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脊梁(报告文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天降大任,共和国的工业化从这里起步。

黑龙江重工业发展是中国工业现代化历程的缩影,她与祖国血脉直连。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著名的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曾为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堪称中国工业化的脊梁……

玉汝于成,黑龙江人奋力拼搏、无私奉献,毅然挺起中国工业的脊梁……

内容推荐

《脊梁(报告文学)》系作者在对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实地采访的基础上,全方位了解黑龙江装备制造业、石油工业、煤炭工业、森林工业发展的历程,深情叙写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对共和国工业化所作出的奠基性、支撑性的贡献。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其中上卷主要为“装备制造业篇”,下卷包含“石油工业篇”、“煤炭工业篇”、“森林工业篇”。

目录

引子 祖国的北端,有一条江

上 装备制造业篇

 1 强国之梦

 2 创世纪

 3 老工业基地的风范

 4 岁月并不遥远

 5 挺起脊梁

 6 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

 7 引领新时代的英模

 8 六十年大阅兵

下 石油工业篇

 1 大庆发瑚油田

 2 石油开发大会战

 3 稳产27年的奇迹

 4 创建百年油田

煤炭工业篇

 5 火红的年代

 6 陷入低谷的煤矿

 7 再度欣欣向荣的煤矿

 8 建设绿色煤矿

森林工业篇

 9 构筑栋梁

 10 林区深陷“两危”困境

 11 还青山绿水给大自然

 12 林区改革

 13 绿色的保护神

尾声

 宏伟的蓝图

后记

试读章节

强国之梦

一、流产的洋务运动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骄傲。

远在公元13世纪,一位来自欧洲的意大利旅行家游历中国,对中国的富庶与美丽大为惊异,他写出了《马可·波罗游记》,对于处在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欧洲人来说,确实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有人评价由此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所著《千秋功罪》一书中,列举了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在谈及名列第五的孔子时说,“从中国维护内部安定和繁荣的能力来看,两千年来,就平均水准来说,它是世界上治理得最好的地区”。这种评价是公允的,这为马可·波罗的发现做了注脚。

500多年后的1792年,英国著名外交家马嘎尔尼(George Maccartney)勋爵率领由科学家、作家、医生官员等百余人组成的使团拜见清朝皇帝乾隆,展示了英国的最新发明: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还有当时最大的战舰“君主号”模型,英国人满以为这些足以吊起中国人的胃口,但当时的清廷对此却不屑一顾,认为不过是些无用的“奇技淫巧”罢了。

这令马嘎尔尼大为惊异,他由此得出结论:大清帝国仍想凌驾于四方之上,可惜目光如豆,这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推,足以让他倒地。

彼时的中国人仍然津津乐道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沉迷于“四方皆蛮夷”,“我天朝无所不有,焉用外求”。无知者无畏,清朝政府妄自尊大,仍然颟顸地坚持闭关锁国,对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欧洲人浑然不察。

中国人的迷梦是什么时候被惊醒的?是在两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这两次战争中国均以大败告终。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竞弃京出逃至承德避暑山庄,丝毫没顾上龙颜体面。

清廷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看清船坚炮利的威力——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还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于是决心放下身段,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们发起了一场颇有声势的洋务运动。

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都是洋务运动的几个头面人物,人们对这些历史人物褒贬不一。在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中,除了张之洞较少被提及之外,剩下三个都被为视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尤以李鸿章所得之骂名为甚,晚清一些丧权辱国的协议签字大多出自他之手,卖国贼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似乎最合适不过。窃以为,对历史人物,比较公允的态度是既不能爱屋及乌、一好遮百丑,也不能一事做错、满盘皆错,还是“一码归一码”比较公正。

说起洋务运动,不能不提到一个曾被历史忽视的人物——恭亲王奕诉,这可是个大人物,因为他懂得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政敌送他个外号“鬼子六”,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这不是贬损,而是抬举。他是洋务派的领袖,位高权重,这才给地方上的洋务派们撑了腰,壮了胆。

这场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洋务运动开了一代学习西方之风,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这里顺便提一笔清朝选派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故事,之所以提及这段往事是觉得它非常有趣,与现在趋之若鹜的出国留学时尚、潮流相比,两者简直有天壤之别。

1863年,曾国藩、李鸿章联名上奏,请求清廷批准选派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清廷准奏,第一批三十名幼童于1872年8月11日登上了开往美国的渡轮。

然而第一批留学生30人的遴选——说是硬凑更为贴切——费尽了周折。被称做“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为凑足第一批留美幼童30个名额,在上海设立预科学校招生,当时他以为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一年过去了,报名的没有几个,容闳才开始着急。为什么没有人报名?当时的国人多以参加科举取得功名、光宗耀祖为正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厌恶“仕途经济”被视为大逆不道。对于到外洋学那些“奇技淫巧”更是嗤之以鼻。虽然15年学习一概免费,但谁也舍不得把自己的骨肉往“虎狼窝”里送。据第一批留学生回忆,当时有人散布说,西方野蛮人会把他们的儿子活活剥皮,再把狗皮接种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荒诞可笑至极。其实,那时的中国人还不懂得“换位思考”,外国人怎么看脑袋后面拖着大辫子的中国男人和裹足的女人?事实上当时这些小留学生上街,便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常常会有一群美国小孩跟在后面围观,有的还指着他们的小辫子高喊:“中国女孩子!”这些中国的小留学生急得直哭。

由此我感慨,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的改革开放,其重要性一点不比改革逊色,开放让我们看到了差距,这是改革的外部压力,也是其动力。

这些中国早期的留学生大多成为中国第一代工矿、铁路、教育、军事等领域的杰出人才,最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留学生出国学习,让中国人睁开了眼睛,更为清醒地看世界,从而对“天朝”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作出重新估价。

但由于洋务派自身的局限,更由于清廷顽固势力的阻挠,这场看似热闹的运动注定无法成功。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没有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彻底破产,这使腐败的清廷中那些先知先觉者们的强国梦被击得粉碎。

二、几代革命家的强国梦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曾做过强国梦,并为此不惜流血牺牲。

P5-7

序言

挺起脊梁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黑龙江电视台组织、创作了大型报告文学《脊梁》及同名大型电视系列片,这是我们继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创作大型文献片《为人民谋幸福》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创作大型文献片《日出东方》之后的又一次精心制作。如今,两部沉甸甸的作品都摆在了读者和观众的面前,回顾这个艰难的创造过程,我们的内心兖满了骄傲与自豪。

最初的创意来自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衣俊卿部长。

的确,在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60周年里,黑龙江省的工业化发展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史上,作为最早的解放区,我们奠定了新中国工业摇篮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从我们引以为豪的基地型装备制造工业,到我们几十年来为国家贡献的原油、煤炭、木材,无不体现出黑龙江人民对国家的奉献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黑龙江省的工业发展又借助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有了崭新的、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为共和国的工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贡献的确值得大书特书,我们有责任让全国人民,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基于这种考量,衣俊卿部长提出了这个选题,并确定了《脊梁》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题目。

记录历史,是我们电视人的责任,通过将近一年的策划、采访,我们深深地为这段历史所感动。我们不但为黑龙江省为国家所作出的物质贡献所震撼,同时也为在这块黑土地上产生的爱国、敬业、踏实、严谨的思想作风所鼓舞。我们找到了自己一直希望弘扬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

无论是《脊梁》报告文学还是电视系列片,我们都没有进行夸大和粉饰,我们只是忠实于历史,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其中,结构和技法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真诚地记录,我们的笔触和镜头再现出的是历史的原貌。

为了真实、全面地记录历史,报告文学作者和编导前期做了大量的采访工作。在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我们查到了大量的上个世纪50年代反映黑龙江省工业建设的《新闻简报》,整理出文字材料上百万字,拍摄图像素材150多个小时——大量的劳动为报告文学和电视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脊梁》报告文学和同名电视片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受访单位和个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讯息;国内顶尖级的工业经济专家提供了精辟、独到的观点;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电视片《大国崛起》的总撰稿陈晋先生对《脊梁》电视片文稿的谋篇布局字斟句酌,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电视片脚本几易其稿,报告文学书稿几经斟酌,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打破常规,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报告文学《脊梁》的编校工作,即将付梓。这是齐心协力的共同成果,因为我们都有一种强烈的创作精品的意愿。

回顾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一种纪念、一份荣耀,更多的则是对现在、对未来的鼓励与鞭策,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构建和谐龙江。黑龙江省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依然漫长,而对我们来说,弘扬爱国敬业、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依然是任重道远的职责。

后记

朝拜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

对我而言,对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朝拜。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对共和国贡献巨大,其历史渊源复杂而且曲折,内涵厚重而且深邃,面对如此之大、如此之严肃的题目,我确实心存敬畏,自知压力重重,唯恐力不能及。

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下些笨工夫了。一是走访更多的单位;二是采访更多的人;三是拿到更多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写好这本书。

当我整理出150多个采访对象近30万字的录音记录,翻阅了排成一面墙那么厚的文字材料之后,心里总算有了一些底气,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写作提纲。

有关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具体内容,不再赘述。在这篇后记中,我主要说说在采写过程中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支持——这绝不是客套,而是肺腑之言。

首先感谢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提出这样一个新颖的创意,这是作品产生的前提。为采访顺利,宣传部专门向下发了文件,并出面与各市、地宣传部沟通,一路绿灯,使采访进展顺利;在作品形成过程中,多次会稿,宣传部都提出了具体意见。可以说,整个采写都是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完成的。

在采访中,我得到了各市、地宣传部和各企业宣传部门的鼎力相助。每到一个单位,首先递到我们面前的是一张包括采访内容,采访对象职务、年龄、代表层面等的采访安排表,极其详尽,活动安排紧凑,效率很高,老工业基地的工作作风可见一斑。

初稿形成后,向各单位征询意见时,同样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他们对其中错讹之处一一修正。尤其在提供不同历史时期的确切数据时,需要查阅很多资料,花费很大心血,我知道企业生产任务很重,实在不忍心打扰,但他们都及时地提供了书中所需各种资料,包括大量照片,其中还有一些十分珍贵的老照片。

黑龙江省发改委和市、地政府有关部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等都为作品提供了直接具体的帮助。这次采访涉及部门之多,人数之众,为我历次采访之最。在这里一并感谢。

最后特别耍提出的是,这次整个采写过程都是在黑龙江电视台具体指导之下进行的。与电视台的诸位领导和几位年轻人的合作非常愉快,我受益颇深。

现在,这部作品终于面世,如果说还称得上一件合格产品的话,我只不过是总装车间的一名装配工,真正直接的生产者还是各企业、各方面那些值得我一生尊敬的朋友。采访是短暂的,但友谊必将长存。

只是采写时间过于匆忙,再加上能力有限,不当之处难免。同时,还有许多著名企业,因未能采访,文章中无法涉及,留有深深的遗憾。

很想星再次朝拜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我心中的圣地,并再写续篇……

孟久成

2009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脊梁(报告文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久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291872
开本 16开
页数 3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8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27.35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9
16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