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光编著的《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在保留原书论述框架的基础上,不仅根据新资料和前贤时彦的诸多成果修订了若干论述,而且充实了不少原先为篇幅所限未能述及或未予展开的内容,其中也增添了我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及其实施情况的一些新认识。全书共七章节,内容包括赋、税、役的分与合;人丁与资产;社会等级与职业区分等。
| 图书 | 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明光编著的《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在保留原书论述框架的基础上,不仅根据新资料和前贤时彦的诸多成果修订了若干论述,而且充实了不少原先为篇幅所限未能述及或未予展开的内容,其中也增添了我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及其实施情况的一些新认识。全书共七章节,内容包括赋、税、役的分与合;人丁与资产;社会等级与职业区分等。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的纳税应役,既是影响国计民生乃至王朝兴盛衰亡的财政经济活动,也是影响广泛的社会生活活动。《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源流及其由人头税向资产税演变的历史趋势;阐述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丁、资产、社会等级、职业区分与纳税应役的具体关联;审视田赋作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税种,其征纳、减免等税务活动及其所映射的各种社会场景;揭示古代吏治、乡里组织对平民百姓纳税应役的影响;论述古代王朝采取轻徭薄赋政策或者施行苛税重役对民生、经济和社会治乱带来的不同后果。 《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由陈明光编著。 目录 一、赋、税、役的分与合/001 (一)赋、税、役的起源/001 (二)税、赋、役的演变/005 二、人口与资产/029 (一)人口调查与户籍编制/030 (二)田地调查与“据地出税”/059 (三)家产评估与“计赀定课”/071 三、社会等级与职业区分/105 (一)“贵者”的赋役优免/106 (二)“贱民”的应役/130 (三)元朝和明朝的“诸色户计”/143 四、田赋征纳诸场景/151 (一)纳税通知/151 (二)本色与折纳/167 (三)起征与完纳期限/178 (四)输纳的地点与方式/185 (五)完税验收与完纳凭证/191 (六)“损免”与“灾伤检放”/205 (七)逃户、逃田与纳税应役/242 五、平民与兵役、匠役、徭役的应承/266 (一)兵役的应承/266 (二)匠户的应役/279 (三)徭役与“差遣之法”/305 六、吏治与纳税应役/322 (一)“有法不依”/324 (二)“法外加征”/338 (三)胥吏营私舞弊/341 (四)乡官里胥的敲诈勒索/362 七、轻徭薄赋与苛税重役/369 主要引用书目与参考文献/403 (一)资料书/403 (二)今人论著/408 增订本后记/411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明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8930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1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0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812.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8 |
| 宽 | 140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