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墨/思考者三部曲
内容
编辑推荐

《思考者三部曲》的作者卢年初始终以清澈平和的目光看待世界,以缜密的心态思考事物,以朴实老到的笔调叙述人生。他以理性思辨为经,诗性表达为纬,编织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境界。

本书为其中一册。

《水墨》是写教育的。作者当过老师,现在也是地方教育部门的领导者,对基层教育界的人事情状了然于心,写来也得心应手,意趣盎然。作者的态度是温和与怜惜的,他的思考也是善意与贴切的,他以他的擅长,从教书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掘诗意;他以他的细心,擦亮世俗中的本真,充分挥发人生况味,因而他的文字,也闪烁出缕缕人性的光辉。

内容推荐

以教育为主题的写生散文。

思考者浓墨重彩、多棱多角地刻画着教育的人物、活动、个性和发展,揭示了在文明中穿行的酸甜苦辣。教育是座鸟语花香的巨大森林,蕴藏着自然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养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教科书有形又无形,万物皆有玄机,都堪称我们最为卓越的老师。——终身受教,是生命的第三经典。

目录

第一画 点

 13栋

 111号

 中学时光

 一九八七年的工作调动

 一九九四年的那场饭局

 风干了的老杨

 大聪明人

 文学迷

 矮个儿老师

 常伯

 师兄

第二画 横

 哕唆

 斯文

 独立

 拘执

 好胜

 偏爱

第三画 撇

 校长

 教务干事

 政教干事

 总务干事

 少辅员

 班主任

 图管员

 门卫

 家长

第四画 捺

 语文老师

 数学老师

 英语老师

 体育老师

 老教师

 女教师

 双职工

 实习老师

 教师的孩子们

 女学生

 尖子生

 同学

第五画 竖

 名校

 村小

 食堂

 教代会

 年级组

 文科班

 公开课

 自习课

 作文课

 假期

 代课

 陪读

 校庆

试读章节

住进单身宿舍,感觉新鲜滋润。同我一起分来的,仅同一大学的就十五人,还有师专的一些,住宿区一下嘈杂了许多。这些人也和我一样,尽.隋地装点宿舍。床、椅、柜,旧是旧了些,但全由公家配备,也不再需要多少花费。墙壁略加美容,那时也还不时兴粉刷,一律糊上一层新报纸,看上去却也整洁平展。我窗前的墙脚有些渗水的黄色痕迹,那里得摆上一盆小菊花,掩丑和显美,一举两得。布置好了以后,我一个人躺在床上想了很久,想的什么,记得不多了,只是从一个八人的大学寝室到独居,有一种个人隐秘的释放吧。释放什么呢?一个人赤条条睡觉,或者对寂静诉说我爱谁?我可不是情绪化的人,就是觉得自由。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感觉,应该就是自由。许多年被教育,终于自由了,单身宿舍是自由的最好注脚。

然而,住在这宿舍的人生活还是出奇的相似,打照面的频率依旧相当高。每天早晨,都要在楼层中端的洗漱处见面,用咳嗽见面,用眼屎见面,有的屁打得脆响。偶尔厕所也还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某个人拉屎拉多久都渐渐熟悉。到了吃饭的时候,还是一样拿着盆子,向着公共食堂走。只是我们的姿态变了,作为老师,走路得稳健,不再只是看自己,还要看周围,不要遗漏了打招呼的机会,碰到敲盆子的学生还会表示一种厌烦。这种类似的区域生活有一种好处,那就是监督性。哪个人睡了早床,衣服穿了几天没洗,哪间房来了个什么影子,都是一清二楚的。我们这栋宿舍是一个整体,外面称之为13栋。13栋住的是些单身汉,住的是些教书没几天、也是没啥地位的人,住的是些有朝气、有新知识的人。

住不了几天,相互熟悉了,干扰也就来了。住这里的人,每个人房里都会有几包方便面,以备不时之需,也有青黄不接的时候,自然会找你借。一本文学杂志,七传八转,一眨眼不见了踪影。集中精神备课之时,会有几个兄弟冷不丁敲门,说是打牙祭去。衣架呀,备课纸呀,红墨水呀,是你的,也是别人的,总之是13栋的。到了某个时候,某人兴趣来了,他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有一个姓刘的老师,也不知那时他忧郁的是什么,常常边弹吉他边唱歌。吉他跑调人们管不着,但那歌唱得难听,像是农村里的拉锯声,偶尔也夹杂工厂淬火的声音。难听呀,没法,不久之后,大家也就习惯了。他唱歌时,我们也只得唱歌,只不应他的调子,各唱各的。我经常就唱一首《红河谷》,没有这位兄弟,我不会至今对这首歌的歌词记得滚瓜烂熟。

再过一段时间,就分成了几个圈子,把关系和情义玩到骨子里去了,玩到外面去了。有爱喝酒的,有时在食堂喝,有时还带到屋里来喝,一个煤油灶煮条鱼即可。有的爱打球,早晚约,进门出门谈的也是球,一身臭汗在13栋蒸发几天,还没蒸发完,又被新的臭气覆盖了。还有爱文学的,搞文学社,办油印刊物,采风,开诗歌朗诵会。13栋还住有几个女单身,个性不一,而物以类聚,不得不成为一个小圈子。她们一起打开水,一起逛街,旁若无人,像是一群鸡冠花,高傲地朝天开着,鲜红夺目。

我们这个13栋,它的正面是操场,屋后抵围墙,围墙外面就是一个棉纺厂。棉纺厂里和我们相望的一栋房子也是宿舍,女工宿舍。我想那边的女工已经对我们窥视好久了,那里爱的天空等待着支撑,这里恰好是片木材采购地,女工成堆,不好找对象,况且那时大学生值钱。这样,我们经常会望到那边的一双双眼睛,连忙把通风的窗子关闭。然而又会有某种疑虑,青春期的疑虑,万一就是人生中期待的那束目光呢?于是,又矛盾地再把窗子打开。这个年龄没有多少人禁得住诱惑的。先是我们中的一个美术老师同厂里的一个姑娘好上了,然后他的一个圈子又经常和那个姑娘的圈子混在一起,这栋宿舍里的女性出入率一下高了起来。有一次校长跑了来,煞有介事地说:教育女生要注意地点和方式。老师们一个个点头:是的,万一来了决不关门。等他一转身,都哄堂大笑,有一个说:还敲锣哩!校长弄不清哪些是女工,哪些是学生。还别说,后来真有老师和学生恋爱的,只是没人通风报信,等学生毕了业,也就堂而皇之地公之于众了。  某一天,我的旁边陡然热闹起来。我的邻居是个女老师,叫林冬香,教生物的,长得属于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那种。话说棉纺厂一乱,几个女单身也不傲慢了。她们的态度一随和,男老师立即展开了攻势,毕竟双职工有许多方便。这样,林老师也算得上被一些男教师用上心计了的。本来,我很难说是惦记林老师的,大家一抬举,我也有些蠢蠢欲动了。有时晚上还睡不着,不知墙壁那边的她睡了没有,要是放电影就好了,一下这边,一下那边。不,我这边就不放了,辗转反侧的镜头太没出息了。我不认为投入了什么感情,我想哪个女教师住在旁边都可以想一想的,这既不是污秽的想法,也不是痴情。因为,马上有了结果,这结果是通知我和另外一个老师换房,一个教物理的老师。学校找到了我,说是将来他们结婚方便些。他本人也找了我,这狗娘养的却什么也没说,只说接我喝酒。我说我不喝酒的。他说接我抽烟,我说我不抽烟的。他说狗日的,我总不能拿女人给你睡。当然,我毫无怨言地搬了家,搬到宿舍最里头的一个角落。

说真的,我并不怨恨从那里搬离,我也不迷恋林老师,可这对我多少造成了些打击,好像我就没了某种资格,我甚至后悔,自己怎么不积极些呢?即便快速找到另一个,要他们搬开多么好啊!尤其是看到他们两个开会、上课出入成双,就有种深深的失落。这种失落一直在延伸,因为13栋的小圈子在一个个土崩瓦解,或是女生的侵入,把一切兄弟情感摧毁了。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找我换房,他就是陈光,凡是住过13栋的人,是不会忘记他的。陈光老师,教的是语文,性格极其内向,平常不怎么合群,好像整天在房子里啃教材,以至于校长号召大家向他学习。有一天,他提出和我换房。我一听,有些火气,我是把上次的伪装,这次一起撕开了。他却说:你干就干,不干就算了,我失眠,住在角落里安静些。后来我还是干了,第一次给了两个人方便,这一次更有必要给一个人方便。坦率地讲,我让给他心里还快活些。

没想到陈光老师后来出了事!他在那房里和一个老师的家属胡闹,被堵住了。戴绿帽子的老师非常气愤,通红着脸,口吐白沫,不知哕唆什么。许多人簇拥围观,目睹陈光从中硬生生地走出来,像是一根白发从一个年轻的头顶拔下来。他去校长办公室受审,我没有凑上去,我觉得其间走出来的是我。这件事发生后,陈光受到了记大过处分,随之调到某个乡里去了。他走了之后,谴责留给了我,13栋的人说是我给的方便,是我害了陈光。当然这只是玩笑,但听多了也愤怒起来,我说你们一个个恋了爱,他出一次轨又有什么问题呢?他们说我说得荒谬。我知道也到了离开的时候了,我害怕自己是13栋的最后一个单身汉。P12-15

序言

我想,这不会是一本畅销的书,但是会让人感动。因为能够读这本书的人大约都进过学校,念过书,识过字,对学校生活总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情。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对中学教育体制有种种不满,抱怨应试教育给学生过多的压力,批评现在的教育方式戕害青少年心理,等等。有时抱怨多了,渐渐地忘记了教育本身的意义,激愤大于感恩;而在这本书的作者——一个内地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出身,又担任了地方教育部门的领导职务,面对的是全区五百八十四个村的教育事业——笔下,教育完全是另外一幅图景。作者用一种温馨的口吻,告诉你内地城镇中学教育的种种世相。

书名是“水墨”——点横撇捺竖,分别归类为:点,作者的教育生活经历;横,教师性格面面观;撇,中学里的各种行政身份;捺,中学里的各种师生身份;竖,学校及其各种活动。好了,除了“点”的部分描写了作者自己的若干教学经历外,其余四部分基本上是陈述、议论、描绘当今内地城镇中学的方方面面。在读这本书稿之前我正在读杂志上连载的黄永玉老先生的长篇回忆录,描写的是七八十年以前民国的乡镇教育人物。黄老先生与《水墨》的作者都是湖南人,笔下都流露出相似的世情和人情,让人联想到冬天午后的温暖阳光。两个文本对照着读,觉得时光倒流,或者说,时间在人的心理空间里,似乎没有发生过流动。

这不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学校和教师的随笔集,是作者对内地学校的建制、机构、行政人员、教育人员、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随想。我尤其喜欢第二部分“横”,作者对教师的一般性格做r面面观:哕唆、斯文、独立、拘执、好胜、偏爱。我不知道这六个方面是否可以概括乡村教师性格的全部,但有一点很清楚,作者身在庐山,望着山中一草一木都生出感情,虽然他揶揄了教师的某些性格弱点,却充满了善意。譬如关于“斯文”的一段评价:“教师的生活总的来讲是波澜不惊的,恐怕这也与他们的斯文有关。干许多事情,斯文了,最后缺乏的就是一种朝气和干劲。斯文往前发展就是畏首畏尾,不大气,或者就是小气。这一点,在一些方面令其他群体瞧不起,圈子以外,他们又很难交到合得来的朋友。说白了,不叫人讨厌却也不是那么随和的人。也许你能得到人的尊敬,却不一定能得到人的喜爱。如果从基层工作的角度来讲,多少是被人厌弃的,我见过这样的情况。有些教师转行进机关,稍稍适应些,因为需要舞文弄墨的地方多点。但是一到乡村去工作,斯文人就吃亏不少,律往人家打得火热,而这种人曲高和寡,说得不斯文点,就是被晾在了一边。即使在学校里,斯文也可能阻碍发展,创新不足,教育难有大成。”口气里完全是兄弟般的私下谈心,正反两面都说到了,让人生出亲切之感。

推荐者:陈思和

(批评家,复旦大学教授)

书评(媒体评论)

思考者浓墨重彩、多棱多角地刻画着教育的人物、活动、个性和发展,揭示了在文明中穿行的酸甜苦辣。教育是座鸟语花香的巨大森林,蕴藏着自然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养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陈思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墨/思考者三部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卢年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92867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6: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