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交流,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特设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以利传承精神,接续道统,以求推广学术价值,彰显学者思想。
这本《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作者李芳)是其中一册,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 |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为充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交流,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特设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以利传承精神,接续道统,以求推广学术价值,彰显学者思想。 这本《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作者李芳)是其中一册,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作者李芳)解读了生命、生命观、生命观教育的内涵,论述了生命观教育的四种特性、四层目标和五维内容,梳理了中外生命观教育的历史,追溯了生命观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审视了目前我国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剖析了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形成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模式构建,同时对医科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究,对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生命观教育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目录 第一章 解读与溯源:生命及生命观 一、生命 二、生命的起源 三、生命的特征 四、生命的内涵 五、生命观及其类型 第二章 沉思与应答:生命观教育 一、生命观教育 二、生命观教育的四种特性 三、生命观教育的四层目标 四、生命观教育的五维内容 五、生命观教育的重要地位 六、生命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章 追寻与思辨:生命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 二、中国古典生命哲学 三、中国近代教育思想 四、西方生命教育思想 第四章 回顾与比较:生命观教育历史 一、国外生命观教育历史 二、我国内地生命观教育历史 三、我国港台地区生命观教育历史 第五章 审视与剖析: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以首都高校为例 二、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第六章 重建与发展:生命观教育的模式构建 一、确立生命观教育的理念、原则 二、充实生命观教育的内容 三、拓展生命观教育的实施路径 四、加强生命观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及科学研究 五、关注生命观教育的特殊群体 第七章 关注与思索:医学生生命观教育 一、道德发展规律和关注生命的情感培养 二、关怀伦理理论和关怀生命的意识增强 三、医学人文教育和热爱生命的素养涵育 四、生命伦理思辨和敬畏生命的理念强化 五、临终关怀教育和呵护生命的技能提升 第八章 期盼与展望:生命观教育的思考 一、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 二、生与死的叩问与思索 三、生命神圣、生命价值与生命质量的统一与和谐 四、和谐社会建设中生命观教育的回归与期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一:生命观教育实践实录 附件二: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数据表格 附件三:大学生生命观调查问卷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2479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3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083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7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