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看客中国/梁晓声精读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梁晓声编著的《看客中国》关注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的现实境遇。作者深刻力陈社会根本性问题!另类观点透视中国发展中的困惑。本书包含了,《撼山易,撼奴性难》、《中国中产阶级,注定艰难》、《中国档案制度质疑》、《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政治乎,人欲乎》、《一个忐忑的中国人》等文章。

内容推荐

《看客中国》是梁晓声的思想随笔精华集,共收录二十余篇视觉独特的文章。梁晓声以其一贯朴素无华的笔调、悲悯激昂的情怀,把他从生活中感悟到的经验用理性去审视,再用他从人生阅历中发展出来的知识浸透到精神层面,为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提供一种认知当下的方法,以便能够切实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目录

撼山易,撼奴性难

中国中产阶级,注定艰难

中国档案制度质疑

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

政治乎,人欲乎

一个忐忑的中国人

公平是社会改革的基础

抵御时代的污浊和浮躁

社会安定以民众安定为基础

社会黑洞

近虑远忧

静好的时代

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

站直了,不容易

国人辩论的表情

国民心性之我见

缺失灵魂的城市发展

难以撼动的暴劣本性

看客中国

勇于羞耻的现代公民

别了,理想主义

沦落的人与文坛

“郁闷”的当代文化

路在脚下,任重而道远

试读章节

历史上,资产阶级靠经济冒险完成了阶层雏形,中产阶级靠文化知识的提升形成本阶层的特征。当下之中国,不论主旋律文化或商业文化,少有人文元素。关怀、同情、平等、敬畏,这些普世的中产阶级价值观在今天的中国远非主流。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以及对于社会进步的责任感——中国中产阶级要学会担当的太多了;而脆弱和焦虑的大环境将注定其成长的艰难,乃至悲剧性。

城市平民脆弱:中产阶级如何产生?

构建和谐社会,最终还在于是否形成中产阶层为主体的社会。从理论上说,中产阶层社会如果形成,整个社会的贫富结构就变成了枣核形,这也意味着较富裕的人多起来,自然构成了稳定因素。中产阶层社会形成的过程,就是较富裕的人群从少数变成多数的过程。如果我们在财富分配政策方面失之于兼顾,失之于体恤,失之于相对公平,恐怕国家还没等到形成枣核形结构时,社会矛盾就已经尖锐万分了。

一则报道说,中国的城市初步形成了中产阶级化,以我的眼睛看,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有七亿多城市人口,要达到枣核形的社会结构,中产阶级怎么也得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我们的中产阶级够四亿人吗?我很怀疑。我写《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时谈到的中产阶层,是指从城市平民阶层中上升出来的一个阶层。社会朝前发展,平民共享改革成果的成分越来越大,在此基础,才可能上升出足够的中产阶层。当年我就提过,中国的城市平民阶层正处于一个相当脆弱的生存边缘,甚至完全有可能随时跌入贫民阶层。

平民的生活,如果在稳步地——哪怕是小幅度——但同时又必然是分批地提升着的时候,社会的中产阶层才能开始成长,这是正常的发育。而我们的平民们的经济基础却是越来越脆弱。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有的工人的退休金还只有五六百元、六七百元。所以你不应该急于谈如何壮大中产阶层,你首先要把城市平民这个阶层的状态分析清楚,他们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方面,几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他们的退休金普遍很低,和物价的上涨不成正比。他们有一点存款,但用那点存款给儿女买房子的话,交首付都不够。即使交了首付,也没有可持续还贷的能力。何况他们的医疗保障都非常有限,家庭中如果有人罹患重大疾病,一次抢救就要花很多钱,于是倾家荡产。一旦有这样一个病人,原来是城市平民的这些家庭可能就会迅速滑入城市贫民阶层。社会保障没有做好,平民阶层中每一个人都有下滑的危机感,即使幸运地上升为中产阶层的少数人,也根本无法拥有中产阶层本应有的稳定心态。

再譬如说,出身平民的高校大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律师、医生这样的体面工作,在大城市工作上三五年,就仿佛可能纷纷加入中产阶层了。而实际上,普遍地,大学毕业生起薪工资、消费能力较十几年前不是上升,而是降低了。一般的工作,月工资收入两千五百元,要是租房子,单位给你补贴吗?没有,租房在北京最便宜也要拿出一千元吧?要吃饭怎么也要花七八百元吧,再加上零花,那就所剩无几了。如果这时你想反哺于父母的话,会很难。在这个状态下,你变成中产阶层的可能性非常微小,而且社会也没有给你提供一种感觉到上升的希望,你这一生的状态就不可能是中产阶级的状态,活得很累、很焦虑。真实的中产阶级在哪儿呢?P12-14

序言

我很高兴文化艺术出版社也为我出版这套小开本的书。

自然,同时希望读者喜欢。

依我想来,书与它的作者的关系,很像厨师与自己烹饪的菜肴的关系,不必道道非得是所谓奇馐珍味,但一定要确保那是健康食品。至于用什么样式的盘子端在方的或圆的桌上,交由编辑们去考虑可也。

依我想来,书与它的读者的关系,很像公园与游人的关系。某些人之所以常去某一公园,往往因为心性欲寻一处静好的环境,于是远离浮躁,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思索点儿什么平日无暇思索的事情。

好书是千般百种的,但有一类书永远在好书之例,便是能通过文字洗涤人心灵的书。

我认为当今之中国人,十之八九的心灵是需要以好书来洗涤的,只不过许多人还没太明白自己很需要那样——于是反而以习惯于找乐子找刺激的眼来看待书,倘从书中看到了便大获满足,以为那才是好书。一个简单的问题乃是——在今天,您如果想找乐子找刺激,别处找去不是更能大获满足吗?

依我想来,作者与编辑与出版社的关系,如同花草树木与园丁与公园负责人的关系——作者本身是花草树木,将什么样的花草树木引入园中并将之栽培好以供游人欣赏是园丁的事,而公园负责人的使命在于使园中的植物种类多些,再多些,尽可能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归根结底,人类仍需要书,乃因书依然是有益于人心向好,社会向好的精神眷爱物。

故,为了有益于人心向好、社会向好、批判假丑恶的书的作者,内心里对真善美应具有比一般人更敏感、更诚挚的追求与奉献自觉。

而作者内心里有与没有是不难通过书来判断的。

好编辑有此眼光。

好的出版社负责人也必然有此判断水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看客中国/梁晓声精读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晓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58991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2014249296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5
12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6: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