推出“天麻拆烩大鱼头”,又用蟹粉、火腿、蘑菇、粉皮、菜心,制成“蟹粉拆烩大鱼头“等系列。

喝茶品味,美味佳肴,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扬州谚语: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皮包水者,喝茶吃点心。由于镇江、扬州在隋、唐、宋时已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因此商业十分繁荣,饮食娱乐也极其兴旺。除了精美佳肴外,淮扬点心也是非常有名的。老半斋发酵面点以“扬州八样”为佳,就是淮扬汤包、蟹粉小笼包、三丁包、细沙包、蟹粉灌汤包、干菜包、水晶包、糯米烧卖,这些不是被国家中商部评为优质产品,就是被评为上海市特色产品。汤面点以雪菜煨面、刀鱼汁面最为著名,油酥面点则以萝卜丝酥饼为代表。淮扬细点口味独特,每点一味,素则不淡,荤则不腻,咸中带甜,制作考究,百种百味。早茶名为“魁龙珠”,乃将安徽的“魁阴”、浙江的“龙井”、江苏的“珠蓝”三省的名茶集于一身配制而成,啜一口有“闻香不见花,香味印其中”之神韵,但“越喝越有味”。早在本世纪初,上海金融界、工商界的巨头们,早晨就爱到老半斋酒楼吃早茶,店主除了为他们准备“水晶肴肉”、“蟹粉汤包”、“煮干丝”等扬州风味的茶点小吃外,还特请名师徐振福创制了清口好吃的“雪菜煨面”。他选猪骨、虾米、虾子等河鲜熬制成浓汤,并用煨的烹调法,使面条和鲜汤融成一体,加之成菜梗细末点缀,鲜美滋味和色泽与众不同,吃上一碗,备感清鲜爽口之妙趣,十分受人欢迎。又如刀鱼汁面,为了与竞争对手“新半斋菜馆”竞争,特地从镇江、扬州聘来高厨,带来这个品种。据说鲁迅曾以此宴请内山完造。诗人柳亚子更是“刀鱼汁面”的经常品尝者。20世纪50年代陈毅市长也曾来此品尝过刀鱼汁面。近几年来,许多旅居国外的华侨回国观光,都会慕名前来淮扬风味十足的老半斋酒楼品尝用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正式建交,老半斋酒楼最著名的厨师王德坤随我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去了美国,在中国驻美联络处任厨师,曾为黄镇设宴招待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总统尼克松和布什掌勺,制作了中国的香酥鸭、蜜汁火方、绣球干贝、葱爆羊肉、干烧明虾等名菜,深受欢迎,多次受到尼克松总统、基辛格国务卿的赞扬。

白汁鲴鱼 白汁鲴鱼是老半斋酒楼春季名菜。鲴鱼俗名江团,是长江“三鲜”之一,很珍贵。选用野生鲴鱼、猪油、绍酒、清汤、葱段、姜片、白糖、胡椒粉、熟火腿丝、香菜末。色泽乳白,肉质细嫩,卤汁黏稠,滋味鲜美。

拆烩鱼头 鲢鱼鱼头1只、熟火腿片、熟鸡片、冬笋片、菜心、虾仁、猪油、绍酒、浓汤、葱段、姜片、胡椒粉。关键是拆去鱼头头骨,仍然要保护好鱼颊部位不碎。成菜汤色乳黄,味浓鲜嫩。P23-25

序言

吃遍上海饱口福

前言

吃,始终是上海的一大内容和魅力。无论是生活在上海本土,还是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友人、宾客,谁也不会轻易放弃品尝上海美食的机会。

这是因为,说到上海的吃,就如同上海城市的品格,同样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无论是何种菜,也不论它来自哪个地方、哪个国家,都能融入上海本土,都能被上海包容,在上海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为上海人,路过上海的人,暂居在上海的人,送上他们最爱吃的菜,最想吃的菜。

当然,在上海还只是一个小渔村,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时,谈上海的饮食文化或餐饮,几近梦呓。就以点心而言,最初也只有小圆子、小馄饨、米松糕等不多几种。

但随着上海成为通商贸易港口以后,各地商贾纷至沓来,徽商带来了徽菜,粤商带来了粤菜……一时间,上海经济繁荣,人口集中。而大量的客籍的拥入,又带动了东西南北中饮食文化的交融、互补,极大地丰富了上海的菜系。由于食客多,因此上海的菜馆也兴旺起来,至解放前夕,上海全市计有京、粤、扬、川、徽、闽、湘、杭、甬、苏、锡、本、津、潮、素菜、清真、西餐等18个帮别,上百家菜馆。而不同帮别的菜馆纷纷登场,争奇斗艳,给生活在上海的人带来了好口福。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门洞开,国内外交往、交流愈加频繁,每天都会有数不胜数的海内外客商和友人出入上海。而由此同时,上海的餐饮市场也变得热闹起来,三黄鸡旋风摧枯拉朽,生猛海鲜的浪潮汹涌而至,重庆火锅炭火犹炽,龙虾、刺身,又让人领教绿芥末的辛辣,铁板烧的牛肉还在吱吱作响,等吃老鸭汤的客人已在店堂里拍桌子了。早些年,“杭州菜”大行于市。不久,以成鲜取胜的“宁波菜”似乎掀起了一波狂潮。毛主席老人家爱吃的湘菜同样让上海人辣不怕。同时,来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家乡菜也摆出一副抢占制高点的模样,一样强烈地刺激着我们麻木的味蕾……

曾经有人奢想:在同一个城市里能不能品尝到全世界的不同的美食?经过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上海,足不出“沪”,享尽全球美食早已不是什么梦想。据权威机构统计,如今上海的饭馆酒家已经超过了4万多家,分布在上海的四面八方。菜系也早已打破了传统的18个帮别,形成了本帮、淮扬、杭帮、宁波菜;粤菜、茶餐厅、燕鲍翅;川菜、湘菜、湖北、云贵菜;北京、新疆、清真、东北菜;闽菜、素菜、台湾菜、创意菜;火锅、烧烤、小龙虾;日本料理、日式烧烤、韩国料理;泰国、新加坡、越南、印度菜;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菜;牛排、比萨、拉美烧烤;西式简餐、自助餐、其他西餐;外加面包甜点、咖啡厅、酒吧、茶室……上海的吃可谓花样多多,无所不包,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因此,有人戏称上海是把“地球装进了餐盘中”。

国内各地、世界各国特色风味佳肴,如同色彩缤纷的万花筒,争先恐后抢摊上海,不仅大大丰富了上海餐饮市场,而且使那些生活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海内外人士,完全不必担心饮食的习惯问题。素有东方明珠之称的上海,也由于有了无比丰富、无比可口的美食、美点的添彩增色,因而愈加璀璨,愈加迷人。

但要将如此众多的饭店酒家放在一本书中详尽介绍,显然是不现实的。更何况交大出版社在策划组织《上海欢迎您》丛书时,反复强调要突出文化品位。按照我们的理解,《上海的吃》不是简单地对饭店酒家作一般的介绍,而同时要反映、表达饮食文化。因此在编写本书时,我们只能从4万多家饭店酒楼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近40家,她包括了传统老字号19家,特色名店10家,西餐馆8家。当然,选入本书中的这些酒家饭店,与上海火爆的餐饮市场相比,诚为冰山一角,远远不足以反映上海餐饮市场的总体真面目。尤其,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崛起的云南路、乍浦路、黄河路、吴江路、仙霞路、新天地等,每天都在影响着上海人生活的声名远播的新兴美食街,在本书中也未有提及,这无论如何是种遗憾。同时,被收进本书的固然代表了上海餐饮的佼佼者,但许多没有被本书收入的如小南国、苏浙汇、王朝、和记小菜、王家沙、丰裕生煎、友联生煎等等精美菜点,同样都是让人垂涎三尺,极有特色的。只是限于篇幅,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为了弥补缺憾,在37篇之后,我们又增加了时尚小吃和传统美食两篇。不过还是要说明的是,收入本书的这些饭店酒楼所反映的水平,是可以对上海的餐饮业作个交代。读者在这些饭店里所感受到的美食体验,也可以为吃在上海积累味觉经验。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推出的这套中、英文版的《上海欢迎您》丛书中的一本,《上海的吃》主要是推介上海的饮食场所,也就是说,本书是一本上海美食指南。所以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本书绝对不受商业意图左右,不接受企业赞助,完全是根据饭店的特色而定,以保持选取的公正与客观,对读者负责。

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的新酒家、新饭店,催进上海餐饮市场的日新月异,充分反映了融入国际化的大都市的上海高速发展的步伐,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上海正在演奏着的时代进行曲。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已故上海著名美食家林苛步先生鼎力相助,遗憾的是他没有能看到为之付出他心血的本书的出版。好在本书终于在上海世博会举办前夕,交到了读者手中,我们深信,在天国的林老闻此喜讯,他一定也会发出由衷的欢笑。

这里,我们还要感谢餐饮行业的方方面面朋友的热情支持和关心,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关心,本书的编写就不会那么顺当。

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上海参与世博会,但是到了上海可千万别忘了品尝上海那丰富多彩的美食;吃遍上海饱口福,实乃是人生一大享受啊!

陈贤德

2010年元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的吃/上海欢迎您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贤德//陈祝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3062536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7.62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184
13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6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