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猫头鹰学术文丛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画过猫头鹰的图案。编者选取其中的一幅,作为丛书的标志。

我们渴慕智慧,我们祈求新声。这便是“猫头鹰学术文丛”的由来。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分册。

内容推荐

在作者的感觉里,鲁迅是一个“醒着的人”。“感到中国还有一个醒着的人,我的心里多少感到踏实些。”所以他称鲁迅为“中国文化的守夜人”。

守夜人有守夜人的价值。在夜里,大家都睡着,他醒着,总算中国文化还没有都睡去。中国还有文化,文化还在中国。作者通过对鲁迅与中国文化、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富有说服力地阐发了鲁迅作为“中国文化的守夜人”的独特价值。

目录

自序

 鲁迅与中国文化

 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附录

 中国现代中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

 中国文学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试读章节

如果说20世纪20年代的鲁迅研究主要是鲁迅作品(主要是小说作品)评论的年代,如果说从30年代左翼知识分子的鲁迅研究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主要是鲁迅思想研究的年代,那末,从“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的鲁迅研究则主要是对鲁迅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进行研究的年代。在这个时期,不论是对于鲁迅与外国文化关系的研究,还是对于鲁迅与中国古代文化关系的研究;不论是对鲁迅具体作品的艺术分析,还是对鲁迅生平思想的论述,无不带有文化研究的色彩。它是把鲁迅及其作品放在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把握和了解的,这同“文化大革命”前把鲁迅及其作品放在“革命一反革命”的固定政治思想框架中进行研究有了根本的不同。在这个历史时期,鲁迅研究的成果是异常丰富的,几乎涉及到了鲁迅与中外文化的方方面面,但我认为,我们在进行这样一个课题的研究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的还是一种纯客观的线状体或流状体的文化历史观。这种文化历史观把中国文化视为一个绵延不断的线性发展链条,视为一种文化流状体,视为与我们研究者的叙述毫无关系的纯客观的历史进程,视为从古代旧文化逐渐演化为现代新文化的单一的前进性运动。它好像被别人驾驶的一驾马车,一直从古代开了过来,在五四时期卸下了车上的旧货,添上了西方的新货,又继续向当代开了过来。这种历史观不是没有一定的真理性和一定的历史价值,它在追求中国文化的发展、提高我们文化革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是有其价值和作用的,但它对文化历史的描述却是不精确、甚至是不准确的。这在鲁迅研究中产生了两类四种不同的倾向:一类是在“传统一反传统”的文化框架中产生的。按照这样一个框架,鲁迅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一种反传统的价值。他被视为结束了传统文化而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文化巨人。毫无疑义,这是有其真理性的,鲁迅在中国古代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是不容忽视的。但与此同时,它也为中国文化“断裂说”提供了理论根据。而“断裂说”是维护中国文化的独立性的,是反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种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反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意图同革新中国文化、提倡中国文化向外来文化开放的意图对于我们是具有同等价值和意义的意图。这样,中国的鲁迅研究就具有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倾向。一是高度肯定鲁迅反传统的价值和意义,把鲁迅视为一个“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传统封建文化的最伟大的文化革新家,而他们越是高度评价鲁迅及其作品的这种价值和意义,越是把鲁迅视为一个伟大的文化革新家,另外一些学者就越是把鲁迅视为中国文化的罪人,越是认为鲁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破坏作用。不难看出,迄今为止,围绕着鲁迅展开的学术论争主要是在这个文化历史模式的基础上展开的;另一类是在“继承一革新”的文化框架中产生的。在这样一个框架中,任何一个革新家都是在继承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革新的,鲁迅也是这样。在这样一个观念的基础上,我们的鲁迅研究者广泛而又深入地研究了鲁迅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继承关系,仅从这些论著或论文的本身,可以说极其有力地反驳了文化断裂说,强调了鲁迅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千丝万缕的文化渊源关系。但与此同时,在这样一些论著和文章中,我们又感到程度不同地模糊了鲁迅文化革新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研究者往往与鲁迅本人取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视角。例如,鲁迅终其一生都坚持着对孔子思想的批判,而在我们强调鲁迅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渊源关系的文章中,鲁迅似乎更是一个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承者,二者根本的对立关系被淹没在大量相同或相似观点的叙述中。正是由于这种“继承”性研究所不能不具有的弊病,使部分研究者感到鲁迅还是守旧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有着过多的依恋和保留。他们把鲁迅思想仅仅视为“历史的中间物”,从而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鲁迅思想,鲁迅的思想已经过时,对于我们已经不具有先进性和革命性。实际上,这些矛盾都发生在我们的文化历史的观念中。我们把所有的文化学说或文化现象都按照一种历史的顺序排列起来,从而把文化的历史构造成了一个仅仅有历时性关系而没有共时性关系的流状体。我认为,我们要克服当前鲁迅研究中的这诸种矛盾,首先要从思考我们的文化历史的观念人手。P1-3

序言

有一种猛禽,古时名“枭”,俗称“猫头鹰”。它习性古怪:黑夜活动,白昼栖息;即便睡去,也睁着一只眼睛。这独异的生活方式,使它拥有了与众不同的目光和视野。猫头鹰飞翔时悄无声息,偶尔发出一两声怪叫,难免令人惊悚。

在希腊神话中,它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画过猫头鹰的图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幅,作为丛书的标志。

我们渴慕智慧,我们企求新声。这便是“猫头鹰学术文丛”的由来。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猫头鹰学术文丛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富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9315
开本 32开
页数 3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2-03-01
首版时间 2002-03-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