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丁·路德的时运/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吕西安·费弗尔所著的《马丁·路德的时运》的写作意图旨在描写会马丁·路德的人生时运和轨迹。这条人生轨迹虽然甚为悲惨,但从中可以看到路德如何在这些悲惨的人生时运中找到了几个真正重要的事业点。研究这位独具活力的人物展示了一个基本的历史问题,即个人与大众的关系,个人的首创作用与公众需要间的关系问题,因此本书不是一本纯粹的人物传记,更贴近的说是关于路德时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的综述。

内容推荐

吕西安·费弗尔所著的《马丁·路德的时运》并非路德的传记,亦非对路德所作的评价。本书的写作意在描绘出路德的时运曲线。这条曲线虽不免简单,却甚为悲惨。为了准确确定该曲线通过的几个真正重要的点;为了体现路德在特定条件、压力下,是如何不得不减缓其早前人生道路上的势头,并进而与早前的人生道路分道扬镳的,本书就这位独具活力的人物展示了一个基本的历史问题,即个人与大众的关系,个人的首创作用与公众需要间的关系问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传统到德尼福神父笔下的路德

第二章 最后问题,启示前的路德

第三章 启示录:捐款赦罪论争前夕的路德

第四章 捐款赦罪问题

第五章 路德与1517年的德国

第六章 爱拉斯谟、胡腾与罗马

第七章 1520年的理想主义者

第八章 在瓦德堡的日子

第九章 1521—1525年的危机

第十章 1525年后:理想主义与路德宗

第十一章 总论

注释

参考文献说明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从传统到德尼福

神父笔下的路德

1505年7月17日一大早,一个世俗小伙子跨进了奥古斯丁(Augustinian)修道院。小伙子年方二十二岁,名叫马丁·路德。他不听朋友的多方劝告,执意身入空门以逃避尘世的危险与邪恶;而朋友本来觉得他能够从事某个世俗职业,接下来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踏进大学,收入丰厚,出人头地。这些早成了陈词滥调,说来说去都是这位未来的僧侣、他的亲密家人、一些寒酸朋友的故事,然而其中却蕴藏着路德宗教改革的萌芽。

确实,路德日后终有一天脱下了他身上的衣服,换上教授的皮毛长袍;但他眼下认定要找的,是奥古斯丁修道士们身着的粗毛织就的衣服。毫无疑问,倘若他没有穿上这身为讲究实惠的自由民所鄙视的衣服,倘若他没有亲身感受修道士们清苦的生活,也就不能成就为马丁·路德了。绝妙的是,可以设想一下,爱拉斯谟(Erasmus)不是碰巧或是愿意在施泰恩(Steyn)体验修道士的生涯,抑或换个角度设想一下加尔文(Calvin)是由家人安置在修道院,那么这样的爱拉斯谟与加尔文会和我们已知的他们有极大的不同吗?同样对路德来说,倘若他留在大千世界,在大学追求世俗研究,获取法律学位,他可能就不是历史上的路德了。

路德的修道院生活绝非心血来潮,他一直想做个修道士,成就苦求多年的夙愿——这一事实使他具有难以磨灭的特性,并照亮其此后的僧侣生涯。所有这些有助于解释对这一事件因日积月累而越来越多的评论,甚至那些相互矛盾的说法。这一事件就是在1505年7月17日一大早,一个二十二岁,年龄偏大的学生跨进了德国的一座修道院。

但是,人们对路德跨进修道院的特殊兴趣是现在才萌发的。因为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间,形形色色的历史学家,不论是持天主教或耶稣教历史观,抑或是在天主教与耶稣教史观间的中立者,似乎都无一例外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其教义上。这位功德圆满的僧侣在1517年10月31日取得其学说成就后,立即步入光芒四射的圣殿,使得国人要么认同,要么反对他的教义。路德有幅最为知名的肖像,大约完成于1532年,时年五十岁。画中的路德是位学富五车的博学之士。这位分立教派领袖与奠基人,既是自己的信徒,也是其宗教死敌津津乐道的人物。他在维腾贝格(Wittenberg)布道时,提出自己的教义,声言这些教义是早年上帝对他的启示,并说明上帝是如何传递给他的——没人对此提出疑问。

然而,必须承认,此后并没有什么大的变故。他日复一日地沉醉于宣扬自己的教义,对自己的良知与内心生活只留有点滴的历史记录。这些记录都是不经意地一瞥,似乎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返头回顾。这种对往事少有的回顾(1545年3月某天做过一次)就曾写进了某大作中某卷第一版的前言。梅兰希顿(Melanchthon)在1546年对之作了些增删。是年,路德驾鹤西归。那些最喜欢吹毛求疵的学者往往也会满足于Amsdorf、Cochylans甚或Mylius等人,对这类带有某些说明的记录所作的评价。因为,他们在评论的过程中,加进一些引自《餐桌漫谈》(Table Talk)的资料,而《餐桌漫谈》里的东西虽难作定论,但却极为详尽。

人们会记住凯瑟琳·冯·布拉(Catherine von Bora)往往只顾利益,让节俭成性的家庭主妇也会惊愕不已。“不过,尊敬的博士,你可不能免费教授他们!他们会没完没了地记下去!特别是劳特巴赫(Lauterbach)!如此会算计,简直欲壑难填!”,在维腾贝格,一大群富有的年轻人虔诚地围着主人,坐在一张大桌旁,为后世子孙热切地记下他所说的话,记下这位想象丰富、情感超然的人漫不经心所说出的话。这个人没有心计,动辄幻想年代久远的过去,用当今的目光去审视那逝去的历史。这些话语经虔诚的编辑者按自己的风格修改、校正与润色,成为正式且往往多次再版的《餐桌漫谈》。它们不经任何校对——甚至不与原作的说明校对。如此,现场参与的人越多,可用的版本也就越多——都拿来应用,使之成为路德年轻时的半传奇故事,甚至作为犹太教《圣经》的第三部分。这一故事为我们这一代所有人熟知。我们的教科书只是对柯斯特林(Kostlin)、科尔德(Kolde)以及由菲利克斯·库恩(Felix Kuhn)以法语所著的大量专著进行的概括,且这种概括或多或少不够准确。

必须承认,本书只具形式,并无戏剧性结尾。

第一幕:主人公的童年极为痛苦,郁郁寡欢,长相不美,缺乏关爱。路德于圣马丁节前夕——1483年10月10日,出生在图林根(Thuringia)一个名叫艾斯勒本(Eisleben)的小镇。六十三年后,他回到那里终老。他的双亲极穷,父亲是煤矿工人,对儿子颇为严厉,对他人也极为粗俗;母亲每天没完没了地做家务,难荷重负,除了会以偏执与可怕的迷信心理,滥用于这个有些敏感的小孩身上之外,一无所长。在曼斯菲尔德(Mansfield)那个小山村的矿工与机械工中间,就是这样两个不幸的人养大了小马丁。

P1-3

序言

本书并非路德的传记,亦非对路德所作的评价。本书的写作意在描绘出路德的时运曲线。这条曲线虽不免简单,却甚为悲惨。为了准确确定该曲线通过的几个真正重要的点;为了体现路德在特定条件、压力下,是如何不得不减缓其早前人生道路上的势头,并进而与早前的人生道路分道扬镳的,本书就这位独具活力的人物展示了一个基本的历史问题,即个人与大众的关系,个人的首创作用与公众需要间的关系问题。

要在篇幅如此短的一本书中达此目的,从一开头就须作出极大的努力。在这点上尚祈读者诸君的宽容。当然,由于可以有多种取舍,似乎也不奇怪,作者在其研究中偏好于路德的鼎盛时期,选择了1517至1525年间的路德;其间,路德以极大的力量在世界舞台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作用就是上帝的先知。即便这一选择意味着对青年时期路德的研究有所忽视,对1525至1546年间的路德也显得消沉、疲惫、幻灭于自我遏制。

人们尚须记住一点,那就是作者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期待的只有一点:帮助人们理解路德。他能尽其所能促进这种理解吗?倘若读者有所理解,作者必会满意——这无疑更为准确地表达了其目的——倘若路德的思想在这本通俗作品中得到准确的阐释与分析,则有望避免这种过于简单的描述破坏路德丰富的人生与成就。这一人生与成就不仅旋律优美,且具有多声部而又和谐统一的时代特征,人们念兹在兹。

塞夫尔·L.班纳特欧(Sevres,Le Bannetou)

1927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丁·路德的时运/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吕西安·费弗尔
译者 王永环//肖华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49539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2014223662
中图分类号 B979.951.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9
154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