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瓦尔登湖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

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

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天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

内容推荐

本书系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所著的一本散文集。作者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正如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全书充满了宁静、恬淡、智慧。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句句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目录

1 经济

2 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

3 阅读

4 声音

5 孤独

6 访客

7 豆圃

8 村庄

9 湖

10 贝克农庄

11 更高的法律

12 动物的邻居

13 室内取暖

14 先前的居民;冬天的访客

15 冬天的动物

16 瓦尔登之冬

17 春天

18 结语

试读章节

3 阅读

在选择工作上,只要稍稍留心一点,基本上人人都有变成学生或观察者的可能,因为其他人对他的性情和命运,一定也会同样感到兴趣。在为自己或子孙后代积聚财富上,在建立家庭或国家上,甚至在赢取声名上,我们的生命总有终了的一日,但在追求真理上,我们却能不朽,无须担心时代的变迁或事故。当最古老的埃及或印度哲人,揭起了某一真理的帷幕的一角之后,那颤动的圣袍,便迄今一直卷着,而我也像那哲人一样,凝视着此一亘古常新真理的荣光,因为当时沉思此一真理的,乃是在哲人里面的大胆的我,而如今回顾此一真理的,乃是在我里面的那位哲人。圣袍上未曾沾过尘埃,而自那真理被揭示以后,也未曾有什么时间流逝。我们真正予以改进或者能够予以改进的时间,是无所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

我的林中木屋,不仅较一所大学更适于思考,也更适于严肃地阅读;虽然我住在普通巡回图书馆不能到达的地方,但我较以往更能熟读那些最初刻诸竹简、辗转至今才抄在纸张的、传遍全世界的书。诗人马斯特说:“正襟危坐之后,神游于精神世界的领域,我从书本中得此乐趣。杯酒而醉,我在饮用秘密教义烈酒时,体验此乐趣。”虽只是偶尔翻译一下,整个夏天我桌上都放着本荷马的《伊利亚特》。林中定居伊始,为了赶房屋完工,又要种豆锄草,不断的双手劳动,使我无暇从事更多的阅读,然而却以将来总有从事此类阅读的机会,鼓舞自己。但在劳动之余,却读了一两本有关旅游的闲书,直到这种阅读使我自觉羞愧,且诘问自己究竟身居何处。

学生读荷马或埃斯库罗斯,若以希腊原文读之,并无分散精力或浪费的危险,因为阅读原文,暗示读者多少想与原作者一较长短,又肯把早晨的宝贵时光献给作者的那些书页。而古典巨著,即使用我们母语的文字印行,其所用的语言,对堕落的世代而言,也必定是死的语言;更何况我们又必须艰辛地字斟句酌,用我们具有的一切智慧、精力、宽大,推敲出一些字眼,其所涵盖的意义,较一般应用所允许的意义更为广泛丰富。多产和廉价的现代印刷,以及其一切翻译,并不曾帮助我们,使我们能更接近远古的伟大作家。这些伟大作家看起来依然孤独如昔,其作品所用的文字也依然稀奇古怪如昔。利用你的青春时日,即使学会一种古代语言的几个单字,也是值得的,因此非街头巷尾所能为,抑且具有恒久的激发与启示作用。农人记得并一再重复他所听到的那几个拉丁字,也是很有益处的。

人们有时以为对古典作品的研究终将被对更现代更实用的研究所取代;然而勇于进取的学生总是研究古典作品,不论其用何种语言书写,也不论其如何久远。因古典作品非人类最高思想的记录而何?古典作品是唯一不曾败坏的神谕,其中包含着对最近代疑难的解答,此种解答是无法从戴尔菲或多多那神谕里找到的。我们甚至也能拒绝研究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也老了。有效的阅读,也就是说,以真诚的精神阅读真诚的书,乃是一项高尚的训练,较时尚所推崇的任何训练更能考验读者。它要求读者接受运动员接受的那种训练,而且要求终身贯注于此。

读书要像书写,要用同等的谨慎和虔敬。甚至会说那本书的原文语言还不够,因为口语与书面语、听的语言与读的语言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前者是一种变动的东西,一种声音、一种语言、或仅是方言,是一种近乎动物的语言;像动物一样,我们下意识地从母亲那里学来。后者则是前者的成熟与经验,如果前者是我们母亲的语言,后者则是我们父亲的语言,是经过选择而保留的语言,不是单凭耳朵就能听懂的,我们若不重生,就别想听得懂。中世纪时那些只能说希腊或拉丁文的大众,并不能因为偶然生于那个时代,就有资格读用那种语言写出的天才著作;因为天才著作,不是用他们所懂得的希腊或拉丁文写的,而是用精选的文学语言写的。中世纪的那些大众没能学会希腊和罗马的高贵方言,所以用这种高贵方言写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形同废纸,而他们所宝贵的,乃是当时的粗俗文学。但当欧洲几个国家发展出自己的、虽属粗糙但尚清晰的书写语言,而这种书写语言又足以应付其新兴文学的需要时,于是第一次的学术复兴开始了,学者得以从遥远的古籍中发掘宝藏。中世纪的希腊罗马大众听不懂的东西,经过相当年岁之后,几个学者居然读起来了,而现在仅有几个学者仍在读它。

不管我们对演说家时而爆出的动听言辞如何称赞,但最高尚的书写语言与之相比,则直若天空星辰之与浮云。高高在上的,就是星辰,凡有能力读它们的人就读吧。天文家天天在观察谈论它们。它们不像我们彼此间的日常谈话,只是发出蒸气的呼吸。讲坛上的所谓动听,到了书房就成修辞。演说家受制于短暂时机的激励,向那些能听他的大众演说;但作家的时机,是他的平静生活,激励演说家的那些场合与大众,反而会令他分心,作家又是向人类的智慧和心灵说话,向各个时代能懂他的人说话。

无怪亚历山大在远征途中,还用贵重盒子,随身携带一本《伊利亚特》。书写下来的字是遗迹中最常精选的东西。它是跟我们较亲密同时又较其他艺术作品更具宇宙性的东西。它是最能接近生命本身的艺术作品。它可以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不仅供人阅读,且实际可供人类用口呼吸——不仅可复制于帆布或大理石,且可雕刻于生命呼吸的本身。古人思想的符号变成今人的语言。希腊文学纪念碑,已历经了两千寒暑,然而时间给予它的,犹如给纪念碑碑石的一样,只是一种更为成熟的金黄秋色,因为希腊文学曾将其安详完美的气氛,带进世界各国,以防自身遭受时间的腐蚀。书是世界的宝贵财富,是世世代代各国各族的健康遗产。最老最好的书,有权自然地站在各个村舍的架子上。书不为自己祈求什么,但既然它们启迪读者的心智,给读者精神支持,读者就以其一般常识而论,也不该拒绝它们吧。

书的作者,在各类社会中,都是自然而无法抗拒的贵族,较国君皇帝更能影响人类。当文盲或可鄙的商人以企业或工业赚到令人羡慕的安适与自由,并获准进入豪华时髦的圈子后,无可避免地会回过头来向那更高却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智慧与天才圈子张望,并意识到自身文化的残破,以及其财富的空虚与不足,并进而以不避一分痛苦、为其子女谋取那种他自身深感缺乏的心智教育,来证明其清醒;也正因如此,他才变成了一个家庭的创建者。P80-83

序言

亨利·大卫·梭罗,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是约翰·梭罗及其妻子辛西亚的第三个孩子。后来梭罗在他的日记中曾经这样写道:“每次我一想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地方,而且选在最难得的日子出生,总是不由得感到吃惊不已。”从懂事起到满四十五岁逝世前,他都一直住在这座位于波士顿西北方约二十里,人口仅有两千的康科德小镇上,一次也没有长期离开过那里。理由有如下数点。

首先,康科德四周到处都是丘陵、湖泊、河川、森林和牧草地.栖息着许多动植物,自然环境极其富饶。其次是那里乃美国革命的发祥地,在美国人心目中,可以说是革命圣地的特别场所。最后是这座小镇为领先时代,被称为超验主义运动的文学思想活动的摇篮之地,运动的中心人物爱默生、作家霍桑等无数优秀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不是定居在那里,就是频繁造访该地。

梭罗的父亲约翰是个身材瘦小,性情稳重的绅士,喜爱看书和音乐。母亲辛西亚则身材高大,容貌秀丽,喋喋不休得有时候几乎让人不知所措,是个活动型的女性,在康科德由女性组成的慈善协会和反奴隶制度协会中非常活跃,这种对社会的关怀,甚至梭罗对自然的爱和关心,也可以说是继承自父母亲的精神遗产。1833年,十六岁的梭罗进入哈佛大学就读。由于康科德离大学只有二十多公里,可以经常返乡去享受他最喜欢的大自然。日后虽然他常常语带讽刺述说母校哈佛大学的教育,但是成为他创作基础的希腊、拉丁文学的丰富素养,就是在大学时代扎实培育起来的。1837年,梭罗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大学毕业后,梭罗返回故乡,成为自己以前也就读过的小学的教师。但是拒绝体罚学生的他,与强烈要求体罚的镇教育委员会尖锐对立,两三个星期后就辞去教职。

梭罗终身未娶,但这并不表示他不爱女人。不过他一生中唯一可以称得上是恋爱的,只有跟爱伦·雪沃尔那次。这个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姑娘,由于她的弟弟埃德蒙是梭罗兄弟学校的学生,所以就跟梭罗相识了。在梭罗母亲的招待下,爱伦于1839年7月,在梭罗家做客两个星期。那年爱伦十七岁,梭罗二十二岁。1840年秋天,梭罗写信向爱伦求婚,但因为爱伦父亲的反对,爱伦拒绝了。在爱伦那保守的牧师父亲看来,超验主义者的梭罗,只不过是个狂热的激进主义分子罢了。1841年,名叫玛丽·拉塞尔的女性,曾经俘虏了梭罗的心。玛丽是马萨诸塞州普里马斯人,1841年夏天担任爱默生的儿子沃德的家庭教师。这场恋情很短。不久玛丽即与哈佛大学的同学瓦特逊结婚。而在知性的世界中,让梭罗怀有敬意和关心的女性之一,是爱默生的伯母玛丽·穆迪·爱默生小姐。玛丽没有结婚,住在康科德的期间也非常长。从梭罗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这位跟爱默生和梭罗比起来,信仰更为保守,但是秉性慧黠的女性,大大地刺激了梭罗的人格形成。

事实上,梭罗早已下定决心,为了维护自己生活的自由和独立,他宁可牺牲婚姻生活。再说将没有固定收入的生活作为理想,以对抗人性的机械化和疏离感的生活形态,也非牺牲婚姻生活不可。另外一般认为梭罗在就读哈佛大学期间曾经休学的原因是肺病,而让梭罗早逝的也是肺结核症,或许也正因为这种痼疾,才使得梭罗认为自己的健康状态并不适合结婚也说不定。但是无论如何,从结果来看,梭罗跟女性的交往,全都没有到达结婚的阶段。

至于梭罗是什么时候结识大他十四岁的爱默生的,并无法确定。1834年爱默生在祖先的土地——康科德定居,1834年出版可以视为是超验主义纲领的《自然》,创立超验俱乐部,其周围文人和知识分子愈聚愈多。爱默生这部将自然视为是人的德性、语言、艺术、学问等的进步原动力,以诗一般的文体滔滔诉说自然的伟大和神秘的作品,给梭罗的人格、思想的形成带来重大的影响。这位作者既然住在他的家乡,两人的相遇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他成了超验俱乐部的会员。

1844年秋天,爱默生为了维护瓦尔登湖四周的森林不受破坏,购进湖北岸的部分土地。梭罗早就想在这样的地方盖一间小木屋,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将他跟已逝的哥哥约翰共同搭船游康科德河和梅利马克河的回忆写成一本书,因此立刻征得爱默生的同意,亲手在湖畔盖了一间小木屋,于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纪念日那天搬进去住。他就这样开始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在瓦尔登森林里的独居生活。

住在湖畔的那段期间,他依照预定完成处女作《康科德河和梅利马克河的一周》,随即就开始着手执笔《瓦尔登湖》。离开瓦尔登湖后,梭罗主要从事土地测量的工作赚取生活费,另一方面也继续创作活动,再度跟自己的家人住在一起,协助父亲制造铅笔,研发出高品质的铅笔芯(黑铅),对父亲的事业发展颇有助益。

1860年12月,梭罗在美港山上观察树木的年轮时染患严重的感冒,使得长年以来一直纠缠着他的肺结核恶化。第二年春天,身体一天比一天孱弱,他自知死期已不远,开始整理文稿。1862年5月6日,在故乡康科德镇平静地咽下最后一口气。

梭罗在世时,只有《康科德河和梅利马克河的一周》与《瓦尔登湖》两本著作出版。不过他生前已经在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随笔散文,包括晚年没有发表的原稿,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已经做好了结集成书出版的准备。死后出版的作品当中,有两本最为重要。即《缅因森林记游》和《柯德岬》。以上四部是公认的梭罗的主要作品。而使梭罗永垂不朽的名著,则是《瓦尔登湖》,也成为他著作中最重要的一本世界名著。梭罗生前文名虽然不高,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后,其作品重新获得评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无可撼摇,在梭罗留下的日记册页中,不时出现他亲笔画下各种橡叶的形状,从这些图案下难窥知,他对康科德镇的每一棵树、湖泊、河流是多么深爱和熟悉,如果说瓦尔登湖畔是梭罗魂魄毕生所寄,也非言过其辞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瓦尔登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梭罗
译者 孔繁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089250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30
16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