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任正非(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内容
编辑推荐

任正非并非天生就是卓越的企业家和领导者,他也是经过了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的奋斗,历尽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我们的时代需要越来越多的任正非,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一座丰碑,值得我们仔细研究、深入领会,值得我们细心借鉴和揣摩。我们每个人,不论现在正在从事哪一种行业,都应该在这样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突破自我,培养自己的各种专业素质与企业家精神。易云的《任正非(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通过分析他所做、所说,告诉大家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内容推荐

任正非的成功并不仅仅依靠着“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这一句话,关于任正非为什么能够成功的探讨也一直没有中断过。易云的《任正非(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则主要针对任正非的经典讲话进行深入剖析,对核心精神进行总结归纳,为创业途中感到迷惘、工作途中感到困惑的年轻人提供了一套可以借鉴的工作思路,让平时的奋斗不再成为一个空泛的概念。

大批企业的成长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的未来则需要更多的优秀企业来支撑,这也就需要更多的“任正非”式人物快速成长起来。

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就怕不敢出发,不敢坚持走下去。

目录

第一章 华为没有绝招,任正非没有绝招

 华为荣耀之——优质品格

 ◎年轻无极限

 ◎跟随黑暗中的微光勇往直前

 ◎没有人是一贯正确的

 ◎居安思危从来不是危言耸听

 ◎超越才有前途

第二章 做一个合格的华为人

 华力荣耀之——精英员上

 ◎从没得到过授勋也是英雄

 ◎落后者等待机会,优秀者创造机会

 ◎尊重员工但绝不迁就人才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低重心战略”造就人才

 ◎在集体主义背景下谈个人主义

 ◎板凳要坐十年冷

第三章 下一个倒下的不会是华为

 华为荣耀之——艰舌否斗的精神

 ◎今天的华为是用“垫子”垫出来的

 ◎艰难创业:华为的艰苦你无法体会

 ◎死磕:华为的灵魂就是艰苦奋斗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下一个倒下的不会是华为

第四章 经得起千锤百炼的华为精英们

 华力荣耀之——最有责任心的干部

 ◎最有责任心的人才能承担最重要的职务

 ◎干部也得与员工同甘共苦

 ◎能力是激励出来的

 ◎和风细雨般的改革才有成效

 ◎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五章 创新就是在超越自己

 华为荣耀之——有价值的创新

 ◎治大国若烹小鲜,成大局要做小事

 ◎领先竞争对手半步,恰到好处

 ◎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可以缔造传奇

 ◎创新是改造旧东西,而不是创造新东西

 ◎高端的核心技术引领华为走出国门

第六章 构建均衡、有活力的管理体系

 华为荣耀之——完备的体系

 ◎华为的标准就是让客户满意

 ◎节约不该省的钱就是在浪费

 ◎按模板做事就是最好的优化

 ◎解决系统中的“短木板”

 ◎末位淘汰是对其他员工的负责

 ◎健康休闲,开卷有益

 ◎文化传承:让奋斗成为一种习惯

第七章 华为的企业高效管理与华为的兴衰逻辑

 华为荣耀之——高效的管理

 ◎向着美好愿景进军

 ◎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公司不是天堂

 ◎成为战略专家:读书读人,作势做实

 ◎自动降薪:向太平意识宣战

 ◎有质量就有市场

 ◎不会控制成本,就只能在生存线上挣扎

 ◎繁荣的背后就是萧条

第八章 奔跑中的危机和博弈

 华为栗耀之——顺应市场的变革

 ◎不当将军的英雄不是好干部

 ◎来去自由:华为不搞终身雇佣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以恒变应万变

 ◎明哲保身的领导一定会丢掉自己的位子

 ◎除非非改不可,否则不要改革

 ◎市场是未来的唯一导向

第九章 接轨国际,做领先企业

 华为荣耀之——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

 ◎强者生存:“深淘滩,低作堰”

 ◎管理体系必须与国际化接轨

 ◎合作才有永恒的优势

 ◎“本地化”商机无限

 ◎低头做事,抬头做人

 ◎相互的承诺,共同的契约

 ◎有“双重保暖”不怕过冬

 ◎警惕成功后的失败

第十章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华为秉耀之——企业的传承又化

 ◎做人像山,做事像水

 ◎岁月铸诚信,修身赢天下

 ◎华为的接班人定会继续荣耀华为

 ◎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小家不爱何以爱天下

试读章节

跟随黑暗中的光辉

勇往直前

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

我们公司也存在泡沫化,如果当年我们不去跟随泡沫也许当时就会死掉,跟随了泡沫未来也可能会死掉。我们消灭泡沫化的措施是什么?就是提高人均效益。

队伍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就会生锈,就像不能等到打仗时才去建设队伍一样,不打仗时也要建设队伍。不能因为现在合同少了,大家就坐在那里等合同,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来加快发展。军队的方式是一日生活制度、一日养成教育,就是要通过平时的训练养成打仗的时候服从命令的习惯和纪律。虽然我们不是军队,但也要有这种日常练兵的教育,越是困难时期,越要锻炼我们的队伍、磨炼我们的队伍。当市场下滑的时候,我们不加大对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帮助,一旦将来有新的机会的时候,我们的员工怎么能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新的市场?!

我认为“冬天”对我们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因为我们没有走到恶性化的边缘。相反,这可以使我们冷静下来,好好调整我们的队伍.调整我们的结构,抓住这个提高人均效益的好机会。确保“冬天’’过去.“春天”到来时,我们的组织结构和战略队形不乱。

所以,虽然受行业环境影响,整个市场销售下滑,但队伍的士气不能衰退,还要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前线,越在困难时越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如果大家把今天的困难都看成是很大的困难,那红军在长征中怎么会想到未来会胜利?在卫国战争中,卓娅和舒拉被德军包围的情况下还能想到胜利?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让自己发出微光,带着你的队伍前进;就像希腊神话中的丹科一样把心拿出来燃烧,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的高级干部就越要在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发挥主观能动性,鼓舞起队伍必胜的信心,引导队伍走向胜利。所有的领导一定要像丹科一样,一定要像克劳塞维茨所形容的高级将领那样,在茫茫的黑暗中,鼓舞精神,激励斗志。大家鼓舞士气,高唱着歌向前,最后活下来的可能就是华为。克劳塞维茨的这句话对我个人的鼓舞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在“文革”中,我个人受到的挫折比别人大得多,当时根本就看不清楚未来的前途,也看不清楚光明……不管是来自家庭的社会影响,还是个人的努力奋斗,还是来自社会。但是那个时候我是靠自己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自学完的,虽然我那时看不到任何光明。我家人也开玩笑说,没什么用的东西也这么努力学,真是很佩服、感动。由于结交了一些西安交大的老师,这些老师经常给我一些油印的书看。我也是从那个时代熬出来的,如果我没有在那个时代看到光明,荒废了时间,我就不可能在今天这个时代站起来。所以,正因为我们对未来的胜利有一定的信心和把握,我们才会坚持不懈地拼搏。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一轮艰难困苦的奋斗,锻炼培养一批好干部。面对这场艰难困苦的斗争,我们的高级干部一定要振奋起来,不要有太多的悲观情绪。

——摘自《任正非:在研委会会议、市场三季度例会上的讲话》

延伸阅读

在泡沫化严重的年代,任正非迎难而上,通过艰苦奋斗带领华为冲破一个又一个难关。

1991年12月,华为通过了新型用户程控交换机全部的基本功能测试,高温及链路老化测试整机性能稳定,电话打出接入畅通、音质良好。公司正式宣布出厂8台,产值100万元。首批BH-03(24/224)3台于1991年12月2日包装发货出厂。1991年12月31日晚,公司在蚝业村工业大楼三楼开了一个庆功会。全部员工聚集“乡下”,隆重庆祝第一个有华为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出厂。简单的自助餐,加上啤酒,开了一个简单而又热烈的庆功会。然而事后才知道,公司在1991年收到的订货预付款已经全部用完了,公司账上已没有什么资金了,如果没有发出这批货,公司就要破产了。1991年这一次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胜利,成为华为崛起之路上关键的一步。1992年,华为的产品大批出厂,进入市场,首次产值突破1亿2千万元,利润上千万,华为活下来了!这为华为在1993年研制生产出C&CO8数字程控交换机,为进一步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1999年,华为进入山东省菏泽地区,举目四望,已是朗讯和西门子的天下,自己连电信局的门都进不去。前两个月,华为打着解决老产品(如华为电源)问题的旗号,设法和客户接触,绝口不提销售,有机会就讲华为的企业文化和过往的华为人与事。到第三个月,电信局高层终于答应到深圳参观华为,此时毕为仍绝口不提销售。第四个月开始,华为分批将电信局从中层到基层所有相关人员50多人请到深圳参观。半年后,菏泽新一轮整网招标,华为胜出。

……

P6-8

序言

2014年是华为颇具纪念意义的一年。根据华为公司最新的财报显示,华为2013年度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390亿元(约合395亿美元),净利润为210亿元(约合34.7亿美元),这是华为在销售收入和净利润两方面首次同时超越爱立信,跻身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商。从最初仅仅8个人的销售代理商到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商,华为这条发展之路走了27年。这27年既是华为的发展史,也是任正非的创业经营史。华为今年取得的成就或许是给任正非最好的贺岁大礼,因为今年恰好是任正非的70岁大寿。

任正非创造了华为,并且创造了中国企业史上的一大奇迹,任正非更是被誉为这个时代的英雄、了不起的民营企业家,《中国企业家》杂志更是授予任正非“终身成就奖”。然而,不仅仅是中国的企业家将其视为泰斗,国际上的诸多经济学家也对其敬重有加。《福布斯》将其评为“最受国际尊重的中国企业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他创办的企业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美国《时代》周刊评价他具有“晾人的企业家才能”……一连串的光环下,任正非似乎被赋予了传奇的色彩。然而,这位英雄却不这么看。

任正非将华为的成功归结于“艰苦奋斗”。这种奋斗从1987年创业之初一直持续到今天都不曾改变。27年的坚持看上去有些偏执,但正是这股偏执劲儿让华为从不计其数的民营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方霸主。对此,任正非本人也毫不避讳地坦言道:“唯有偏执才能成功。”

“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这句话是对任正创业过程最好的写照,也是对千千万万设想创业、准备创业、正在创业的人的最好鼓舞。成立华为的那一年,任正非43岁,而华为的创立,完全是迫于生计。1983年,任正非从部队复员转业之后,到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然而整个工作的过程并不顺利,以至于让任正非在1987年的时候放手一搏,成立了华为。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创业史年轻人的事情,到了三四十岁,人就应该趋于平稳,“不惑之年”成为了顾家守家的代名词,“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为了搪塞自己的最好借口。事实上,人们从来不缺想法,缺的是务实的行动。缺少了行动,壮志未酬的志士也就只能感慨“英雄迟暮”了。  迟到的出发也让任正非有了更多的优势,思想的成熟让华为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保障。“惶者才能生存”的思想在华为根深蒂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发展中的危机意识,才能让华为有更多的机会来思考“如何活下去,寻找我们活下去的理由和活下去的价值”这一类的问题。华为并非没有遭遇过困境的考验,但每当华为步入一个迷茫的发展阶段时,任正非总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华为做出正确的指导,使得华为一次次安然地渡过难关。任正非并非天生就是卓越的企业家和领导者,他也是经过了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的奋斗,历尽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诸如奋斗、务实等再朴实不过的发展管理理念,看似平淡无奇,却在持之以恒的坚持下焕发出了神奇的色彩。

当然,任正非的成功并不仅仅依靠着“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这一句话,关于任正非为什么能够成功的探讨也一直没有中断过。本书则主要针对任正非的经典讲话进行深入剖析,对核心精神进行总结归纳,为创业途中感到迷惘、工作途中感到困惑的年轻人提供了一套可以借鉴的工作思路,让平时的奋斗不再成为一个空泛的概念。

大批企业的成长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的未来则需要更多的优秀企业来支撑,这也就需要更多的“任正非”式人物快速成长起来。

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就怕不敢出发,不敢坚持走下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任正非(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易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12550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2014202872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9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2: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