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舞动真情
内容
编辑推荐

伊莎多拉·邓肯,她是备受争议的舞者,她推崇对生命与人类理想的自由表达,追求恋爱自由,最终成为现代舞的创始人;叶赛宁,他是细腻空灵的诗人,才情曾经席卷文坛,被称作“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当两个极尽美丽的灵魂相遇,演绎的却是一场令人叹息的《舞动真情》。

本书适合文学爱好者、舞蹈爱好者、诗歌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舞动真情》是以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自传为中心,重点反映其与前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婚恋纠葛的一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邓肯在生命最后两年里撰写的《自传》,二是邓肯与叶赛宁婚恋纠葛相关资料的整理,三是叶赛宁诗歌精选。

目录

邓肯自传

邓肯与叶赛宁之恋

叶赛宁诗选

试读章节

孩子的性格在母腹中就已经成型。在我出生前,我母亲一直处在强烈的精神煎熬中,境况悲惨。除了冰牡蛎和冰镇香槟外,她什么都吃不下。假如有人问我是何时开始跳舞的,我会回答“在我母亲腹中”,或许是由于牡蛎和香槟的作用吧!那是属于阿佛洛狄忒的食物。

当时我母亲正遭逢悲惨的体验,以至于她常说:“这个将出世的孩子一定非同寻常。”她预料生的会是一个怪物。事实上,由于从出生那一刹那起我就开始手舞足蹈,激烈的程度让我母亲不得不喊着说:“你瞧,我说得没错,这孩子是个疯子!”不过在往后的日子里,当我穿着娃娃装站在桌子中央,随着任何音乐舞动时,全家人及朋友们便沉浸于欢乐中。

我记得的第一件事是一场火灾,那时我是从楼上的窗口被抛到警察的臂弯中的。当时我只有两三岁大,即使周围骚动不宁,充满着尖叫声与火焰,我仍清楚地记得警察的保护,和我双手环抱他颈部时所产生的抚慰感。他一定是爱尔兰人。我听见母亲激动地喊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还看见人群挡住她,不让她冲进误以为困有我两个哥哥的楼房里。后来我记得两个哥哥被发现正坐在一家酒吧的地板上穿鞋袜,然后他们坐进一辆马车,再后来是坐在柜台前喝热可可。

我是在海边出生的,我也注意到我生命里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是在海边发生的。我对舞蹈、对动作的原始灵感,是产生于海洋的韵律。我的命运星辰也是由在海洋中诞生的阿佛洛狄忒女神所掌,因此每当她的星上升时,我的运势也都非常顺意。在这些时刻,我的生命相当平顺,我也充满创作灵感。我还发现伴随这个星辰的消逝而来的往往是厄运。或许在今天占星术并不像古埃及或加尔底亚王朝时那样举足轻重,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心理状态的确受星体影响,所以如果父母们能了解其中的道理的话,他们就会为创造出更美丽的孩子去潜修星象学了。

我也相信,在海边或在山上出生会使一个孩子的命运大相径庭。海对我总有一股吸引力,而山却让我感到隐隐的不适且引发我想飞的欲望。山带给我的印象一直像是一个被禁锢在大地上的囚犯。仰望山顶,我产生不了一般游人所产生的仰慕之情,反倒是渴望纵身一跃逃开。我的生命与艺术是源于海洋的。

小时候母亲相当贫困,她无法为孩子们请仆人或家庭教师,这个情形赋予我一个不受自然拘束的生命,让我能拥有童稚之情并且永葆赤子之心。我的母亲是个乐师,以教音乐为生,当她在学生家上课时,通常整天不在家,很晚才回家。此时只要我能够逃脱学校的监禁,我就自由了。我可以独自一人在海边游荡,纵情幻想。我是多么同情那些整天有保姆、家庭教师随侍在侧,总是被保护、照顾,并且精心打扮的孩子们。他们对人生还能有选择吗?由于母亲太忙,无暇考虑到她的孩子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因此我和两个哥哥才能脱缰野马般地行事,有时也会有一些大胆的冒险奇遇,这些遭遇要是被我们的母亲知道的话,她肯定会急疯了。幸运的是她很有福气,对这些事一直浑然不知。其实幸运的是自己,因为真的是这放纵、没有拘束的童年生活激发了我用舞蹈表现自由的创作灵感。我从未受制于在我看来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永无休止的“不可以”。

早在5岁时我就上了公立学校。母亲大概是谎报我的年龄了,因为她当时必须找一个地方安置我。我相信一个人日后的作为,在小时候就已经清楚可见了,像我当时就已经是个舞者和革命家了。爱尔兰天主教家庭中受洗成长的母亲,一直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发现父亲并不如她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之后,她离了婚,带着4个孩子一起去面对这个世界。那时起她就放弃天主教信仰,转为一个十足的无神论者,她成为英格索尔的信徒,当时她常为我们朗诵他的作品。

她对一些事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像多愁善感就被她视为毫无意义。在我还很小时,她就向我们揭发了圣诞老人的秘密,这造成有次在学校圣诞庆祝会上,当老师边发蛋糕糖果边说“小朋友,你们看,圣诞老人带什么东西给你们啊”的时候,我站起来冷冷地说:“我不相信,才没有圣诞老人呢!”惹得老师气急败坏。她说:“只有相信圣诞老人的小朋友才有糖果!”我说:“那我不要你的糖果!”当时老师大为恼火,为了好好教训我,她命令我坐到前面的地上。我走到前面,面向全班同学,发表了生平第一次著名的演说:“我不相信谎言!”我大喊,“我妈妈告诉我,她穷到没法扮圣诞老人,只有有钱的妈妈们才能装成圣诞老人送礼物。”

P10-12

序言

我承认刚开始写自传时,我有点担心。这倒不是因为我的生活没有小说精彩动人,或没有电影冒险刺激;也不是担心这本书成不了一部空前绝后的自传。问题的症结出在——写作本身!

我历经多年的奋斗不懈、辛勤努力和探索,只为了创造一个简单的舞姿。我很了解写作这门艺术,知道要写好一些简单、美丽的语句,必须用多年的光阴去埋头苦干。我常觉得,即使有一个人千里跋涉去到赤道,在那儿创造出征服雄狮猛虎的丰功伟绩,并试着将这一切记录下来,结果仍可能是徒劳无功;反之,另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人却可以栩栩如生地写出在热带丛林中的猎虎实况,使得读者深信他曾身历其境,对他遭逢的危困与恐惧感同身受,甚至嗅到狮子的味道,听得见响尾蛇步步紧逼的可怕声音。但事实上,这一切离开了想象,只不过是子虚乌有。同样的,我所经历过的种种非凡奇特的事情可能也会索然无味,因为我并没有塞万提斯的神来之笔——甚至还不如卡萨诺瓦的文采。

还有另外一点。我们如何能真实地呈现自我呢?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在我们身边有朋友对我们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崇拜者对我们的评价,还有仇人对我们的评价,所有的评价都不一样。我深知个中道理,因为许多早晨当我喝咖啡时,才看到早报里赞扬我如女神般美丽、说我是个奇才的评论,尚来不及自我陶醉,就马上被另一份写着我实在是毫无天分、身材奇丑又令人讨厌的报纸给打晕了。

我很快就放弃阅读评论我的文章。我无法强求他人对我只褒不贬,也不能认定所有负面评价都是过于苛刻、杀伤力极强的挑衅。以前曾有一位柏林评论家不断地对我穷追猛打、拼命中伤,批评我对音乐一窍不通。有天我写信请他来见我一面,要向他证明他的谬误。他来了,坐在茶桌的另一端,我一连一个半小时对他讲解我的根据音乐创造舞姿的理论。当时我就发觉他看起来十分茫然而且无动于衷,但最让我啼笑皆非的是:他居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助听器,并说他有严重的重听,甚至即使戴着助听器坐在剧院的第一排座位上,也只能勉强听到交响乐的演奏!我居然为了这个男人对我的妄评,曾在夜里辗转难眠!

因此,假如别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我们都是不一样的话,我们要如何发掘另一个自我,以便在书中描述呢?那会是贞洁的圣母玛丽亚?邪恶的梅萨利纳?悔改的马格达伦?还是附庸风雅的女贵族?这众多奇异的女子中,哪一位才是我要找的呢?对我而言,要找的似乎不止一位,而是成百上千——我的灵魂保持超然,不受她们中任何一位的影响。

有人说得好:写作首要之务就是作者必须对所写之事从无体验。若真要以文字表达一个人的切身经历,就会发现这些事是难以捉摸的,回忆不如梦境明晰。的确,我的很多梦境似乎比真实的回忆生动许多。人生如梦,这样也好,要不然有谁能熬过其中的苦难呢?举例来说,像“露西塔尼亚号”沉船这样一个灾难,应该会在受难的男女脸上留下永难磨灭的震慑才对;然而我们却在各处看见他们欢笑着、快乐着。只有在罗曼史中,人们才会在一瞬间蜕变。在真实人生中,即使在遭逢骤变后,主人翁依旧跟以往毫无两样。我们还是可以在蒙马特的夜晚,看到失去往日荣华的俄国王公们,像过去一样愉快地同歌女喝茶。

真实地记录个人生命的历程,就是在创作一部伟大的作品。虽然如此,还是很少有人胆敢真实地描述自己的人生。卢梭为人类做了至高无上的牺牲,揭开自己灵魂的真貌,让世人一窥他最私密的行为与思想,一本伟大的书《忏悔录》就此诞生。惠特曼将真实的自己献给美国,他的书曾一度因“伤风败俗”而被禁。这样的措辞在今天看来实在荒谬。从来没有女性诉说她真实完整的生命经历,那些最富有名气的女性自传都只陈述一些表面的生活状况,描绘旁枝末节或趣闻逸事,却完全无法让人看清她们真实的生命内容。至于喜悦或愤怒的关键情节,她们却只字未提。

我的艺术只是努力在舞姿与动作中表达真实的“我”,甚至为了找到一个纯真的舞姿,我曾付出漫长岁月。语言有不同的意义。在蜂拥前来一睹我丰采的观众面前我毫无保留,我已献给他们自己灵魂最深处的动力。从一开始我就舞出自己的生命:在孩童时期,我舞出对成长的由衷喜悦。在豆蔻年华,我尽情地舞出对生活暗流涌动的悲剧性的领会以及对生命的无情残忍的忧愁。

……

这就是邓南遮的神奇魔力,他让每一个女人都觉得自己是主宰不同领域的女神!

我躺在那格斯科家中的床上,试着去分析那个人们称为“记忆”的东西。我感受到南部阳光的炙热;听见孩子们在邻近公园玩闹的声音;感受到自己的体温。仰头看着自己赤裸的双腿——将它们伸直,我的乳房柔软,我的双臂从未停止以柔软的弧度摆动。12年来,我一直是身心俱疲的,这副胸膛蕴藏了一份永无休止的苦痛,眼前的双手也留下了悲伤的烙印,且当我独自一人时,眼泪也很少是干涸的。从12年前的那天起,泪水已经淌流了12年,当时,我正躺在另一张沙发上,突然被一阵尖厉的哭喊惊醒,我转头看见洛翰葛林像个负伤的男人,说:“孩子们死了。”

我记得当时感觉到一股莫名的不适,喉头感到一阵灼热,就像是咽下了烧红的煤炭。但我不明白他的话,我非常轻柔地跟他说话,试着让他冷静下来,告诉他这不可能是真的。一会儿,其他人来了,但我还是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有个长着深色胡子的男人进来,他们说他是医生。“没有这回事,”他说,“我会救活他们的。”

我相信他。我想跟他一起去,但人们把我拉回来,因为他们不想让我知道其实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他们怕这个打击使我崩溃,事实上当时我已经升华到另一个境界。我身旁的每个人都在哭泣,但我却没有哭。相反,我强烈地渴望去安慰每一个人。回想起来,我很难理解当时自己那种异常的心理状态。是因为我真的有远见,明白死亡并不存在——明白这两具冰冷的躯体不是我的孩子,而只是他们脱下的外衣吗?明白我孩子的灵魂仍在天堂的光辉中永远活着吗?一位母亲哭天抢地,一生只有两次——在出生与死亡时——当我意识到他们冰冷的小手再也无法紧紧握住我的手时,我听见自己的哭声,这跟我在他们出世时所听到的哭声是一样的。为什么会一样呢?一个是无比喜悦的哭泣,另一个却是撕心裂肺的哭喊。我知道它们是一样的,尽管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是不是因为在整个宇宙中,只存在一种伟大的哭声呢?这种哭声是母体创造生命的哭声,包含了悲伤、喜悦、欢乐、悲痛?

书评(媒体评论)

◎真实地记录个人生命的历程,就是在创作一部伟大的作品。虽然如此,还是很少有人胆敢真实地描述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女性诉说她真实完整的生命经历。那些最富有名气的女性自传都只陈述一些表面的生活状况,描绘旁枝末节或趣闻逸事,却完全无法让人看清她们真实的生命内容。至于喜悦或愤怒的关键情节,她们却只字未提。

——伊莎多拉·邓肯

◎今天菩提树又开花了,引起我心中无限惆怅;那时候我多么温情脉脉,把花瓣撒上你波状的发绺。爱恋使我无限惆怅,我的心不会变凉,它会从别人身上想起你,像读本心爱的小说那样欢畅。

——叶赛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舞动真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伊莎多拉·邓肯//(苏)叶赛宁
译者 孙瑜//徐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33201
开本 32开
页数 3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9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2014166838
中图分类号 K837.125.76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10
14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