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迪布宅门(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迪布宅门(精)》是埃及作家伊扎特·卡姆哈维于2010年在贝鲁特文学出版社发表的长篇小说,2012年获纳吉布·马哈福兹文学奖,2013年英译本在开罗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版。故事开篇以穆芭拉卡要求孙子替她发电子邮件给真主为引子展开倒叙,将读者带到老祖母的少女时代,为主人公人生际遇的变幻莫测扼腕叹息。故事语言简洁利落,极富戏剧张力。

内容推荐

《迪布宅门(精)》是埃及作家伊扎特·卡姆哈维于2010年在贝鲁特文学出版社发表的长篇小说,2012年获纳吉布·马哈福兹文学奖,2013年英译本在开罗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版。

故事在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埃及村庄拉开帷幕,讲述了一户叫“迪布”(狼)的人家四代人150年以来的喜怒哀乐,始于从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发现这座村庄,终于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作者巧妙地将埃及国内的社会变迁和国际局势的风云诡谲折射在主人公一家人的人生际遇之中,把殖民统治、革命、战争等宏大的历史事件天衣无缝地嵌人平凡人物的个人生活中,以讲述民间故事的口吻从另一种角度记录了埃及和世界的一段历史,令人掩卷沉思。

目录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试读章节

每当别人追问那究竟是怎样的气味时,她总是这样简明扼要地回答。就是那种气味,让一个男人的形象在她零零散散的记忆里一直鲜活着。她不知道如何向人们解释,在那个地狱般炽热的夏天,村里的谷场遭遇前所未有的频繁火灾时,穆泰沙尔的气味曾经怎样淹没了她。

那年夏天,每天都准时发生一场火灾,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一开始,大家怀疑放火的是个疯子——村里的孩子们扔土块砸他,他就放火报复。可是这个疯子被大伙儿抓起来之后,火灾却照旧发生。蒙受损失的村民搜肠刮肚地回忆,究竟是哪个老仇人,出于什么原因突然前来报复。他们还跑到邻村,求助见多识广的老人,同时,增强记忆的药剂也成了抢手货。

这种搜肠刮肚的回忆就好像刨不完的脏土——每个人都从家族历史中发现了一二旧敌,有的只是彼此斗斗嘴,毁了对方庄稼,或者毒死了对方的牲口;还有冲突双方都闹出了人命的情况,但因为这算“平手”,终究还是以和解收场了;也有只有一方出人命的,这种情况下死者的冤魂倒有可能回来寻旧仇,于是在酷热难耐趁着人们回家歇息的时候,霸占村里的田地和谷场,一次次制造神秘的火灾。

最初建造这村落的人为后人树立了公平待人的典范,村里一连几个世纪都风平浪静。而今若不是一群正直的青年极力地维护这和平,恐怕近来几场火灾已经点燃了几个家族之间的战火。青年们组建了一支护卫队,监视着谷场,期望抓住纵火犯,但是他们发现,干草堆边连一只苍蝇也没有,自己就烧起来了。事实已经不言自明,这几场火灾是自燃——毒辣辣的太阳每天炙烤着大地,只要达到最高温度,干草自己就着了。

真相大白后,青年们组建了救火小组,驻扎在各个谷场,勘察火情。其他人员也分成几拨,有的待命灭火,有的站在水渠边为排成长队的妇女、姑娘们把水罐填满,而她们时刻准备着朝有人呼救的方向出发。

穆芭拉珂把水罐顶到头上时,简直能看到地面在她一双赤脚下呼呼冒热气。她仔细留意着身后一溜慌乱小跑的穆泰沙尔·迪布,几乎也听到了水汽蒸发的嗡嗡声。穆泰沙尔声音颤抖着向她问了个好,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她前面。穆芭拉珂即使盯着他的后脑勺,也能感受到他两眼的灼热目光,而现在他走在前面,显得步履迟疑,好像要摔倒。他的身体挺得直直的,白色的长衫下露出小腿,好像故意向穆芭拉珂显示他有能力耐受这强烈的炙烤。

有好一阵子,穆泰沙尔三天两头地往胡同尽头的姑妈娜比哈家跑,却一直不敢主动跟穆芭拉珂说话,而穆芭拉珂又是个呆头呆脑、寡言少语的姑娘。可是穆泰沙尔确信姑娘开始注意他了,她还躲在门缝后偷偷等他呢。一瞥见姑娘的身影,穆泰沙尔就乱了脚步,嘴角也挂上了若有若无的笑意;若是没见着姑娘的身影,他就故意高声唱歌,或假装叫什么人,同时往她家百叶窗缝隙中望,一准看见窗格后面姑娘的脸。

P2-3

序言

平凡人的历史——《迪布宅门》

《迪布宅门》是埃及作家伊扎特·卡姆哈维(1961—)于2010年在贝鲁特文学出版社发表的长篇小说。

身兼小说家和记者二职的卡姆哈维在埃及和阿拉伯文坛一贯享有较高声誉。他早年在开罗大学主修新闻专业,曾参与组建在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都享有盛名的《文学消息报》,2011至2013年任《多哈文化杂志》(Al-Doha Cultural Magazine)的主编,现为《今日埃及人》(Al-Masry Al-youm)和《阿拉伯耶路撒冷报》(Al-Quds Al-Arabi)撰写专栏。卡姆哈维自幼有志于文学创作,高中时期就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现已出版著作十余部,其中包括长篇小说四部,即《欢乐之城》《俯瞰尼罗河的房间》《守卫》和《迪布宅门》;短篇小说集两部,即《尘埃和泥土之上》《快乐时光》,部分作品被译介为英语等世界主要语言。《迪布宅门》是卡姆哈维最新的长篇小说,2012年荣获纳吉布·马哈福兹文学奖,2013年其英译本在开罗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版。

故事在一座名为“欧希”(巢)的埃及村庄拉开帷幕,讲述了一户叫“迪布”(狼)的人家四代人的喜怒哀乐。故事的时间跨度接近两百年,始于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版图上发现他们居住的村庄,终于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作者巧妙地将埃及国内的社会变迁和国际局势的风云诡谲折射在主人公迪布一家几代人的人生际遇之中,把殖民统治、革命、战争和社会的变迁等宏大历史事件映照进平凡人物的个人生活中,以讲述民间故事的口吻从另一种角度记录了埃及和世界的一段历史,令人掩卷沉思。

一、记录人的情感的历史

小说中对欧希村由来的介绍大概会让很多中国读者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乌托邦。根据村民的追忆,先辈们由于不堪重税,逃到一片人迹罕至的荒芜沼泽,改良土地,建起了欧希村,并且改名换姓,开始新生活。自此大家同甘共苦,亲如手足,以致于随后几代人心中已经没有了“领袖”的概念,村子俨然成了一个与世隔绝自得其乐的乌托邦。然而好景不长,几代之后的欧希村民还是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一方面,19世纪埃及总督在地图上发现这一片未知领域,中央委任的村长就进驻了这片乌托邦,村民们不得不重新适应“官员”的专横跋扈和“赋税”的压力,甚至逃不过强制的兵役;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让村民们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变化,例如服役归来的萨拉迈就曾经在村里创办纺织厂,业务范围远远超过欧希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而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萨拉迈年轻的继母穆芭拉珂为了陪儿孙进城念书,走进了城市生活。除了历史的必然趋势,人生际遇中的偶然事件也可能成为村民们走入外部世界的动因:穆芭拉珂的初恋情人穆泰沙尔负气出走,只是因为为老不尊的叔父竟然霸占了侄儿的心上人;而穆泰沙尔的堂姐娜吉娅,则是因为先天残疾找不到婆家,被父母半卖半嫁地许给了一个巴勒斯坦老头。

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通过作者设置的各种契机,作为乌托邦的欧希村消失了,就像是陶渊明笔下“不复得路”的桃花源。读者跟随村民们走入历史的洪流,一连串的大事件让人应接不暇:读者跟随村民看到了19世纪埃及遭到的外来殖民、国内奥斯曼政权与马穆鲁克人的恩仇,跟随被抓到英军后勤队伍的萨拉迈领略了一战中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跟随穆芭拉珂与20世纪初埃及城市居民相识相交,跟随负气出走的穆泰沙尔结交了侠肝义胆的英雄好汉,也看到了世纪之交阿拉伯启蒙思想家的风采,还跟随远嫁巴勒斯坦的娜吉娅目睹了巴以冲突的惨烈,跟随迪布家子孙后代体验了共和国的建立,纳赛尔时代的开启和随后的萨达特,又跟着穆泰沙尔的孙子从美军轰炸下的伊拉克回到祖父离开的村落。

……

三、摒弃道德说教

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决定了这部小说不可能成为训戒读者的道德寓言,它只能是对某段时期某一群人物的白描。作者毫不掩饰地记录了当时的埃及城乡风貌,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并不“纯净美好”的世界:

首先,既然故事以女性人物为主线,并将宏大历史事件淡化为背景,婚姻关系便成为人物互动的一个重要舞台,可是故事中的婚姻却往往是残酷而令人痛苦的,有时还在欺骗和背叛中徒有其名。且不说女主人公穆芭拉珂在毫无自由可言的旧式婚姻中沦为父亲和丈夫之间转手的一件货物,成为老翁穆加希德的二房,穆加希德的长女——先天驼背的娜吉娅比风情万种的穆芭拉珂更是悲惨得多:由于在村里找不到婆家,父母只得狠心把她带到一个旧时买卖奴隶的市场,准备“大甩卖”。即使如此可怜的娜吉娅还是遭到“买家”们的嫌弃,第二次前往才终于“成交”——娜吉娅这一去究竟是为妻还是为奴?恐怕难以判定。如果说穆芭拉珂和娜吉娅都只是愚昧无知的旧式农妇,那么新一代的女青年齐娜受到了良好教育,却为何依然身陷牢笼般的婚姻呢?可见,婚姻更多地恐怕是对人心的考验和对人性的暴露,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认识的提升可以通过法律和制度规范婚姻,却无法保证人们能在婚姻中得到幸福。

正如作者并没有高台教化地去评判人物的婚姻,记述一些旧时陋习和迷信活动时也只是娓娓道来,并不摆出批判和揭露的姿态。例如穆芭拉珂的新婚之夜就反映了旧时埃及乡村对新娘处女身份简单粗暴的检验方式,一直为很多女权人士广为诟病。这当然是应该制止的陋习,但它的确是那个时代村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是特定历史时期真实生活的一部分。与之相似的事件还有村民们对一位身份神秘的老人由敬佩到神化,以致于他死后的陵墓也成了人们许愿祈福的神龛。

可见,作者并没有站在21世纪初,低头俯视旧时的人和事,他选择平视这些人和事,也邀请读者和他一同这样做。作者非常清晰地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讲故事的人”,他讲述的,正是千千万万平凡人的历史。

牛子牧

2017年5月21日

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迪布宅门(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埃及)伊扎特·卡姆哈维
译者 牛子牧//谢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30567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7-06-01
首版时间 2017-06-01
印刷时间 201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2017043690
中图分类号 I411.45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5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