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引
二 定名
三 精神哲学的建立
四 为何与如何
五 朱、陆并尊
六 陆学非禅
七 论学之诗
八 所立卓尔
九 非禅之悟
十 姚江之成学
十一 居夷处困
十二 儒将事功
十三 先知与彻悟
十四 知行合一
十五 教言摘录
十六 王、湛新学
十七 王、罗论学
十八 陆、王被攻击
十九 戴东原攻击程、朱,牵连陆、王
后序
| 图书 | 陆王学述(精)/徐梵澄著译选集 |
| 内容 | 目录 一 小引 二 定名 三 精神哲学的建立 四 为何与如何 五 朱、陆并尊 六 陆学非禅 七 论学之诗 八 所立卓尔 九 非禅之悟 十 姚江之成学 十一 居夷处困 十二 儒将事功 十三 先知与彻悟 十四 知行合一 十五 教言摘录 十六 王、湛新学 十七 王、罗论学 十八 陆、王被攻击 十九 戴东原攻击程、朱,牵连陆、王 后序 内容推荐 徐梵澄著的《陆王学述(精)/徐梵澄著译选集》讲述了重温陆象山、王阳明,即是意在双摄近代哲学与宗教原理而重建中国的精神哲学。仍其多种称名,如理学、心学、道学等,但舍“精神哲学”一名词而外,亦无其他适当且能概括无遗的名词可取。 其所以异于纯粹思辨哲学者,则在乎躬行实践,内外交修,求其实证,即所谓“自得”,态度仍是科学的,脱出了玄虚。终期于转化人生,改善个人和社会。那么,亦可谓此为实用精神哲学。 编辑推荐 徐梵澄著的《陆王学述(精)/徐梵澄著译选集》乃当代研究王阳明心学的一部力作。作者在首章“小引”中指出:然现在所处理的这宗古学,内容不是不高深、优美,在古代不是不普遍,从宋代流传至今,未尝断绝,只是如今有断绝的趋势了。姑断自马一浮止,可推为迄今最后一宋学大师。马氏之后,尚未闻有专于宋明理学之大师出现。然则正在这“绝续之交”点,重温此一理学,不是没有意义的事。必然是要有于此学身体力行的人物,走出了其书院或学院,说出平民大众皆可了解的话,然后对社会有影响。本书从世界“精神哲学”的大视角来重新审视陆象山和王阳明的“心学”,其所涉及的他派哲学思想也颇广泛,是一部会通中、西、印文化的大作。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陆王学述(精)/徐梵澄著译选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徐梵澄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34515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45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145 |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24 |
| CIP核字 | 2017136542 |
| 中图分类号 | B-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湖北 |
| 长 | 216 |
| 宽 | 136 |
| 高 | 2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65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