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经典石器/民间经典文化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石器,是一种最古老、使用历史最长久的工具。从人工石器出现到西侯度石器,原始人类在制作石器方面已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保守地说中国人制作使用石器的历史至少在二百万年以上。

本书将为大家介绍农用石器、粮食加工石器、炊灶石器、餐饮石器、坐卧石器等众多种类的中国经典石器。

内容推荐

数百万年的石器,数不胜数,记不胜记,本书在记述时,遵循了这样几个原则:一、近现代民间仍在流传使用的石器。那些近现代已不使用的古代石器如农器、兵器和缝纫石器等不列入本书内容。二、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石器。那些实用性不强的石器如观赏、装饰石器,以及不是独立成“器”的建筑用石器都没有选人。三、具有“经典性”和“普遍性”。基于这一点,那些虽具实用性但使用并不普遍的石器,如石梳、石笄、石耳勺、石面具、石笛、石箫、石棋以及石棺、石椁等,本书亦一并舍弃。

目录

久远的石器/001

一 农用石器

 石磙/003

 压地磙子/014

 砘子/019

 耢石/023

二 粮食加工石器

 石磨/029

 石碾/051

 石砻/059

 石碓(石杵臼)/063

三 炊灶石器

 石灶器/075

 石炊器/082

四 餐饮石器

 石餐器/091

 石酒器/092

 石茶器/096

 石烟器/099

五 坐卧石器

 石床/105

 石枕/107

 石椅/109

 石礅/110

 石座/111

 石凳/114

六 盛放石器

 摆放石器/119

 盛贮石器/127

七 文房石器

 石砚及石墨盒/137

 石水丞、石水注、石砚滴/141

 石砚屏与石墨床、石臂搁/142

 石镇纸/143

 石笔架/144

 石笔筒、石笔海与石笔插及石笔船、石笔床、石笔盒、石笔挂/145

 石笔洗与石笔掭/147

 石印章与石印盒/148

八 健身医疗石器

 健身石器/155

 医疗石器/159

九 其他石器

 石槽/167

 上(下)马石/170

 拴马桩门74

 捶布石/179

 磨刀石/183

 石夯/188

 石灯/193

 石磬/195

后记/201

试读章节

现代已很少用石砭了,与石砭形状相近的医疗石器有点石针等,将其烧热,蘸配好的药液刺激一定的穴位,据说可治疗风湿、寒热诸症。

石熨石

石熨石是做石熨治疗的石制器具,即用热石或冷石刺激人体穴位或病灶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叫石熨,石熨所用器具即石熨石,是光滑石片或卵石,大小不一,用质地细腻的高档石料磨制而成。

石熨疗法是将石头及药物直接熨敷到人体穴位、疼痛处或其周围,借助药物功效及温度的物理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法。主要有冷熨和热熨两种方法.冷熨法是将低于人体温度的石头作用于人体,促使人体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慢,流量减少,从而起到降温、止血、镇痛、控制炎症等作用。对于扭伤和跌伤等外伤性肿胀、剧痛,某些关节炎和浅表皮肤炎症的初期或急性期表现为红肿热痛.高热或中暑,鼻血不止以及提神醒脑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热熨法是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石头作用于人体,促使人体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达到消除慢性炎症、止痛、去肿、加速痊愈、舒缓肌肉痉挛、松弛神经、改善筋腱柔软度的效果。石熨石加热有火热和水热两种办法,火热是将石熨石放火中直接加热;水热是将石熨石放热水中加热。运用石熨不管冷熨热熨,都要在皮未破、脓未聚时使用,皮破脓聚时石熨反而会加重病情,这时只有用砭石之针破皮去脓方可。另外热石熨还可用于冬季人体血流不畅引起的腰背疼痛以及手脚的取暖等。

现在医疗界不断对石熨疗法进行研究,开发出了石熨养生床、椅、坐垫等,通过电热能来控制石床面或石坐垫的温度,以此缓解精神紧张、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达到独特的保健功效。

石拔火罐

石拔火罐是用上好石料加工而成的医疗用拔火罐,有大有小,大小配套。拔火罐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拔火罐方法有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和刺血拔罐法等。

石刮痧板

石刮痧板是用玉石、玛瑙石等高档石料加工而成的刮痧器具。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通过刮痧板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刺激经络、穴位,达到活血化淤、疏通经络、行气止痛、清热解毒、健脾和胃、调和阴阳、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增强皮肤渗透性、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的功效。可以治疗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常用的石刮痧板有半圆形、鱼形、肾形、椭圆形、长方形、三角形、S形及多功能刮痧板等,只要边缘圆滑,什么形状的都可以。

刮痧的手法有十几种,基本的方法是手拿刮痧板,板与皮肤成45度到90度,在相关部位从上向下、从内向外反复刮拭,直到刮得皮下出血凝结成像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病毒也就随汗液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P161-163

序言

博大的民间,深邃的民间

——“民间经典文化书系”总序

孟宪明

我们常常感叹:当鬼子入侵、政府空缺的非常时期,老百姓的日子竟仍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生儿育女,喜迎吉拜,一个环节都不缺少。它究竟靠的是什么力量?

我们常常感叹:朝代更替,江山易主,甚至外族在中国建立起政权,譬如元代宋、清代明,也竟然不能改变老百姓惯常的生活习俗和处事态度。它究竟靠的是什么法宝?

我们常常感叹:当一个日月经天般的人物坠落民间,当一个龙心虎胆般的英雄退人田垄,他怎么医治好委顿的意志和滴血的情感,最终再次跃入历史的天空?

民间!

民间是一个极其深广的词汇,不仅仅是因为它给我们博大且深邃的感觉,更因为它有博大且深邃的系统。漫长的农业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民间文化,也创造了民间文化完整意义上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仅仅借此,便可进行有效的运作和创造!它的系统,体现在老百姓仪式般的日常生活和絮语般的日常话语中。民间有多大,它的系统就有多大。如果我们把经典(或者叫“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作一比较,就会对回答上边的问题有一个不小的启发:

经典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文字,民间文化的基本载体是

语言

经典文化的传播媒介是典籍,民间文化的传播媒介是口耳。

经典文化的传播方式是阅读,民间文化的传播方式是说听。

经典文化的(传承)对象是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民间文化的(传承)对象是下层社会和老百姓。

经典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经国安邦、治世救民,是官文化;民间文化的主要内容是退让谦和,吃饭穿衣,是民文化。官文化是显文化,闪亮锋利,耀眼夺目,因此显得有些薄;民间文化是隐文化,和风入林,不着冷暖,因此显得有些厚。官文化是阳刚文化,硬,强调的是“治”:民文化是阴柔文化,软,奉行的是“活”。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成长中发现两种文化的变化:孩童时,不自觉地接受着民间文化,看戏,赶庙会,说民间俗谚。一旦上学识字,就开始不知不觉地疏远民间文化而亲近经典文化。随着学历的增高,他对于民间文化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疏远甚至越来越反感越不以为然。可是等到他再往上长,长到能够冲破教育的藩篱进入自我阶段的时候,到了他不再有狮子般雄心的时候,他便又开始喜欢和谈论民间文化。念叨他儿时的看戏,缅怀他家乡的庙会,津津乐道于自己的故园热土,甚至那些年轻时讨嫌的“让人得便宜;善管不如善推;不做高官不害怕,不享荣华不受惊”等格言谚语也被再次捡起并喋喋不休起来。

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来看两种文化的消长:当其事业如日中天、飞黄腾达时,必喜外王内圣之经典文化。当其事业大受挫折、落败民间,不得不蛰伏田垄、不得不改变时,必嗜休养生息之民间文化。当然,当岁月淘洗尽经世的浮华,智慧丰盈起饱胀的理想,他自会再一次高升于历史的天空大放异彩。可再一次升空等同于往昔的光耀吗?

作为一个体系,民间文化是独立的、完整的存在,并不是经典文化的补充和附庸。它的知识系统,它的“三分治,七分养”的医疗经验,它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的务农谚语,它的“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的知识总结,到今天也仍然如坻如屿。它的价值系统,它的“能吃锅(过)头饭,不能说过头话”的警策,它的“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的劝慰,它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善意提醒,到今天也仍然葆有青春。更重要的是,那些被称作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元意识”的文化存在,像爱国爱家的“地母意识”、天清地浊的宇宙意识,就深植于女娲造人和盘古开天的神话之中。查一查我们传统节日的起始,哪一个不是产生于民间文化的源头之中?宽容,忍让,内敛,是民间文化最为突出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存在。生活,生产,生育,是民间文化最为质朴也最具智慧的生存观念和发展方略。

作为一个体系,民间文化确有对经典文化的补充和滋养作用。甚至可以说,它和经典文化的许多内容具有同构性。乡民们相见时必问的“吃罢了吗”,“跟前几个(男孩儿)”,不正是对“食色,性也”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具体表演吗?乡民们教育孩子的“人大不值■(“一个”的合音),驴大卖钱多”,不是对“满招损、谦受益”的直接阐释吗?正因为具有这么多的同构,两种文化才能相互认同和尊重,才能和谐相处、和平发展,才能创造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美好生活。

常常是这样的可悲:当我们意识到某种文明的重要性的时候,这种文明已经死去或者正岌岌可危。面对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着全球化的汹涌涛声,我们数千年来创造的整体意义上的民间文化将被席卷而去。我们已经走出或正在走出温馨的家门,已经踏上或正在赶踏茫然的不归之路。我们富裕着,我们也贫穷着。好在人是有自省能力的动物!他发现了历史的不完整性,发现缺少了老百姓纷繁生活的历史是不完整的历史。于是有了法国的年鉴学派,有了年鉴学派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和民众中蕴涵着民族历史的高度概括。他发现了文化的不完整性,发现没有民间文化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于是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有了对于民间文化保护的全球联动。

“民间经典文化书系”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体现,也是我们不揣冒昧、勇敢前进的小组行动。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技艺,民间知识,民间节庆,民俗活动……独特的场所和空间,甚至那延续了数千年的简捷的游戏方式,都属于本“文丛”关注的内容。

经者,书也;典者,范也。经典者,可为典范之经书也!民间文化,绝多无载!之所以称之为经典,皆因其数千年垂范世间,人共效法,实为民间的不经之典!能为此竭尽绵薄,真可谓三生有幸!天高云淡,日丽风和,该是胸中激荡着平静的时候了。不要指责牢骚,不要顾影自怜,所要的只是睡梦中也睁着一只眼睛的文化警觉和忍痛不响的艰辛劳作。愿与朋友们共勉!

丁亥秋月于豫州蛟龙窟

连晴三日,碧空如洗。丽日西斜,

鹊唱如歌,有欣然前行之慨!

后记

最终完成这本书稿的时候,我却未感到丝毫的轻松。两年前,主编把这本书的写作任务交给我,说目前中国还没有一本研究石器的专著,这本书将会是拓荒之作。我很兴奋,充满信心地接受下来。但是,真正面对积淀数百万年、极其丰富深厚的石器文化的时候,我不禁有些茫然了,不知该从哪里着手。思考再三,我从中选取了一个点,于是就有了今天这本小书。即便如此,由于自己学识有限,书中还是存在缺憾和谬误。但是不管如何,我终是遵主编之命,在这片到处掩盖着宝藏的荒原上勇敢地铲起了第一锨,挖到的是不是宝就让读者去评判吧,我总是尽自己力了。

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人的指导和帮助,有专家学者,亦有亲朋挚友,如单占生先生、王国钦先生、孟宪明先生、霍清廉先生、娄扎根先生、王静女士等,恕不一一列出,在此一并深表谢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经典石器/民间经典文化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淑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52311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6.2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0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