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刻小说的人(精)
内容
试读章节

一九六七年,有个写小说的人被自己正在写的一本书搞得焦头烂额。此人名叫库尔特·冯内古特,四十五岁,美国人,以前在杂志上发表过一些短篇作品,后来又出过几本长篇科幻小说,一直没什么大名气。

可是那年他运气不错,获得了一笔古根海姆基金会的奖金,用来资助他写一本关于二战的长篇小说。故事的发生地—德国城市德累斯顿曾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一九四五年这座城市被盟军战斗机的地毯式轰炸夷为平地,有十三万五千居民丧生。冯内古特作为一名被德军俘虏的美国士兵亲历了那个事件,他一直想把这段经历写成一部小说。如今,这笔资助终于可以让他实现这个计划,他甚至可以用这笔钱重返德国去搜集素材。

可是他却被这本书难住了,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写。

对于那场灾难,冯内古特本人的记忆中仅仅残留着一些零星的片段,他去访问当地居民和当年的战友,受访者也都回忆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且,他发现自己很难套用传统小说的结构来写这本书,他更不想美化战争、美化屠杀。

他的写作陷入了困境。“我试着写,但路子不对,写出来的全是垃圾。”多年以后,他回忆说。

很多年之后,二○○七年四月十一日,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纽约去世。几天前,这位写过《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Five)、《猫的摇篮》(Cat'sCradle)、《冠军早餐》(BreakfastofChampions)等以黑色幽默著称的著名作家在家中不慎跌倒,造成脑部受损,最终医治无效,享年八十四岁。

纪念冯内古特的文章出现在各大报刊。《纽约时报》的文章写道:

冯内古特的长篇小说已成为美国反文化思潮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也让他成为一位文学偶像,尤其是对于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青少年学生,在那个时代,不论是大学生的宿舍里还是年轻人的牛仔裤后兜中都随处可见被翻烂的冯内古特的书。像马克·吐温一样,冯内古特使用幽默这一手段来探讨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冯内古特写作的主题并非都是形而上学的。比如他也会写平庸的消费文化,或者环境的破坏,其中混合着科幻、哲学,还有很多笑话。

住在纽约一大道和二大道之间四十八街附近的居民能够回忆起当年经常出现在这个街区的一个老头:他有一头乱蓬蓬的银灰色卷发,留着马克·吐温式的灰白色胡子。他悠闲地坐在街边的一张木椅上,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身旁蹲着一只小小的白毛狗。

他就住在附近,他是个作家。虽然他写过科幻小说,但他的日常生活并没有高科技化。今天早晨他刚写了篇二十页的稿子,他打电话给住在一百英里以外的卡罗小姐,问她愿不愿意帮他把这篇文章用打字机打出来。一如往常,卡罗高兴地答应了。于是他出门来买信封,顺便遛狗。他在家门口的杂货店和印度店主笑着聊了几句,买了一个信封,然后牵着小狗走到街角的邮局,把装了稿子的信封交给柜台后的女士(他一直认为她是个出众的美女)。走出邮局,他感觉心情不错。天气晴好,阳光洒在曼哈顿的楼群之间。他牵着小狗走到四十七街,在街边供路人休息的木椅上坐下来,掏出一支香烟,眯起眼睛看对面阳光中的马路。

行人从他身边经过时偶尔会相互嘀咕一句:“这人不会就是……冯内古特吧?!”他们会偷偷多看一眼,于是他们发现老头手里的香烟顶着一截长长的、摇摇欲坠的烟灰,再仔细看,可以发现老头的衬衣和裤子上点缀着一个个被烧焦的小洞。

冯内古特从十几岁就开始抽不带过滤嘴的“长红”(PallMall)牌香烟,烟瘾极大。他在八十一岁时扬言要把布朗和威廉森烟草公司告上法庭,因为他们在烟盒上宣称香烟可以致命,但他本人却一直活着。

冯内古特说过:世界末日的到来不可能那么快,吸烟是一种相当有保证、相当体面的自杀方式。

P7-10

书评(媒体评论)

读经典总是安全的,读当代的作品则意味着风险,比目鱼是值得信赖的试读员。这本书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涉及当前流行的国外纯文学作品。对不知道读什么好的朋友来说,实在是指路明灯。

——作家 阿乙

比目鱼对英美当代文学相当熟悉,很多人正是透过他才认识英美文坛现况的。

——梁文道

看了比目鱼的作品会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怀疑。

——许骥(作家)

比目鱼所认同的不仅仅是所评论的书和作者,更是对一种新颖的书评写作方式的提倡。

——思郁(书评人)

目录

代序 英文书店 A to Z

Ⅰ患者肖像

冯内古特的时间旅行

奥康纳为何如此“邪恶”?

雷蒙德·卡佛:刻小说的人

患者肖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伍尔夫、海明威和他们的精神疾病

作家反目:从打笔仗到掴耳光

Ⅱ这样的故事没有结局

既不荒野,也无侦探

一部气势磅礴的奇书

诗人、流浪者

这样的故事没有结局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长篇处女作

一位抱负不凡却最终放弃的“文学武士”

文字背后的幽灵

穿越时空的六重奏

叛逆男孩的“少年侃”

关于J. D. 塞林格的只言片语

慢放与冥想

当我谈《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时我谈些什么

打中部分人的心脏

有些雨必将落下

被一个无耻的人打动

戴着墨镜遥望远方

人渣也有悲伤,负能量也是能量

像智者一样思考,像顽童一样写作

璀璨闪烁的文字之光

一部“倒带小说”

完美的低俗

一部飞奔向前、不知将走向何处的疯狂小说

詹妮弗·伊根的 Twitter 小说

邪典:由读者决定的小说类型

Ⅲ悬念保鲜术

“要展示,不要讲述!”

《邮差总按两次铃》的冷叙事

自由间接文体

悬念保鲜术

极繁的小说,歇斯底里的现实主义

披着奇装异服的现实主义小说

序言

我喜欢逛英文书店。英文书店的好处在于,不论是纽约、旧金山、伦敦,还是巴黎,上海、北京,在里面你总能找到一个叫做“小说”的区域,那里的书总是根据作者姓名由A到Z按顺序排列。于是,你可以从A到Z慢慢地在这里溜达,你可以按照从A到Z的顺序和你熟悉的作者相遇。

你从A开始,首先会碰见马丁·阿米斯(MartinAmis),然后会看到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你翻了翻《纽约三部曲》(The New York Trilogy),移步走向B。

在B这里你会邂逅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看见写后现代小说的老哥俩——约翰·巴斯(John Barth)和唐纳德·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他们肩并肩地站在一起。在这里你还会遇见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大师,你可以翻一翻他的那本《迷宫》(Labyrinths)。

你来到c。翻一翻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看不见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一)吧,那是一本文字优美的书。然后,你可以去见见雷蒙德·卡佛(Raymond Garver),向他请教: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接着你去拜访约翰·契弗(John Cheever),另一位短篇小说大师。听说过罗伯特·库佛(Robert Coover)吗?比起前两位,他的小说就不那么现实主义了。

D区到了。你好,唐·德里罗(Don DeLillo)!《白噪音》(White Noise)已经拜读,是不是该买一本((毛二世》(Mao Ⅱ)?E.L.多克托罗(E.L.Doctorow)先生,您的后现代历史小说我一定找时间学习。来到F。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nlkner)大师,久仰!久仰!在喧嚣与骚动之中,那是您献给艾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吧。

到了G区,怎么可能和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老师相遇?除了《百年孤独》(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那里还有不少马老师的中短篇小说。你一边纳闷为什么马尔克斯会在G区出现,一边不知不觉地来到了H。海明威(Ernest Hernjngway)很有风度地站在那里,海老师,您的书我买得差不多了,今儿就不进屋坐了。

你走向J。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大师,您别急,《尤利西斯》(Ulysses)我将来一定会读的。你走向K。看到卡夫卡(Franz Kafka),你想起“饥饿艺术家”;看到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你想起“那是打字,不是写作!”;呵呵,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老师也在这儿,您的中文书我看了不少了已经,就不麻烦看英文的了。

来到M。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瘦瘦地站在那里,看过您的几个短篇,感觉还不错;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同学让人流连忘返,新书还没出来,加油!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先生,这么多英译本摆在这儿,您牛逼。

止步N区。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大师,您的文字很炫,向您学习。在O区停留。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女士,您的作品我要多学习。在P区漫步。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老师,我正在看《万有引力之虹》(Gravity's Rainbow),争取三年内读完。

来到了R。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的小说不少,可惜还有很多都没读过;萨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很有名,也该找来看看;塞林格(J.D.Salinger)先生,今天是抓香蕉鱼的好日子吗?

U区到了。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正襟危坐,看着一群兔子跑了、回来了、歇菜了。在V区,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嬉皮笑脸,等着在五号屠场吃一顿冠军早餐。

这时你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小说区的边缘。在w区,你遇见了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你对他说:我真的很喜欢你的东西。我家的书架上已经摆了你所有的小说。伙计,走好。

你发现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不少,你又一次完成了这段从A到z的散步。你走出英文书店,心情不错。你想,我会随时再回去,重复那段从A到Z的旅行。

内容推荐

年轻的海明威在咖啡馆里写小说是因为那里比住所更加舒适温暖;雷蒙德??卡佛只写短篇小说则因生活不允许他享受写长篇的奢侈;冯内古特会在二战题材的小说中加入科幻元素;大卫·米切尔则在同时使用古英语的小说中自创了未来语言;虔诚天主教徒奥康纳的小说让艾略特感到“毛骨悚然”;而因小说颇受热捧的波拉尼奥原本是位诗人……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经历不同,风格迥异,但终其一生都热衷于雕刻那些属于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他们穿梭其间,来到不同的发生地,遇到不同的主人公;他们刀法纯熟,自成一家,将故事暂停定格,以璀璨的文字打中你我的心脏,在小说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刻小说的人(精)》是作家比目鱼书评和文学随笔的结集,涉及几十位作家的作品。这些文章既有精密的技术分析,又不乏有趣的文坛段子,将带领爱小说的你走近刻小说的人。

编辑推荐

一部独具趣味的私人阅读史,比目鱼所著的《刻小说的人(精)》以最精密的技术分析最感性的文字

海明威、塞林格、陀思妥耶夫斯基、伍尔夫、卡佛、冯内古特、奥康纳、波拉尼奥、米切尔……

他们用不同的腔调讲着同样让人着迷的故事;

他们穿梭于人类的痛苦、生活的荒谬,谈论生命、爱情和死亡;

他们精于对小说的雕刻,刀法纯熟、力透纸背,用文字在小说史上刻下了各自的名字。

他们就是刻小说的人。

如果你对文字敏感、耽溺小说、甚至在尝试写作,

本书将带你穿过故事和词句,遇见那些刻小说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刻小说的人(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比目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15272
开本 32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2014111559
中图分类号 I106.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7
13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