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作品谈澳门作家/濠海丛刊
内容
编辑推荐

澳門回歸前雖在葡人管治下,居住在小城裡的絕大部分是中國人,同文同種,中華文化一直深藏在中國居民的集體血脈中,血緣的關係,出現歷時性的文化承傳,體現在思想意識、民情風尙、敎育文化、生活習慣上,世代相傳,當然免不了影響着作家的現實人生感受。因此,澳門華文文學可以說是一直不脫離於中國文學主體。这本《从作品谈澳门作家》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澳门文学及澳门作家,提供了完备的资料。

目录

愛文如玉的玉文

江思揚要掀起藍色的洶湧

成功報人李成俊

"雜家"李鵬翥

還珠樓主四公子李觀鼎

二分梁甫一分騷的佟立章

不二居墨客余君慧

汪浩瀚要純要美

冼為鏗自學成家

情墨兩淡而顯理趣的林中英

周桐憑《錯愛》成名

瀟灑倔強的胡曉風

陸覺鳴以小文章做大學問

徐敏跟澳門苦樂與共

凌稜對澳門有獨特情懷

為減壓而撒野的凌鈍

從紙船到雙桅船的流星子

凌楚楓:下知誰個帶髮在喃嚥? 

詩書寫華年的陳頌聲

雪老在風浪中觀魚躍鳶飛

黃曉峰隋理並重

悠悠唱晚晴的淘空了

雲惟利雅淡閑適

書生意氣風發的馮剛毅

程遠借秋風灑掃藍天

學者型作家鄧景濱

青年詩人學者葦鸣

要開拓澳門文學批評的廖子馨

魯茂千萬字一本書

港澳"兩棲"詩人韓牧

濃情淡墨譚任傑

《流動島》上的懿靈

陶里傳略

[附編]

《鏡海妙思》的五個青年詩人

齊思與王和

试读章节

十多年前初到澳門定居,看了幾回中學生舞蹈表演。在幾乎清一色的民族舞蹈之中,有一兩個舞蹈的步法和隊形擺脫了傳統的格套,體現了在中學生之中灌輸現代舞訓練的初步嚐試。這嚐試雖禾獲得評判者的盛讚而獲得高分,但卻引起欣賞現代藝術的人的注意。我問教舞蹈者是誰,回答說是一個姓吳的舞蹈教練。

又過了幾年,我在報紙的副刊上讀到玉文的散文和詩,都是小篇幅的,散文下超過五百字,詩也不外十多行。似是漫不經心地寫,卻又字字到家,達到晶瑩剔透,引人珍愛的效果。後來認識了作者,才曉得王文就是敦舞蹈的吳小姐。玉文的性格,坦率而倔強。她是澳門筆會的會員,又是五月詩社的創社會員之一。她說,她參加文藝組織,全是興趣使然。她不負責任何工作,也下願受任何約束,祇要下高興,隨時退出,但這並下代表她反對那個團體。她原是詩社的中堅之一,但組成理監事會之際,她堅持不擔任任何職務,到大家要出版詩集之時,她也堅持不交稿子;後來,逐漸少參與詩社的活動。

玉文出生於蘇門答臘,早年回國,在北京受過舞蹈訓練,曾被派出國學習和表演,有極深的舞蹈造詣。退出舞蹈隊伍後,與夫婿、孩子定居澳門,初期曾做舞蹈教練,後來停業,轉而做文員和協助丈夫搞貿易,先後為《澳門日報》和《華僑報》的專欄寫文章,生活過得很寫意。

王文愛文如玉,向她索稿,一次就是一次;假如你不慎遺失原稿,要取第二稿,那是可以說"絕對"下可能,誰叫你那麼不珍惜人家的稿子?還有,她的詩也好,散文也好,都是短短的,植字之後,請校對的千萬校對清楚,一個字、一個標點也不能錯。否則,以後別向她索稿!的確,詩句是一個字也不能錯的,植錯一個字,等於在"煮字療飢"的詩人身上割一塊肉。凡是詩人。都作如是觀。玉文把這種"觀點"從詩引用到散文,說明她對文章的每一個字的重視。

玉文說:"我在一般學校呆的日子很短很短,我的文化全靠母親的教導和自學,我懂的漢字下多,沒法子寫得過長的文章,我把短句一句一句湊起來,一個伯伯看了,說有詩意,就拿去發表。其實,最初我連甚麼是詩也下懂。"不認識玉文的人,以為她這番話出於謙,認識她的人,覺得她的話出於真。真實,不論寫散文或寫詩,祇要用簡練精悍的說話把真實深刻的感情寫出來,就達到動人的效果,太多的雕琢和修飾反而成為累贅。P1-2

序言

陶里兄的《從作品談澳門作家》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書中評述的都是在澳門地區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家,通過作品,對作家的感情世界和心路歷程,作了透徹的剖析,折射出澳門現代文化藝術海洋中的一角。

澳門長期以來由於文藝雜誌不多,報章副刊的篇幅有限,故難以養活專業作家;可以說澳門作家大都是業餘的。八十年代後,經濟持續上升,澳門作家隊伍越來越大,作品也越來越多。如果還有人老是認為澳門是文化沙漠,不是無知,就是不公平。

陶里兄善於團結作家。他沒有門戶之見,在他的身上,找下到絲毫"文人相輕"的陋習。他具當年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有容乃大"的精神,這就是對作家、對知識分子寬容、寬鬆、寬大的精神。當年北大有戴着四十多頂"博士"帽的胡適,有曾在日本唸書卻未取得畢業文憑的魯迅,有言必稱馬克思主義的陳獨秀,有以清朝遺老自居的辜鴻銘,有連小學街未讀完的"湘西土佬"沈從文……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陶里兄擅詩能文,小說創作,別闢蹊徑。現在看來,他對作家以詩化語言和散文筆調的評述,也有一手。

巴金王張"要讓作品說話"。這本書,不同一般的人物傳。陶里兄耐心聽作品"說話",還與作家推心置腹,誠摯交流,談人生,談社會,談理想,談追求;下矯飾,不搞庸俗的吹捧,不護其短,褒其所長,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文風質樸中顯出典雅,平淡中洋溢着激情,知文論事,態度客觀,奸像自心田裡流出汨汨的清泉,予人們以浩瀚和深沉的感覺,從而領略美的所在,得到啟迪。

作家之間,也許在政治觀點上存有差異,甚至對立,但對祖國的熱愛,對民族文化的認同,都從各自的角度上作出不同程度的貢獻,這是應該肯定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人,總是難免受時代和歷史條件的局限,即使是一個有成就的作家,也難免會寫過一些不恰當的文章。我贊成鄧拓的話:"豈有文章可傾國,從來佞臣誤乾坤!"要相信讀者判別是非黑白的能力,相信人民政權堅如盤石。一篇文章,不可能引導讀者都走上邪路,更不可能翻江倒海。關鍵是作家的出發點是善意的,要有愛國思想。

愛國,是一種對祖國神聖的深厚的崇高的感情。它表現為愛祖國的山川大地,愛祖國的歷史和未來,愛祖國的優秀文化,愛祖國各族人民。這種愛,不因盛衰而動搖,不為一己遭受橫逆所左右,它不僅是個人行為的內在動力,而且是群體的凝聚力。

論人論事,凡屬歷史上的重大問題,都不應迴避。比如周作人在文學上的成就,特別是對五四新文學運動的貢獻是事實。而他於"七七事變"後投降日寇,當了漢奸,當的是偽政府的教育部長也是事實。因為是漢奸而完全抹煞其文學成就,固然下對;同樣只強調其文學成就,下提其漢奸身份,也是下對。"誤盡平生是一宫,毀家容易棄名難!"魯迅指出:"我不但是一個作家。而且是一個中國人。"作家小事可以糊塗,大事是下能糊塗的。

這本書,是陶里兄憑着敏銳的觀察和深邃的思考,寫自己熟悉的澳門作家,並下包括澳門的全部作家。他還熟悉下少作家,我熱切地期待他繼續寫下去。

陶里兄沒有"自畫像",他在書中既有"傳"而又"略",誠美中下足。

我自知不夠格稱作家,蒙陶里兄厚愛,作為被寫的對象,溢美之詞,為之汗顏。我理應避嫌,不宜為此作"序"。然而擺脫不了陶里兄的追索,搔首踟蹰,下想交白卷,可是又"擠"下出東西。在全書付梓前、無法再拖的情况下,草此蕪文,算是序。乞陶里兄諒宥,請讀者指正!

后记

本書由澳門基金會吳志良先生委託本人撰寫,目的在介紹澳門作家。

作家,指從事文學創作有相當成就的人。本書介紹了三十二位有相當成就的澳門作家,並附帶介紹了七位開始成熟的青年詩人。當然,澳門的作家下祇是那麼三十多個人,筆者按照慣例,凡出版過(或與人合集)一本或一本以上文學作品的,才被稱為作家。但也有例外,其人雖沒有出版文學作品,但曾經投身於文學創作而至今仍對澳門文學作出貢獻的人,筆者為了尊重歷史,也將他列入澳門作家行列,給以適當介紹。

無可否認,由於搜集資料的困難,可能有部分作家被遺漏了,但願以後有機會補寫。

在介紹作家的過程中,有的作家多寫了些,有的少寫了些。那是由於掌握到的材料之多寡或受到可寫性、下可寫性的制約而取捨的,並非由於輕重而有別。

本書標題《從作品談澳門作家》,顧名思義,以作品為主,兼談作家風格。本書下是作家傳略,所以省略了許多個人資料,但也下是書評,祇從推介着手。

有必要說明的是,雲惟利和韓牧已經離開了澳門,已經下是澳門人,但他們曾經對澳門文學作過貢獻或起過積極作用,所以予以記載;凌楚楓已出家,以字代畫像。

本書祇介紹文學作家或與文學有直接關係的語言學作家,其他學術性作家,如吳志良先生,有作品多本,但筆者知識有限,無法顧及。

感謝吳先生信任,本書介紹哪些人,怎樣寫,均由筆者選擇,他祇叮囑控制於十二萬字左右。由收集資料,閱讀作品,動手寫作,花時十個月,匆忙之中,錯漏難免,謹候指正。

陶 里

一九九五年二月三日夜

於抱一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作品谈澳门作家/濠海丛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志良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澳门基金会
商品编码(ISBN) 2003037350016
开本 其他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1995-08-01
首版时间 1995-08-01
印刷时间 199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7.1
印次 1
出版地 香港
210
14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