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四川大学副教授吴铭能近年致力于档案文献与口述历史研究成果的集结。他从一些被大家认为“不必处理的琐碎细节”入手,对梁启超、徐志摩、陈独秀等近现代历史名人及“雷震案”、“二二八”等历史事件做了重新解读,书中任务描写精彩飞动,予人留下难忘印象。
| 图书 | 历史的另一角落(档案文献与历史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四川大学副教授吴铭能近年致力于档案文献与口述历史研究成果的集结。他从一些被大家认为“不必处理的琐碎细节”入手,对梁启超、徐志摩、陈独秀等近现代历史名人及“雷震案”、“二二八”等历史事件做了重新解读,书中任务描写精彩飞动,予人留下难忘印象。 内容推荐 本书以第一手未曾公开发表的档案书信文稿为主,勾勒出梁启超、陈独秀、雷震等人的人格形象,透过这些资料的剖析解读,历史人物的魅力与神采呼之欲出,原来我们过去印象中的人物,是需要重新认识评价的。 梁启超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文章是下笔如有神的快手,但有谁知道他也有枯坐“执笔两小时,乃不成一字”的窘境?为了打牌,郑重其事写信约人方城之战,这是梁启超的真实面貌,这才有人的味道。 陈独秀在近代是个迭受争议的人物,他的特殊经历与政治上的禁忌,使得北大校园内有李大钊的石像,却不见他的同等位置。他曾经担任过五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但晚年却被开除党籍,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台湾,陈独秀的《实庵自传》也遭到有关单位查禁。一个人物在两岸都不受欢迎,是个值得反省的现象。 陈独秀晚年写给台静农的全部书信一百多封与未完成的两章自传文字,均在台湾保存完好,如今将其全数在大陆披露,如果陈独秀地下有知,谅必会有所感慨!世间的事往往就是如此曲折离奇,诡谲多端。 雷震创办《自由中国》杂志,发挥陈独秀晚年的政治见解,使他成为促进台湾民主进程的先驱人物。 台湾“二二八事件”,原本“大溪档案”已公布的资料,可以真相大白,但很不幸地,经过一些曲学阿世的御用学者操弄与篡改“口述历史”,使得真相变得混沌难明。本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口述历史”的限制与如何操作的问题。 目录 自序 你所不知道的梁启超 驳斥日本人捏造的谎言:梁启超撰拟对于《顺天时报》启事 梁启超《年谱》被动了手脚 饮冰室的藏书 梁启超对于蔡松坡身后事的处理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梁任公与徐志摩的交谊 徐志摩与张幼仪“伉俪情笃”吗 除却文章无嗜好世无朋友更凄凉:陈独秀晚年在江津生活的片段 陈独秀晚年书札在台湾 读陈独秀书札后记 堂堂溪水出前村:雷震案真相大白 档案与口述历史之间:“口述历史”文字之更动与“二二八”事件研究 档案、校勘与历史真相——以黄彰健著《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证稿》为例 出版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历史的另一角落(档案文献与历史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吴铭能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71758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4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3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05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9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