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滨孙漂流记(全译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笛福早年的曾为政府撰写过大量的政论文,因此其作品有明显的自我思考与政治映射,这其中包括了对社会、人性以及宗教等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马列主义史观认为:丹尼尔·笛福编著的《鲁滨孙漂流记(全译本)》作为一部旅行与历险小说(冒险小说),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歌颂了人类的智慧与勤劳美德。同时,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富有与18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类似的奋斗进取与开拓征服的精神,作品亦被认作为歌颂资本主义精神以及企图使大人共产主义合法化的叙事。

内容推荐

在一次惊心动魄的海上航行中,鲁滨孙乘坐的大船意外沉没。他与狂风巨浪搏斗,最后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为了生存,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种种困难,独自一人建造住所和船只,打猎、捕鱼,圈养动物,救出被人追赶的俘虏……最后终于获救,告别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荒岛,随船返回了英国。《鲁滨孙漂流记(全译本)》是“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孙漂流记(全译本)》中倡导的战胜困难的积极生浯态度,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试读章节

鲁滨孙·克罗索的一生及其历险

1632年,我生于约克城一个体面的人家。我们不是本地人,父亲是来自不莱梅的外国人,他起先居住在赫尔,靠经商发了一笔财,接着弃商移居到了约克城,就在那儿,他同我母亲结了婚。我母亲来自一个相当不错的家庭,娘家姓鲁滨孙,由此,我被叫做鲁滨孙·克罗伊茨拿。但由于英国人常常滥读生词,别人都称呼我们叫“克罗索”,不仅如此,我们自己也都这么称呼自己,所以我的朋友们也总是这样称呼我。

我有两个哥哥,一个是驻佛兰德斯的英国步兵团里的中校,这个团过去曾被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率领过,但他在敦刻尔克。附近的一场与西班牙人的战斗中阵亡。对于二哥的情况,我一无所知,就像我父母不了解我后来的情况一样。

作为家中第三个儿子,我生来就不是经商的料,很小的时候,头脑里就装满了杂七杂八的想法。上了年纪的父亲通过家庭教育和普通的乡村义务教育让我汲取了足够多的知识,希望我学习法律。但我一心想出海,这个爱好使我强烈地抵触父亲的意愿和命令,也不听母亲和其他朋友的恳求与规劝,似乎命中注定,这个骨子里的怪癖会让生活的不幸直接降I临到我头上。

父亲是一个睿智而严肃的人,预感到我的计划后,提出了认真、精辟的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到卧室——因为他有痛风病,只能待在房间里——就这个主题,温和地规劝我。他问,除了逍遥闯荡,有什么理由要离开自己的家庭和故乡?在这里,有人引我入行,通过实践和勤奋,我能积累起自己的财富,过上闲适安乐的日子。他跟我说,那些奔赴国外冒险、依靠冒险事业起家而使自己声名显赫又摆脱平庸生活的人,一方面是因绝望而铤而走险,另一方面是对财富极度渴望。这两者于我要么高不可攀,要么遥不可及。我居于中间,或者称作中间阶层。这是他依据长期的经验所发现的世界上最佳的生存状态,最适合体味人间幸福,不会陷人劳动阶层的不幸、艰辛、劳作和苦难,也不会受困于上层阶级的傲慢、奢侈、野心和忌妒。他又说,我可以凭一件事来断定这个阶层是幸福的,那就是,这是一个其他所有人都羡慕的生活阶层,国王常常悲叹自己生于高贵的不幸,企盼自己处于两个极端——卑微和伟大之间。贤明的人祈祷自己既不贫穷也不富裕,又一再证明,只有这个阶层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他要我注意这么一种现象,我也经常发现:生活的灾难总是由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共同分担,而中间阶层遭受的灾难最少,也不像上层或底层人那样历经沧桑变迁。并且,这两种人的生活方式必然导致各种疾病!或生活堕落、奢侈无度,或辛苦劳作、企求温饱、食不果腹,而中间阶层的人无论身心都不易于面临如此众多的病患和不安。中间阶层的生活算得上是拥有各种美德和欢乐:安宁、充实绕其左右,成为他们的财富;克己、中庸、平和、健康、善于交际,以及所有令人愉悦的娱乐消遣、所有人们渴望得到的乐趣,都是有幸降临在中间阶层生活中的福分。用这样的方式,他们在这个世界上默默地、平稳地安度一生,不用受劳力劳心之苦,不用为面包沦落为生活的奴隶,也不用为受窘境所迫而被剥夺了灵魂的安宁和身体的休憩,不会妒火攻心或为成就伟业而野心勃勃;在安逸的环境里,岁月静静地流淌,他们尽享生活的甜蜜,没有一丝苦涩,他们感到幸福,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种体验越发深刻。

之后,他用充满深情的语气恳切地劝我,不要孩子气,不要自陷苦海。不论按常理或我出身的阶层而言,它们都会使我远离不幸。他说,我不用自己寻找生计,他会为我妥善安排,努力使我过上他推荐给我的中间阶层的生活。如果我过得不安逸、不快乐,那完全是我的命运或自作自受,他没什么好自责的,他已经尽了自己的职责,知道我的行动将会伤到我自己,并由此警告过我。总之,如果我听他的话待在家里,他会鼎力相助。对于远行,他不会给我任何鼓励,所以,我日后的灾祸也没他什么事儿。末了,他以我哥哥为例,告诉我,他曾用同样真挚的话语劝他不要去那个低地国家打仗,但以失败告终。凭着年轻气盛,哥哥投身军队,可在那里丢了命。虽然他讲,他会一直为我祈祷,但他敢说,踏出这愚蠢的一步时,上帝都不会保佑我。当我求救无援的时候,自会有闲暇来反省自己,后悔当初没听他的劝告。

依我看,他这番谈话的最后一部分简直就是对我命运的预言,尽管我想父亲并不知道他会不幸言中。我看到他泪流满面,特别是当他说起我哥哥丧命,说起我求救无援、后悔莫及时,更是情难自抑,以致中断了谈话。他对我说,他太激动了,不能再说下去了。

我被这次谈话深深地打动了,真的,有谁会不感动呢?我决心不再想出海的事,而是按照父亲的意愿待在家中。但是,天哪!仅仅几天我就忘得一干二净。简单地说,几周后,为了摆脱父亲的唠叨,我决定离他远远的。然而,我并没有头脑发热匆忙行事,而是在一次我母亲心情较好的时候找到了她。我告诉她,我是如此想要看看世界,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下不了决心,与其逼我离家出走,倒不如父亲点头同意为好。我说,我已经18岁了,去商行当学徒或给律师当秘书都太晚了,而且我确信,如果真的做了,也不会有始有终,必定不等满师就会从师傅那里逃走出海。如果她会去跟父亲说明,哪怕让我仅仅出海一次也好。如果回到家后我不喜欢出海了,就不再出去闯荡,一定以加倍的努力来弥补我所浪费的时间。

这使我母亲非常生气。她对我说,她知道拿此类话题去跟父亲谈是无济于事的。他很清楚这件事对我的利害关系,决不会同意让我做任何伤害自己的事情。她说,她觉得很纳闷,在我与父亲如此一番谈话后,在她所知的父亲对我讲的亲切、温柔的话语之后,我还会想要做这样的事情。简而言之,如果我真要糟蹋自己,那谁也帮不了我。我可以相信,他们永远都不会同意,对她而言,我的毁灭与她无关,我也不会有机会说,我母亲同意了,就是反对父亲。

虽然母亲保证不把这些告诉父亲,但我事后听说,她把所有的谈话都转达给了他。父亲很担忧,叹了口气对她说,这孩子如果待在家里,也许会快乐,但如果出国,就会成为有史以来最悲惨的可怜虫,“我不能答应。”

这以后差不多过了一年,我逃了出来,即便在这段时间里,我仍旧固执地对所有让我做点正经事的提议装聋作哑,还时常规劝我的父亲和母亲,让他们不要这样坚决地反对我的喜好。有一天,我偶然来到赫尔市,当时没想要出逃。在那儿,我的一个朋友要乘他父亲的船去伦敦,他用船员通常给人们的诱惑,即免费乘船来怂恿我与他们一起走。我没有征求父母的意见,也没有捎话给他们——但他们也许能打听到。我没有祈求上帝或是父亲的保佑,对各种情况或后果也无所顾忌。天晓得,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决定。1651年9月1日,我登上了一艘去伦敦的船。我相信,没有一个年轻的冒险家的不幸开始得比我早,抑或是持续得比我久。船一驶离恒比尔河,风便刮了起来,浪可怕地翻卷过来。我过去从未出过海,身体感到说不出的恶心,心里也异常恐惧。现在我开始严肃地反思我都做了些什么,离开家、弃责任于不顾的罪恶使我受到老天的惩罚,这是多么公正啊!父母所有有益的劝告、父亲的眼泪、母亲的乞求现在都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来,我的良知迄今还没到冥顽不灵的地步,我责备起我藐视忠告、背弃对上帝和父亲的职责来。

此时暴风雨越刮越猛,在我从未见过的海面上,白浪滔天,但这与我以后见到的许多次风暴相比,都不算什么,甚至与我几天后见到的也不能相提并论。可那时对于我这样一个毫无航海经验、对这方面什么都不懂的人来说,已经够震撼的了。我感觉每一个波浪都会把我们吞噬,感觉每一次在浪涡或波谷里时,船都会倾覆,再也浮不起来了。在这样痛苦的思绪中,我多次发誓并下决心,如果上帝在这次航海中饶我一命,如果我的脚再次踏上陆地,我会马上回到父亲身边,有生之年再也不上船一步。我会听他的劝告,不再自讨苦吃。我现在明明白白地体会到了他所说的中间阶层生活的好处,他的生活多么轻松,多么惬意啊,从来没有经受过海上的暴风骤雨或陆地上的艰难困苦。我决心,要像一个真正的回头浪子,回到我父亲的身边。P3-8

序言

1719年,《英国人》杂志刊登了一则新闻:有位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多,变成了一个忘记了人类语言的野人。后来,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回英国。丹尼尔·笛福根据这个事件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他出生在伦敦的一个小油烛商人的家庭,属于中下层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反对斯图亚特王室的封建统治。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足迹踏遍欧洲大陆。笛福28岁那年,即1688年,资产阶级把斯图亚特王室赶下了台,重新掌了权,笛福一面经商,一面从事政治活动,写下不少政治宣传的小册子,有的书和演说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1692年他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搞过设计开发事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了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他因此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在广场示众。他在受枷刑时发表了一首长诗《枷刑颂》,讽刺了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争相向他献上花环,以示敬意。

《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大受读者欢迎,在此后的近三百年间,它也一直作为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广泛的影响。此后笛福又出版了《鲁滨孙漂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沉思集》。此后还又写了许多小说,比较有名的有《辛格顿船长》、《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罗克查娜》、《伦敦大疫记》、《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等。但他终生没有进入当时伦敦有名的文人圈子里。他一生穷困,临死前为了避债不得不离家藏起来。1731年4月26日,笛福在穷困和悲愤中离开人世。小说的主人公鲁滨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青年人,他不甘心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守在家里过那种安稳、平淡、乏味的日子,而是喜欢外出闯荡和冒险。有一天,他不顾父亲的劝戒,私自乘船出海,中途遭遇了风暴,帆船失事,一船人只有他幸免于难,孤零零地漂流到了一座荒岛上。但他没有绝望,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双手,与艰苦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开始了较量。

他先是不辞劳苦地从沉船中打捞起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如衣物、食品、火药和一些工具,然后又为自己搭建起帐篷,用木桩围起栅栏,还在岩壁上开凿出一个山洞,用来储存东西。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采摘野果、驯。养野羊、打猎、捉鳖,甚至把意外发现的几株大麦苗小心翼翼地培养种植起来,竟然收获到了真正的粮食。然后,他又克服困难,在如此窘迫和恶劣的条件下学会了烤面包、造木船……

他就这样独自在孤岛上奇迹般地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富足的家园。吃的、用的,都不再成问题了。他甚至还在孤岛上拥有了两所住处,以及种植园和小牧场。他同时也在不断地战胜着一些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和疾病,如地震、风暴、疟疾等。他在和大自然的搏斗中获得了生存的智慧和胜利的经验,他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和“文明的”生活世界。

后来,当一群野人来到孤岛上举行人肉宴会时,他救出了一个土著人,为他取名为“星期五”。小说最后,他帮助一位美国船长降伏了闹事哗变的水手,从而结束了长达二十八年的荒岛漂流生活,乘船回到了人类聚居的社会。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和家乡。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阕献给人类的英雄梦想与冒险精神的颂歌,也是一首献给冒险者们的关于坚毅、乐观和勇敢、进取的励志的诗篇。

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中,都会有一种古老而强大的力量,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共餐,并且完全舒畅地表现出每个人的心情。但同时,在每个家庭里的成员身上,也都隐藏着一种说不出的厌倦感,甚至想逃出去过自己自由的生活。

鲁滨孙是许多渴望远游者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保留着大自然所给予他的野性、智慧和胆量。他并没有被孤独和困难所吓倒。他独自生活在孤单的荒岛上,天上的星星灿烂闪烁,辽阔的大海给了他无限的力量。他依靠着自己所拥有的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和顽强的生存毅力,克服了种种艰难,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天地,完成了一个英雄的壮举。

这部作品对于我们今天的少年儿童来说,也是一部难得的励志小说。表面上看,作者给我们讲述一个奇迹般的历险故事,但是,好看的故事背后却隐含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也隐藏着人们所普遍渴望和梦想的东西,如向往自由、孤筏重洋、英雄梦想、敢于行动、自立于世、勇于担当,等等。这部小说也告诉了今天的少年读者们:没有冒险就没有成功;敢于冒险才会赢得希望;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人,才能享受冒险的乐趣……而那些能够让童年的浪漫梦想变成真正的冒险行动的人,乃至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去创造出不朽伟业的人,往往就是像鲁滨孙这样的冒险家。

这部作品里自始至终充盈着一种勇敢无畏、机警果断、自立自救、坚忍不拔的,属于男子汉的阳刚、冒险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这种精神和意志,无论对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男孩子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尤其是处在今天这个多变的世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即使是那些“假设”的灾难和艰险,也随时都有可能降临。重要的是,当意外的事情来临了,我们应该如何学会接受和面对,该如何像那须正干所塑造的小男孩那样,用一颗积极和乐观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去对世界和明天继续抱有美丽的渴望、期待与信念。  “漫游和漂流是一条使我们通过天宇之路。”欧·亨利说,“旧的渴望和心的向往,日夜都在把你呼唤——唤你挣脱黑暗进入梦想,唤你越过山岗走向远方……”鲁滨孙的漂流生涯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美好的启示:

在沿着地球大陆和海洋旅行的过程中,你会锻炼成坚毅的性格,形成自由、远大、开阔和高尚的胸怀;做伟大的船长、新大陆的发现者吧。像光明和白昼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样,大自然对勇敢的人们敞开着博大的胸怀。而对于这样的漂流者来说,他们漂洋过海、跋山涉水而走向未知的地方的过程,也便是他们完成自己整个生命的过程。他们的幸福、希望、欢乐和生命的价值,都在这漂流、历险、漫游和寻找的过程中完成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滨孙漂流记(全译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丹尼尔·笛福
译者 金长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386359
开本 32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4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3088898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