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71)》(作者王安葵、刘祯)收录了《鲁迅戏曲思想的人民性及其启示》;《家庭:作为戏曲的核心表现域》;《傩礼对韩国假面剧(面具戏)的影响》;《我国藏戏与西方戏剧的比较研究》;《琼剧在马来西亚的流传和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学术情怀——记邓绍基先生的元杂剧研究》;《黄天骥先生的学术研究》等作品。
图书 | 戏曲研究(71) |
内容 | 编辑推荐 《戏曲研究(71)》(作者王安葵、刘祯)收录了《鲁迅戏曲思想的人民性及其启示》;《家庭:作为戏曲的核心表现域》;《傩礼对韩国假面剧(面具戏)的影响》;《我国藏戏与西方戏剧的比较研究》;《琼剧在马来西亚的流传和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学术情怀——记邓绍基先生的元杂剧研究》;《黄天骥先生的学术研究》等作品。 目录 明清戏曲研究 关于昆曲《霓裳新咏谱》的两种抄本 《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 从《搜山、打车》身段谱探抉昆剧表演的“乾、嘉传统” 魏长生晋京所唱何腔 近代戏曲研究 徐筱汀对京剧之贡献 清末民国年问粤剧改良的启迪 戏曲文化研究 男唱女声:乐籍制度解体之后的特殊现象 ——由榆林小曲引发的相关思考 《还魂记》古俗考 地方戏研究 从赣粤地区传到台湾的采茶戏 江西广昌孟戏探析 雁北耍孩儿戏的远源 古老而独特的戏曲奇葩 ——耍孩儿论 “黄梅小戏”科诨艺术的语言策略和方式 见微知著彰往昭来 ——东至“文南词”的兴衰 目连戏研究 宋元民间目连戏的另一种形态 ——泉州傀儡戏《目连救母》的文化阐释及形成年代考论 徽州目连戏的形成及文化释读 戏曲理论 鲁迅戏曲思想的人民性及其启示 家庭:作为戏曲的核心表现域 从文本到舞台 ——徐慕云戏曲本体论刍议 比较戏剧 傩礼对韩国假面剧(面具戏)的影响 我国藏戏与西方戏剧的比较研究 琼剧在马来西亚的流传和发展 当代学人 半个多世纪的学术情怀 ——记邓绍基先生的元杂剧研究 黄天骥先生的学术研究 学术动态 《昆曲艺术大典》主编会议综述 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传统经典的青春再现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研讨会综述 第三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戏曲研究(71)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安葵//刘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3112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6-11-01 |
首版时间 | 2006-11-01 |
印刷时间 | 2006-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0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5 |
宽 | 14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