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造传统(梁启超章太炎胡适与中国学术思想史典范的确立)/首都师范大学史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从晚清到五四,“国学”的重点是研究和书写中国学术思想史,赋予之以新解新意,拆散固有的“传统”,用“现代”的视角和框噪重新构建“传统”。这意味着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文化的境遇下重新进行自我“创造”。《创造传统(梁启超章太炎胡适与中国学术思想史典范的确立)》(作者江湄)具体考察梁启超、章太炎、胡适对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诠释和重构,着力揭示其背后的现实关怀、思想意图,分析他们怎样用“新知”阐释“旧学”、依“旧学”吸收“新知”,从而实现了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重温三人对“传统”的再创造及其利弊得失,将为我们时代的文化重建带来重要的思想启示。

内容推荐

导论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与“传统”的创造

概述《创造传统(梁启超章太炎胡适与中国学术思想史典范的确立)》的研究主题、基本内容、创新点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粱启超的“学术”观念及其儒学性格

第二章“事上磨炼”的新道学——五四后梁启超对儒学与儒学史的重构及其思想意图

第三章“新史学”之“新”义——梁启超“人群进化之因果”论中的儒、佛思想因素

第四章“齐物”世界中的“学术”“道德”“风俗”与“政治”

第五章章太炎“六经皆史”说本旨、意涵及其变化考论(上)——以《春秋》学三变为中心

第六章章太炎“六经皆史”说本旨、意涵及其变化考论(下)——兼论章太炎“经学”观念及其变化

第七章胡适的“幽灵”——胡适研究与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的思想动态

第八章“具体而微的哥白尼革命”——胡适对中国学术思想传统的“冉造”

附录一傅斯年的“中国大历史”

附录二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意识的变迁与分歧

《创造传统(梁启超章太炎胡适与中国学术思想史典范的确立)》的作者是江湄。

目录

各章 内容提要

自序

导论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与“传统”的创造

一 “传统”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 平视“五四”与“晚清”

三 思想史研究和超越五四的中国新文化

第一章 梁启超的“学术”观念及其儒学性格

一 晚清今文经学对儒家“大学”之道的回归

二 学术、人才、风俗与政治

三 “科学之上不可不更有身心之学以为之原”

四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五 结语

第二章 “事上磨炼”的“新道学”

——五四后梁启超对儒学与儒学史的重构及其思想意图

一 引言

二 “日损之道”与“日益之学”

三 梁启超的“新文化运动”方案

四 孔学本意: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宗教

五 回到“晚明”去

六 从戴震、颜李到阳明学

七 余论

第三章 “新史学”之“新”义

——梁启超“人群进化之因果”观中的佛、儒思想因素

一 以“佛之说因果”明“人群进化之因果”

二 “人类将来之进化当由何途?当以何为归宿?”

三 “回心”之变与“适时”之变

四 “因果之义,晰言之当云因缘果报”

五 结语

第四章 “齐物”世界中的“学术”“道德”“风俗”与“政治”

一 从章 太炎为魏晋士风翻案说起

二 “学术”以“真理”为归趣

三 “学术”与“成德”

四 不以“真谛”坏“俗谛”

五 “分异政俗,无令干位”

六 结语:“齐物”的世界

第五章 章 太炎“六经皆史”说本旨、意涵及其变化考论(上)

——以《春秋》学三变为中心

——引论

二 《春秋》“义经而体史”

三 孔子诚不制“礼”

四 “疑古”思潮及其对《春秋》《左传》的科学研究

五 孔子的“史识”

六 小结:“六经”是孔子“良史之学”

第六章 章 太炎“六经皆史”说本旨、意涵及其变化考论(下)

——兼论章 太炎“经学”观念及其变化

一 《周易》中的“历史哲学”

二 孔子“删诗之志”

三 孔子“序《书传》”

四 孔子“立于《礼》”

五 取消“经学”的“经学”观念

六 “六经皆史,微有语病”

七 总论

第七章 胡适的“幽灵”

——胡适研究与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的思想动态

一 五四启蒙运动的“急先锋”

二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知”

三 从“启蒙先师”到“中国文艺复兴之父”

四 “反思现代性”境域中的胡适

五 余论:如何超越胡适式“自由主义”及其

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第八章 “具体而微的哥白尼革命”

——胡适对中国学术思想传统的“再造”

一引言

二 人本主义和理智主义的“中国根底”

三 宋代新儒学的“主内派”和“主外派”

四 清代的“新经学”与“新理学”

五 从“中国哲学史”到“中古思想史”

六 以“中年的见解”重写“中国古代思想史”

七 超越胡适式“对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附录一 傅斯年的“中国大历史”

附录二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意识的变迁与分歧

一 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批判:中国现代文化“主体”的

挺立与空心化

二 20世纪90年代初的文化保守心态

三 市场化时代的文化价值危机

四 “中国现代性”与“中国文化”

五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认同

六 我们是否有能力重提20世纪80年代的关切

——中国现代文化形态及其主体的重建?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造传统(梁启超章太炎胡适与中国学术思想史典范的确立)/首都师范大学史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45847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1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5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