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与醉(精)/巴金经典作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巴金是为数不多的真挚,激烈,为正义而苦痛着的作家。他的《家》《春》《秋》三部曲是新文学史上拥有最多读者的名著。巴金不掩藏自己的欢乐,也不掩饰自己的痛苦,他的文字作为面向旧世界的一声声呐喊,绝望而热烈。

本书收录巴金一九三七至一九三八年间所作的散文、序跋、译文等。。包括《死》、《梦》、《醉》、《路》、《生》、《春月之死》等经典作品,力求全面反映其创作成就、艺术风貌和思想历程。

内容推荐

“巴金作品经典系列”第一集,包括五个散文集《忆》、《短简》、《生之忏悔》、《梦与醉》、《点滴》。作品中,巴金追忆往事,怀念故人,娓娓讲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抒发他对人生的诸多感慨,读来真挚亲切。很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且配有相当数量的历史照片和珍贵手迹。此随笔系列以巴金先生原编集为基础,大多数散文集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再没有以原貌出版过。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收录巴金一九三七至一九三八年间所作的散文、序跋、译文等。初版本前有《前记》,正文共分四辑,第一辑收《死》《梦》《醉》《路》,《生》等散文五篇,第二辑收《关于<何为>》《关于<死之忏悔>》《关于<生人妻>》等序跋三篇,第三辑收怀念罗淑散文《纪念一个友人》一篇,第四辑收《春月之死》(石川三四郎作)、《忆春月》(石川三四郎作)、《一个英雄的葬仪》(加闵斯基作)等三篇。

目录

《何为》后记

《死之忏悔》后记

《生人妻》后记

纪念友人世弥

《春月之死》(存目)

《忆春月》(存目)

《一个英雄的葬仪》(存目)

附录:谈我的“散文”

试读章节

像斯芬克司的谜那样,永远摆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字——死。

想了解这个字的意义,感觉到这个字的重量,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事。我如果从忙碌的生活中逃出来,躲在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地思索片刻,像一个旁观者似的回溯我的过去,便发见在一九二八年我的日记的断片中,有两段关于死的话。一段的大意是:忽然想到死,觉得死逼近了,但自己却不甘心这样年轻就死去。自己用了最大的努力跟死挣扎,后来终于把死战胜了。另一段的大意是:今天一个人在树林中散步,忽然瞥见了死,心中非常安静,觉得死也不过如此。……我那时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话?当时的心情经过八九年岁月的磨洗,已经成了模糊的一片。我记得的是那时过着秋水似的平静的生活,地方是法国玛伦河畔的一个小城镇。在那里我不会看见惊心动魄的惨剧。我所指的“死’’多半是幻象。

幻象有时也许比我所看见的情景更真切。我自小就见过一些人死。有的是慢慢地死去,有的死得快。但给我留下的却是同样的不曾被人回答的疑问:死究竟是什么?我常常好奇地想着我要来探求这个秘密。然而结果我仍是一无所得。没有一个死去的人能够回来告诉我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

有时我一个人关在房里,夜晚不点灯,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两只眼睛注意地望着黑暗。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我依旧注意地望着。我也不用思想。这时死自然地来了,但也只是一刹那间的事,于是它又飘飘然走了。死并不可怕。自然死也不能引诱人。死是有点寂寞的。岂止有点寂寞,简直是十分寂寞。

我那时的确是一个不近人情的孩子(以后自然也是)。我把死看做一个奇异的所在。我一两次大胆地伸了头在那半掩着的门前一望,门里是一片漆黑,我什么东西都看不见。这探求似乎是徒然的。

有一次我和死似乎隔得很近。那是在成都发生巷战的时候。其实说巷战,还不恰当,因为另一方面的军队是在城外。城外的军队用大炮攻城,炮弹大半落在我们家里,好几间房屋毁坏了,到处都是尘土,我们时时听见大炮声、屋瓦震落声与家人惊叫声。一家人散在四处,无法聚在一起,也不知道彼此的生死。我记得清楚,那是在一九二三年二月十二日(阴历),也就是所谓“花朝”(百花生日),午前十一点钟的光景。我起初还在大厅上踱着,后来听说家里的人大半都躲到后面新花园里去了,我便跑到书房里去。教书先生在那里,不过没有学生读书。不久三哥也来了。我们都不说话,静静地听着炮声。窗外是花园,从玻璃窗望出去,玉兰花刚开放,满树满枝的白玉花朵已经引不起我们的注意。他们垂着头坐在书桌前面。我躺在床上,头靠着床背后的板壁。炮弹带着春雷似的巨响从屋顶上飞过。我想,这一次它会落到我的头上来罢。只要一瞬的工夫,我便会落在黑暗里,从此人和我隔了一个世界,留给我的将是无穷的寂寞。……这时我的确感到很大的痛苦。死并不使我害怕。可怕的是徘徊在生死之间的那种不定的情形。我后来想,倘使那时真有一个炮弹打穿屋顶,向着我的头落下来,我会叫一声“完了”,就放心地闭上了眼睛,不会有别的念头。我用了“放心地”三个字,别人也许觉得奇怪。但实际上紧张的心情突然松弛了,什么留恋、担心、恐怖、悔恨、希望,一刹那间全都消失得干干净净,那时心中确实是空无一物。爱德华·加本特在他的一本研究爱与死的书里说: “在大多数的场合中,它(指死)是和平的,安静的,还带着一种深的放心的感觉。”这是很有理由的。

我还见过一次简单的死。川、黔军在成都城内巷战的时候,对门公馆里的一个轿夫(或者是马弁,因为那家的主人是什么参议、顾问之类)站在我家门前的太平缸旁边,跟人谈闲话。一颗子弹落在街心,再飞起来,打进了那个人的胸膛。他轻轻叫了一声,把手抚着胸倒在地上。什么惊人的动作也没有。他完结了,这么快,这么容易。这一点也不可怕,我又想起加本特的话来了。他说死人的脸上有时还会闪着一种忘我的光辉,好像新的生命已经预先投下它的光辉来了。他甚至在战地遗尸的脸上见过这样的表情。他以为死是生命的变形内的生命的解脱。

据说加本特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的,但是“死”这个谜到现在为止似乎还不曾得到一个确定的解答。我更爱下面的一种说法:死是“我”的扩大。死去的同时也就是新生,那时这个“我”渗透了全宇宙和其他的一切东西。山、海、星、树都成了这个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这一个人的心灵和所有的生物的心灵接触了。这种经验是多么伟大,多么光辉,在它的面前一切小的问题和疑惑都消失了。这才是真正的和平,真正的休息。

这自然是可能的。我有时也相信这种说法,但是这种说法毕竟太美丽了,而且我不曾体验到这样的一个境界。我想到“死”的时候,从没有联想到这一个死法。我看见的是黑的门、黑的影子。倒是有一两次任何事情都不去想的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傍晚的天空和模糊的山影、树影,我觉得自己并不存在了,我与周围的一切合在一起变成了一样东西,然而这感觉很快地就消失了。要把它捉回来,简直不可能。但这和死完全没有关系,并不能证实前面的那种说法。

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我在前面说过没有一个死了的人能够回来告诉我关于死的事情。对于这句话我应该加以更正。我有一个朋友患伤寒症曾经死过几小时,后来被一位名医救活了。在国外的几个友人还为他开过一个追悼会。他后来对我谈起他的死,他说他那时没有一点知觉,死就等于无梦的睡眠。加本特认识一位太太,她患重病死了两三个钟头,家人正要给她举办丧事,她忽然活转来了。此后她又活了三四年。据说她对于死也没有什么清晰的感觉。但有一点她和我那位朋友不同,她是一个意志力极坚强的女人,她十分爱她的儿女,她不能舍弃他们,所以甚至在这无梦的睡眠中她还保持着她的“求生的意志”。这意志居然战胜了死,使她多活了几年。诗人常说“爱征服死”。爱的确可以征服死,这里便是一个证据。若就我那位朋友的情形来说,那却是“科学把死征服了”。P5-9

序言

本书一九三八年九月列入“开明文学新刊”,由开明书店初版,收作者一九三七至一九三八年间所作的散文、序跋、译文等。初版本前有《前记》,正文共分四辑,第一辑收《死》《梦》《醉》《路》,《生》等散文五篇,第二辑收《关于<何为>》《关于<死之忏悔>》《关于<生人妻>》等序跋三篇,第三辑收怀念罗淑散文《纪念一个友人》一篇,第四辑收《春月之死》(石川三四郎作)、《忆春月》(石川三四郎作)、《一个英雄的葬仪》(加闵斯基作)等三篇。本书部分文章曾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一年十月出版的《巴金文集》第十卷,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巴金选集》第八卷,一九九〇年曾部分收入《巴金全集》第十三卷,另外一部分收入嗣后出版的《巴金全集》第十七卷。此外,开明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八月还曾依据初版本收入“开明文库”第二辑出版。

在收入《巴金文集》时,作者将《前记》改为《序》,《巴金全集》沿用《巴金文集》改法。在《巴金全集》第十三卷中,仅收第一辑中散文;《纪念一个友人》后改名《纪念友人世弥》,收入作者一九四七年八月由开明书店出版的散文集《怀念》中,后收在《巴金全集》十三卷《怀念》集名下。其余第三辑文章,分别以《(何为)后记》《(死之忏悔)后记》《(生人妻)后记》收入《巴金全集》第十七卷,第四辑译文后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巴金译文全集》。

此次重印依据《巴金全集》本为底本,取消分辑,文章题目依据《巴金全集》统一,亦即作者最后改定本的题目,译文则存目。为了让读者能够了解作者的创作观点,编者将他一九五八年所写的《谈我的“散文”》作为附录附后。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与醉(精)/巴金经典作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巴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28800
开本 32开
页数 8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3.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16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