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并未远行的传奇/人物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宋庆龄的情感世界;孟小冬:红氍毹上的广陵绝响;我所认识的林徽因;陆小曼:一生半累烟云中;悲壮的奉献——曾志与她的丈夫;我的一个世纪;乱世才女苏青和亦侠亦仙吕碧城……本书收录的都是有关传奇女性的生平事迹的文章。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传奇,一部女人的传奇。她们独立,她们聪慧,她们坚韧,她们浪漫。她们屹立潮头,引领风尚;她们命途坎坷,百折不挠。她们以柔韧的肩膀掮起家国的重担;她们以细腻的情思令刚硬的的历史漾起杨柳春风。如今,斯人已去,但是传奇并未远行……

目录

一个诗人眼中的宋庆龄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宋庆龄的情感世界

从幕后走到台前——孙中山逝世前后的宋庆龄

“这是我的权利”——记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少敏

困苦艰难中崛起——童年和少年时代的邓颖超

阿金,你在哪里……——记杰出的共产主义女战士金维映

悲壮的奉献——曾志与她的丈夫

情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沈寿与张謇

亦侠亦仙吕碧城

陆小曼:一生半累烟云中

碑树国土上 美留人心中——我所认识的林徽因

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的爱情纠葛

孟小冬:红氍毹上的广陵绝响

花落人亡有人知——乱世才女苏青

寒梅浴雪——胡风妻子梅志的大半生

赛金花出走以后

我的一个世纪

月边的寒星——伴随陈独秀走过最后十年的潘兰珍

试读章节

俄国文豪契诃夫写过著名话剧《三姊妹》。举世熟知的《灰姑娘》,千百年来也向人们展现过三个姊妹。世界各国的传说、童话中往往讲述的是某家某户“三姊妹”的故事。然而,最富有戏剧性和寓言意味,曾广泛引起现代中国人兴趣的,莫过于宋氏三姊妹了。

三个姊妹,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出生与成长于同一个相当开放的家庭。共同有着一双可敬的爱国的父母,有着大致相似的快乐的童年,那时她们相互之间友爱甚笃,亲密无间。稍长后,又都在美国受西方民主主义教育。然而,在决定中国命运的政治大风暴中,她们却分道扬镳,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她们之间的思想分歧、性格差异、感情纠葛及命运安排是那样的不同一般,错综复杂和引人入胜,简直超过所有的民间传说故事。如果有熟知其幕后情节的人,将其娓娓道来,一定可以成为传世之作。可惜,许多历史文献得留待后人去慢慢发掘,时人如我辈,只能根据眼前仅有的一些材料,简略概述而已。

令几乎所有世人惊奇和敬佩的是:“四·一二”蒋介石在中国开始大屠杀之后,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体质娇弱的孙夫人却意志如钢地继续高举孙中山的革命火炬。张戎和哈利戴在他们合著的《孙逸仙夫人》中曾评价她当时的处境说:“尽管她蜚声中外,要使人听到她的声音却是十分困难的。她必须保持自己独立的地位,不得不找一个安身之地……庆龄去莫斯科不仅因为莫斯科是一个安全的避难所,而且这一行动的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声明。”

他们还引述了一个与庆龄同船赴苏的年轻共产党员的记述说:

我们从底舱爬出,来到甲板上,仿佛获得重生。秋天的晨曦使我们精神焕发,我们高兴得跳起舞来,高唱《国际歌》。轮船向大海驶去,越走越远,渐渐地,祖国的海岸从视线中消失。此时此刻,……我们斜依船栏,呆呆地凝视着远方,思潮汹涌澎湃。作为个人,我们的生活开始了新的一章,似乎中国的革命也开始了新的一章,它的字字句句都将用子弹和鲜血书写。

庆龄是否包括在“我们”之中?既然作者专门做此论述,想必是认为这可以反映当时庆龄的心情吧。

这两位作者继续说:

在苏联那是最糟糕的一个时期,中国革命成为导致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最终分裂的三个主要问题之一。斯大林对中国的形势做了错误的估计

许多有关苏共党史的议论应该留给苏联人民去评论,此处我们不再转述。我们知道的是庆龄在苏联受到苏联人民的热烈欢迎,不论在海参崴她从海上转向陆地时,还是在火车沿途直到莫斯科,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情意时时在温暖着庆龄的心。这从她在苏联所发表的《在莫斯科发表的声明》、《向苏联妇女致敬》、《写给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年轻一代》诸文中,处处都有所流露。

从宋庆龄个人命运及政治生涯来说,1927年无疑是一个低潮时期,但这位坚强的女性却从未忘却她肩负的历史责任。她一再地代表中国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向苏联人民表示谢意;不断地向全世界宣告那些背叛孙中山的国民党冒牌领袖;同时不断地阐述中国目前的形势,她这样精辟地指出:

革命的失败纯粹是表面的。从地理上来看,这个失败似乎是很大,但地理是会骗人的。

我们已经听到在名义上受反动派控制的地方发生暴动的消息。在目前,这些暴动似乎是分散的,这里一起,那里一起。但是酿成这种暴动的酵母却遍布国内各地。从遥远的华南到长城内外都将沸腾起来。这表示了一个不可征服的民族的高度决心,不论阻碍多么大,压迫多么残酷。这就保证了表面混乱的目前阶段将要过去,中国将要得到自由。

从那时到现在,长长的60年已经过去。今天重读这些文字,却不能不使我们深深感动和惊讶:因为它不但使我们看到这位伟大女革命家的心胸多么开阔,眼光多么深邃,信念多么坚定,甚至还能感到她那伟大的心脏还在跳动,她那沸腾的热血正从我们的血管中流过。

而她那时才不过仅仅34岁的年龄,拖着饱经创伤的病弱之躯,几乎没什么经济来源。关心她的慈母已被大姐霭龄送去日本,她的家庭成员无论自愿还是被迫,几乎都已联盟起来反对她,她也决不愿从这个聚敛丰厚的豪门得到半点资助。孙中山留给她的全部遗产只是上海莫利哀路的那幢房子与藏书。她从武汉政府得到的那点微薄收入早已用光。她在寒冷的莫斯科,却连御寒的皮大衣都没有。这年,庆龄应邀参加十月革命节观礼,她在寒风凛冽的红场站了5个小时,与她一同访问莫斯科的国民党另一左派陈友仁的儿子陈丕士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那天正下着大雪,天气极冷,我们还不懂得要带着报纸去垫脚的窍门,所以双脚冻得冰冷疼痛。我穿的是橡皮底的鞋,在某种程度上还能略略隔点寒气。但我父亲和孙夫人则不堪其苦。他们穿着薄底皮鞋,外边加上橡胶套鞋……”

如果说,对于庆龄这样生长在中国南方的女性,严寒还能凭她的意志力忍耐的话,感情上的打击却几乎使她那敏感的心破碎了。

首先是她的挚友,陪她从上海莫利哀路偷偷上船赴苏的雷娜·普罗梅逝世了。雷娜是个美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年轻活泼,热爱生活,曾积极支持庆龄的革命主张,庆龄也很爱她。她在陪庆龄赴苏时还很健康,以庆龄的保护者自居,然而在途中就患起头疼病来,且持续高热,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在莫斯科多方医治无效,终于谢世。庆龄又一次为自己挚爱的人面对死神。寸套特·希恩回忆说:

在葬礼举行的那天下午,我们经过数小时的跋涉,穿过莫斯科,到达新建的火葬场。参加葬礼的有中共、苏共及美共的代表团,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与雷娜素不相识。那天天气寒冷。途中,我注意到了孙中山夫人那瑟瑟发抖、微微弯曲的身影。她从中国方面的收入来源已告断绝,而她自尊自重,不愿接受陌生人的资助。她连件冬大衣都没有,只襄着一件单薄的黑斗篷,在阴冷刺骨、冰雪凌凌的街道上缓慢地行走着。苏联外交部借给她的一辆轿车就跟在送葬者队伍的后面。我曾劝她上车,但她不肯。她两臂交叉,低垂着端庄秀丽的脸,一步一趋地穿过了这个城市。仅仅几天之前,她的病才痊愈,脸色仍是十分苍白。甚至透过那使万物飘忽不定的寒雾,我仍能意识到,宋庆龄现在是所有流亡者中最孤独的人了。她正在早降的夜幕中紧跟着她那公而忘私的朋友的灵柩之后战粟前进。

然而打击还远未结束。第二个沉重的打击是她从报上看到小妹宋美龄在上海与她所极为痛恨的那个人——蒋介石结婚了。

婚礼极为铺张,在豪华的大华饭店舞厅中举行。来宾据说有一两千人,贵宾有英、美、日几十个国家的领事和国民党军政要人。孙中山的巨幅画像挂在临时搭起的台上。蒋介石礼服笔挺,宋美龄珠光宝气。男女傧相双双对对,在喜气洋洋的管乐齐鸣中缓缓走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孙中山遗像台前会合,面向孙中山遗像鞠躬,然后向两边的旗子鞠躬,煞有介事地做出一副接班人的姿态……

……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并未远行的传奇/人物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人物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7211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