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发展教育和科技以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的论著。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论述文化力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问题,文化力涉及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中篇主要论述知识度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关系;下篇主要论述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关的其他重要的非经济问题如气象、地质、安全性等。
| 图书 | 文化力知识度的经济学--非经济之经济学姊妹篇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发展教育和科技以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的论著。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论述文化力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问题,文化力涉及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中篇主要论述知识度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关系;下篇主要论述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关的其他重要的非经济问题如气象、地质、安全性等。 内容推荐 该著作是一部关于发展教育和科技以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的论著,文化力、知识度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支柱,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这两大支柱。文化力力度和知识度(知识量)强度是城市建设的名片;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进器,以及推动其他各行各业发展的指路明灯。 整个著作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论述文化力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问题,文化力涉及社会、经济各个方面。民族复兴先要文化复兴,全世界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欧洲文化三大文化体系。就中国文化,即传统文化而言。传统文化是文化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化、时尚化、通俗化构成了我们当今的文化。在这些不同层次的文化元素中,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核心。正是由这些多样化的文化相互撞击,才产生了文化力。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中,要大力复兴文化力、发展文化力。21世纪是一个文化争雄的世纪,文化力作为软实力的核心将会被普遍接受和认知。 中篇主要论述知识度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关系,知识度也称文化知识量,而文化知识量的积累达到某种程度,社会则发生某一质的变化,发生某一生产形式不同于以往的生产形式的变化,发生某一生活方式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从原始渔猎、采食野生植物的生活方式开始的过程,就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原始积累过程,经过漫长的历程,经历了农业经济知识、工业经济知识,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的崭新时代。 对于知识不需要记忆,更不必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方法和能力的本领,学会查找知识、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也许爱因斯坦是第一个反对大量记忆知识的人,而他也身体力行地实践了不对无用知识进行记忆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是我们从事教育、科技工作必须牢记和遵守及实行的。 下篇主要论述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关的其他重要的非经济问题如气象、地质、安全性等。199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四位年轻科学家撰写了《增长的极限》一书,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在一个有限的星球上无止境地追求增长所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本书震惊了世界并畅销全球。今天,《增长的极限》(中文版,李涛、王智勇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带着30年来新增的数据,再次就人类对气候、水质、鱼类、森林和其他濒危资源的破坏敲响了警钟。我们的著作提出在保护生态、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绿色经济。阐述经济的高速增长要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 目录 上篇 文化力与经济问题 第一章 教育文化力/3 第一节 教育文化力的内涵/3 第二节 教育产业/6 第三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9 第二章 企业文化力/18 第一节 用文化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18 第二节 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21 第三节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赖以成长和发展的牢固基石/23 第三章 金融文化力/29 第一节 金融文化力的内涵/29 第二节 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29 第四章 商业文化力/34 第一节 商业文化力的内涵/34 第二节 商业文化力的影响/34 第五章 饮食文化力/40 第一节 饮食文化的渗透力/40 第二节 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精美情礼/42 第三节 世界三大菜系/42 第四节 维生素不等于免疫力/46 第五节 增强免疫力/47 第六节 饮食文化进步的推动力/48 第六章 工业文化力/50 第一节 文化力决定经济水平和战争胜败/50 第二节 用文化力助推老工业城区全面振兴/53 第三节 提升老工业基地的文化竞争力/55 第七章 农业文化力/59 第一节 “三农”快速发展/59 第二节 农村文化力——文化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60 第三节 农民文化力/64 第八章 文化力与旅游竞争力/70 第一节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71 第二节 文化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72 第三节 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基础/72 第九章 增强文化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74 第一节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构塑优秀的价值观体系/74 第二节 促进文化向经济领域的渗透,创造优秀的经济文化/75 第三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造经济新的增长点/77 中篇 知识度与经济问题 第十章 知识经济学的理论根基/8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8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思维科学/83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85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87 第十一章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89 第一节 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89 第二节 技术适用性原理/93 第三节 技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原理/95 第十二章 搜商/97 第一节 无限放大的知识量/97 第二节 经济大发展促使财富大增长/111 下篇 经济学与重要的非经济问题 第十三章 智能经济学/124 第一节 知识经济学/124 第二节 技术经济学/127 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学/133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133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134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136 第十五章 安全经济学/145 第一节 本学科发展的基础/146 第二节 安全经济学的科学/148 第三节 安全经济学的指标体系/151 第四节 安全经济学基本原理/153 第十六章 天气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56 第一节 气象经济学的内涵/156 第二节 天气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158 第三节 天气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159 第四节 灾害天气的预报与预警/160 第十七章 地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63 第一节 地质经济学的内涵/163 第二节 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其危害/163 第三节 地质灾害的预报和预警/164 第四节 地震灾害的预报与预警/167 参考文献/169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文化力知识度的经济学--非经济之经济学姊妹篇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周立华//邓志平//陈声明//吴嘉年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79059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7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71 |
| 出版时间 | 2010-08-01 |
| 首版时间 | 2010-08-01 |
| 印刷时间 | 2010-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5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9 |
| 宽 | 168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