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光艳惊绝尚小云
内容
编辑推荐

尚小云是现代中国京剧代表人物之一,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其一生艺术经历,恰与中国京剧鼎盛时期相始终,是京剧中后期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本书记叙了尚小云急公好义、扶助危困以及侠义肝胆、提携后学的为人;以简洁的笔法勾画出尚小云心直口快、胸怀磊落的个性;揭示了尚小云的婚姻、家庭、舞台下的生活,以及在极左的“文化大革命”中所遭受的非难等鲜为人知的事略。

内容推荐

本书记叙了尚小云急公好义、扶助危困以及侠义肝胆、提携后学的为人;以简洁的笔法勾画出尚小云心直口快、胸怀磊落的个性;揭示了尚小云的婚姻、家庭、舞台下的生活,以及在极左的“文化大革命”中所遭受的非难等鲜为人知的事略。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尚小云创立的独树一帜的“尚派”艺术,唱腔求风骨之清高、声情并茂,表演雄健峻拔、刚劲中见婀娜的审美和“尚派”代表剧目,以及他大胆创新,将西洋舞蹈、钢琴、小提琴运用到京剧舞台,丰富发展了京剧艺术;披露了尚小云为创办培养戏曲人才的荣春社,苦心经营以至倾家荡产,为京剧艺术培养一大批人才的感人之为。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热爱戏剧、国剧(京剧)的读者对戏剧、国剧(京剧)稍有了解,抱有好奇想详知者;戏剧专业研究者等。

目录

楔子

“学戏挣钱养活妈,不叫妈受苦”

肚皮被戳一大窟窿,仍站着唱

12岁登台演出

14岁的“正乐三杰”之一与74岁的“新三鼎甲”

之一同台合演

仗义智救荀慧生

被选为“童伶大王”

发愤图强与艺坛名宿龚云甫合演

与“国剧宗师”杨小楼再赴上海,声望益崇

进宫廷演戏吃一惊

热情邀马连良进玉华社

为济贫困同行抵押房契

《摩登伽女》仪态万方

光艳惊绝一——被赞誉为“四大名旦”之一

“四大名旦”如春夏秋冬

悉心提携奚啸伯

急公好义助“麒派”

“只要能出人才,肝脑涂地也应该”

仗义疏财资助长庆社

开创京剧舞台上栩栩如生的新女性人物

创办在京剧史上占重要一页的荣春社

恨铁不成钢,严师出高徒

一视同仁育良材

维持同人

喜看新枝成栋梁

“鸡”--%“鸡”回

实现不了壮志的噬心痛苦

“决不能让辛苦大半辈子的金少山尸暴荒野”

“尚派”艺术之花盛开在长江之畔

别开生面的演出

“将军”垂志尽登台

桃李李满天下

年逾花甲,仍能在舞台上表演少女、少妇等角色

“公道不公道,他们才知道谁公道”

“尚派”艺术重放光彩

“尚门三杰”

注释

试读章节

  公元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冬季的北京城,凛冽的朔风呼啸。黄沙卷着枯枝和干燥的马粪渣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飞舞,矗立在城中心的紫禁城那重檐飞翘的城楼和高峙的重重殿字楼阁,被寒风吹打得发出“呜——呜——”的怪响。街上车马稀少,行人匆匆。不时有三两骆驼与躬身顶风的赶骆驼人走着……

此时的北京城正处多事之秋。自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势力下敞开了大门。各国列强争先恐后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亡国的灾祸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为反抗各国列强的侵略,山东省率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很快如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到清政府的心脏之地——直隶省。京畿各地的义和团树旗立帜,聚众而起。各地官吏连珠箭似地向清廷发出告急文书。北京城中紫禁城里的清政府统治者惊骇异常,各王府及城中的官绅巨贾也惶惶不安。

就在这多事之秋的农历腊月初七这一天,在紫禁城北门——地安门外法通寺草厂大坑附近一座大杂院内的西屋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的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被称为“光艳惊绝”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尚小云。

当时北京城有东富、西贵、南杂、北穷旗的说法。东富,就是说商户人家大都住在东城区;西贵,官宦人家大部分住在西城区;南杂,南城区是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杂居的地带;北穷旗,则是说北城区住的大都是穷旗人(满族人)。法通寺草厂大坑在北城区,尚家是贫困的旗人。

追根溯源,尚家是清初藩王尚可喜的后裔。1935年3月京津印书局出版的《尚小云传集》中双豁所撰《尚小云传》:“尚小云,字绮霞,冀人,平南王后裔也。”上海大东书局《戏剧月刊》第一卷第八期棘公撰《尚小云别传》:“尚小云,字绮霞,冀州产,故清平南王后裔。”尚可喜(1604一1676)隶属汉军镶蓝旗。顺治六年(1649)被封为平南王,拥兵驻广州,镇守广东,为清初三藩之一。尚小云的祖父,((尚小云传》称“祖志铨,宰清远县”。清远县在广东省中南部。《尚小云别传》称“令定远县,有贤声”。据此,尚小云祖父无疑曾为县令。后来是由于尚小云的祖父退休,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全家移居到了直隶(现在的河北省)冀州南宫县尚家庄。尚小云的父亲尚元照在19岁时从家乡南宫县尚家庄来到北京,在安定门附近宝钞胡同的一家蒙古王爷那彦图王府里打更巡夜。

那彦图是蒙古喀尔喀赛因诺颜部扎萨克和硕亲王。同治十三年(1874)袭亲王。清末北京的王公府第虽然很多,但住的大多是满族和内蒙古的王爵。外蒙古亲王在北京设有府邸的,只有那王府一处。那王的祖先策凌因为帮助朝廷平定厄鲁特叛乱有功,被皇帝封为那亲王,并且“世袭罔替”,历代袭封。除此之外,还获得了两次尚主(娶公主为妻)的殊荣。那彦图是第七代那亲王。为了辖制外蒙的势力,慈禧重用那彦图,使他与岳父庆亲王奕勖权倾一时。

尚小云降生时,他父亲尚元照在那王府里改为当差,主要差事是专为那王爷购置书籍。

尚元照的大儿子名叫尚德海。尚小云的降生给全家带来了欣喜,母亲张文通抱着二儿子异常高兴。尚元照为其取名尚德泉。尚元照在王府里有一定收入,尚家还算是小康人家。小德泉在襁褓中受父母的爱抚,暖衣饱食,咿呀学语……

不料,一场厄运降临。

声势浩大的义和团冲击着腐朽的清朝政府,尤其是反对各帝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帝国列强为了加速瓜分中国,英、德、俄、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军从天津大沽口入侵,向北京进犯。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及一些大臣逃离北京奔向西安。北京失陷之日,八国联军在城内烧杀抢掠,逞凶肆暴,惨绝人寰。据当时在翰林院任职的叶昌炽记载:“破城之日,洋兵杀人无算。……大约禁城之内,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北京城遭到一场空前的洗劫。在这场洗劫中,尚家也在劫难逃,家资毁于一旦。

兵荒马乱,岁月动荡不安。尚元照含辛茹苦地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

小德泉又有了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得尚元照忧虑成疾。在小德泉5岁时,他父亲尚元照便抛下了妻子和六个孩子,溘然而逝。

尚家的主事人没了,家境更加困苦维艰。这时小德泉刚刚上学,在安定门附近的一位姓连的先生家里念私塾。父亲的去世,使他不得不辍学。几个孩子张嘴要吃、伸手要穿,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压在了小德泉母亲张文通的肩上。张文通性情坚强,手脚勤快,能吃苦耐劳。她身子较矮且赢弱,硬是支撑着这个破落的家,靠拣破烂和用大肥子、取灯儿收旧物废品为生。什么叫大肥子和取灯儿呢?这是当时北京的土语。大肥子就是一种落叶乔木的果实——皂荚(俗称皂角)。当时还没有肥皂,人们用皂荚洗衣服;另外,那时的妇女梳头用榆木刨花泡水作头油用,用皂荚放在榆木刨花泡的水里,水不变质。取灯儿,就是火柴,当时为丹凤头火柴,在粘上沙子的纸片上或磁罐上即能划着。小德泉的母亲每天上街吆喝:“有破布碎纸、玻璃瓶子、洋铁罐儿的换大肥子、取灯儿!”小德泉的母亲就是靠用皂荚和火柴换收废品旧物,然后再将废品旧物卖出,这样得些微薄收入,勉强维持一家人糊口。

小德泉在这样困苦的家庭中长到9岁。常言说,穷人的孩子懂事早。他见母亲终日起五更睡半夜,辛苦劳累,东求西借,家里还时常断炊揭不开锅,就想为家里出点儿力。在清末年间,正是京剧在北京的兴盛时期,演出团体——戏班很多,仅北京就有几十家戏班,京剧演出的场所——戏园也与日俱增。当时北京内城的九门繁华地区,几乎都有戏园。所谓九内城门是指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阜城门、朝阳门、西直门、东直门、德胜门、安定门,这九门内为北京的娱乐购物的繁华地带。据记载,当时北京这九门内的戏园就有四十多处。小德泉家附近的鼓楼南就有天和园戏园。另外,在鼓楼前还有一个市场,里边有说书的、唱戏的艺人演唱谋生。懂事的小德泉为了给家里减少一些支出,想去学戏。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妈,我要去学戏。”

母亲一听说小德泉要去学戏,泪水顿时刷刷地流下来。小德泉不知母亲为何一听说自己去学戏就哭了,惶惶不安地瞪着一双眼望着母亲。P1-4

后记

黑格尔说:“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生活的产物。”戏剧作为人类文化之一翼,翱翔在浩瀚天空,吐出撼人心魂的语言,唤醒麻木与沉睡,给人以审美愉悦,引发无限遐思。

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并称为世界最古老的三大戏剧文化,但只有中国戏曲是唯一生生不息地延续至今的艺术形态。京剧是中国戏曲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也是绚丽多彩的世界艺苑中璀璨的艺术之花,被国际上推崇为东方民族最有影响的代表性的艺术。京剧集中继承了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传统,源远流长,积累深厚。京剧以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开放、自由、涵天盖地的舞台空间,抒情的、情景交融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形象,大以虚为主、程式的、有序性的、综合多元化的表演,独立于世界戏剧艺术之林。

随着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京剧表演流派。流派与风格紧密相关。流派意味着某种创作风格。京剧流派的形成,即一种京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艺术修养;富有创新精神;有本派的代表剧目、传人和观众。在京剧发展史上,京剧旦行的四大流派——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为京剧艺苑中的奇葩。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在京剧艺术发展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影响极其深远。

尚小云先生那对京剧艺术的非同一般的勤学苦练,对京剧艺术的积极创新,对京剧教育事业的贡献,还有他那人格魅力,使我产生一种创作冲动。

我采访了尚小云先生的夫人王蕊芳,采访了长时间跟随尚小云先生的秘书张静榕。当时,两位老人不顾年事已高,分别在午睡后与我谈。我到了中国戏曲学院尚小云先生的长子尚长春教授家,与尚长春教授经常是一谈就是大半天,尚长春的夫人杜玺英做好了火锅多次催我们吃饭。尚长春教授性情豪爽,喜喝几口,而我又滴酒不能沾。我只得用饮料与尚长春对酌。为此,尚长春教授常对我开玩笑地说:“世有围坐火炉吃西瓜,君是面对火锅喝冷饮。”尚长春教授不仅多次与我长谈,还将他珍藏的尚小云开办的荣春社学生名录等资料交与我。我采访了尚小云的弟子关连生(喜莲)先生、尚小云的弟子崔荣英先生等。尚小云先生的三儿子、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尚长荣先生在繁忙的工作和演出事务中拨冗惠阅书稿,并请有关人士审读,尚长荣先生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令我感动。尚小云先生的弟子、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的贯涌(喜琴)教授在繁忙的教学中,抽暇对书稿逐词逐句进行校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尚小云先生的后人尚慧敏、尚继春等也提供了很多有关资料。还有很多我不熟识的“尚派”艺术的爱好者和热心人,热情地提供资料、照片。谨向诸位前辈、老师及同仁,向为此书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的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编辑陈来胜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

谢美生

2009年春于保定四季城劬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光艳惊绝尚小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美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6375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