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比较环境法文丛”之一,全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环境公益诉讼概说、美国原告资格理论的三重追问及其解答、美国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分析与批判、美国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实践考察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图书 |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研究/比较环境法文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比较环境法文丛”之一,全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环境公益诉讼概说、美国原告资格理论的三重追问及其解答、美国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分析与批判、美国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实践考察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本书以美国法的理论与实践为参照,在准确定位原告资格功能追求的基础上,对美国传统原告适格规则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批判,继而探讨了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正当性基础与具体制度的构建,最后在反思我国现行原告适格规则与批判吸收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具体构建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目录 总序 序 导论 一、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一组环保实例的忧思 二、研究对象的限定 三、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环境公益诉讼概说 第一节 环境公共利益的内涵 一、“利益”的内涵 二、“公共”的内涵 三、“公共利益”的内涵:两种观念的比较与选择 四、环境公共利益的内涵 第二节 侵犯环境公共利益之行为:类型化考察 一、公害:对环境公共利益的直接侵犯 二、环境侵害:对环境公共利益的间接侵犯 三、公害与环境侵害之比较 第三节 侵犯环境公益的司法救济:环境公益诉讼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内涵探讨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描述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追求 第二章 美国原告资格理论的三重追问及其解答 第一节 美国原告资格的内涵追问 一、“对抗性”:案件一争议条款的本质特征 二、“对抗性”:正当性基础探求 三、原告资格的宪法内涵:原告与诉争案件之间的利害关联的描述 第二节 美国原告资格的功能追问 一、“预防滥诉”说及其分析 二、“三权分立”说及其分析 三、“热心辩护”说及其分析 四、原告资格功能的纯化 第三节 美国原告资格的性质追问 一、诉讼要件与本案要件:含义和区别 二、美国原告资格的定性之争:“本案要件”抑或“诉讼要件” 三、采纳“诉讼要件”说:基于逻辑推理与价值选择的结果 第三章 美国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分析与批判 第一节 美国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兴起与完善 一、诉讼形式(fornl of action):代行原告适格规则之职 二、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兴起:布兰代斯大法官之功 三、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完善:弗兰克福特大法官的贡献 第二节 美国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本质:纠纷解决模式的阐释与捍卫 一、纠纷解决模式的含义 二、纠纷解决模式的特征 三、美国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纠纷解决模式的阐释和捍卫 第三节 管制扩张下的传统原告适格规则 一、管制扩张对传统司法作用的影响 二、管制扩张下美国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现实困境 三、管制扩张下美国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理论缺陷 第四章 美国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实践考察 第一节 从“法定权利”标准到“法定利益”标准:原告资格的初步扩张 一、FCC v.Sanders Bros.案:法定司法审查中代理原告的承认 二、Stark v.wickard案:非法定司法审查中代理原告的承认 三、1946年《行政程序法》:“法定利益”标准的集大成者 四、“法定利益”标准的简要评价 第二节 从“法定利益”标准到“事实上损害”标准:“准公权模式”的形成 一、“事实上损害”标准的提出:数据处理案及其判决要旨 二、双重标准与单一标准:数据处理案简析 三、“事实上损害”标准:简要的评价 第三节 从“事实上损害”标准到“三要件”标准:“私法模式”的部分复归 一、司法克制:“三要件”标准诞生的“推进器” 二、从“福奇谷”案到“鲁坚”案:渐行渐严的“三要件”标准 三、私法模式原告适格规则的复归:“三要件”标准的本质透析 第四节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适格规则:徘徊于宽松与严格之间 一、“环境十年”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宽松时期 二、斯卡利亚大法官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寒冬” 三、Laidlaw案: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新“春天” 第五章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理论辩护 第一节 美国限制原告资格扩张的理论依据及其批判 一、“三权分立”说及其批判 二、“经济人”假说及其局限 三、“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及其批判 第二节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理论证成 一、“私人检察总长”理论 二、环境公共信托理论 三、共和主义理论 四、三种理论的甄别:择其善者而从之 第六章 他山之石: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借肇意义 第一节 我国原告适格规则的现状描述与缺陷分析 一、我国民事诉讼原告适格规则 二、我国行政诉讼原告适格规则 三、我国原告适格规则的本质:纠纷解决模式的表达 四、圆凿方枘:环境公益诉讼视域下的我国原告适格规则 第二节 美国经验与我国原告适格规则的完善 一、我国原告资格的概念选择 二、“热心辩护”:我国原告适格规则的功能定位 三、“好事者”标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理想选择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研究/比较环境法文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亮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20251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89 |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外国及港澳台法律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2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971.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1 |
| 宽 | 169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