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可思议的判决/酷科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很多西方法律的经典故事。法律是关于逻辑和雄辩的,更是关于正义的。

可有些正义的逻辑却常常让你大跌眼镜、出人意料。

本书的故事就属于此类。

内容推荐

谁都不想惹上官司或被投入监狱,当然,你最好也不要想着把别人送上法庭。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一下世界各国有趣的法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一些通用的规则。在原始部落中,未经猎人的同意,谁也不会拿走受伤的猎物。过了数千年,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你不能随便拿别人的钱包,否则,那就是偷窃了。

简单的规则显然不能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在不同的国家里,法律可能会稀奇古怪,但结果总要让人心服口服才行,这就是法官和律师的本领了。在法庭这个神圣的地方,每天都会发生一些事情。让我们透过这个地方,观察一下世间百态吧。

目录

你有权保持沉默

比自由更可贵的东西

夏威夷的椰树为何不结果?

黑白战争

皇帝打官司还会输?

千万别惹法官们

国旗保护侮辱它的人?

死刑可以取消吗?

名人的日子不好过

第一个吃香蕉的人

你来做法官

参考资料

图片索引

试读章节

沉默权并不是美国人的专利,早在17世纪,沉默权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最出名的是17世纪发生在英国的一件事。那时,英国国王是查理一世,他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砍头的国王,在历史课本中都会提到这个人物。

当然,客观地来说,查理一世并不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昏君。他相信君权神授,只是把王权看得太重了一些,但个人生活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可惜生不逢时,遇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本来查理一世最后还有机会活命,他失败以后,很多大贵族并不想要他的命,但克伦威尔及其狂热的支持者却不放过他。据说,查理一世临死时仍旧保持了作为国王的尊严。

直到今天,很多英国人认为查理一世之死是一个悲剧。如何评价查理一世是历史学家的工作,不过,沉默权倒是和查理一世的政治理念有点关系。英国长久的传统观念认为,法在王上,国王也要守规矩。但查理一世不理这套,他要让英国相信,王在法上,对敢于污蔑王权的言论,他是决不放过的。

1639年,书商约翰·李尔本贩运书籍时,遇到了政府搜查,不巧的是,其中几部书有“煽动性的文字”,其实就是对查理一世的统治表示不满的一些言论。不幸的李尔本被抓了起来,戴上了“贩运禁书”和“煽动反政府邪说”的罪名,被押往伦敦,接受审判。

在英国的古老传统中,只要是法律没有禁止去做的事,都算是合法的。李尔本非常清楚,英国的习惯法里并没有关于什么是“禁书”这一条,所以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既然没有罪,当然就不必认罪。对英国人来说,除了对上帝的自愿忏悔之外,任何人都不必向其他人低头认罪,或被强迫证明自己有罪。有了这种底气,面对威风凛凛的皇家大法官,李尔本虽然只是一介平民,却也是毫无惧色,他坚决不回答任何问题,也不承认自己有罪。官司就这样僵持着,法官无计可施,恼羞成怒,放下案子不管,先给李尔本戴了个“藐视法庭”的罪名,决定对他施以鞭刑,给这个家伙一点颜色瞧瞧。

李尔本被拖到伦敦塔下的广场上,鞭子一下下地打在李尔本的身上,惨叫声响彻整个广场。遍体鳞伤的李尔本并没有屈服,他一边惨叫,一边痛斥法庭的不公。围观的市民则看得目瞪口呆。在得知事情的经过后,民众们变得越来越愤怒了。难道国王的法庭就能随心所欲吗?人的尊严去哪里了?没有犯罪为什么还要受到惩罚?大批民众包围了行刑的官吏,抗议这种暴行。

P6-7

序言

在传统思想中,科普书的典型特点就是一本正经地介绍科学知识。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会加些调料,但充其量,也不过是给那些科学知识裹上了一层“糖衣”而已。当然,这样的科普书也仍有其价值,不过,似乎近年来读者已经不是很多了。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流行起一类有时也打着“科普”旗号,但实际上主要是在讲一些神秘离奇内容的书,像地球人来自金星或火星,麦田怪圈的传奇,外星人与金字塔或UFO等等,而且,这些书在书店中还经常被放在“科普”专架上。许多严肃的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会将这类书归人“伪科学”之列,但显然这类书的销量却很不错。如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似乎更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而且阅读起来相对轻松。

近年来还有一些更带有文化性,带有一些新的人文研究前沿观念的“科普书”,可惜的是,它们大多偏高深了些,主要是面向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与一般读者还有相当的距离。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套丛书显然成了一种新的科普类型。初看上去,它们与近来出现的非常重视可读性与时尚感的科学松鼠会的新作《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有些相似,但细读起来,会发现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不是多人的文集,而是个体在以一种开放的形式,以一种贴近生活的“人话”(相对许多不说日常语言的科普作品,这里的“人话”一词显然是褒义的),在许多直接或间接涉及科学的话题中和读者闲聊。不过,这种闲聊,却在带有趣味性、可读性的同时,避免不了被看做是“伪科学科普”的不科学。

这几本书从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分为科学史、传播学、法学、前沿理论、心理学等主题,但在讲述相关的故事时,却又不受学科的约束,只要是有关联性的内容,都放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结构。此外,其中的很多故事和理论都没有定论,有的甚至会有两种相反的观点并存其中,让读者去思考判断;也让读者意识到,即使是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也经常是复杂而无定论的。

正是在这种开放的、有趣的闲聊中,又渗透着某种人文的观念,使得书中的叙述更加打破常规而不只拘泥于传统科普作品的话题。阅读过后,无论是对于青少年读者,还是对于成人读者,至少有这样几个效果:一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不一定是知识);二是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是有助于培养一种开放的、怀疑的,兼有科学与人文双重优点的思维方式。

几年前,侯歌曾在清华大学随我读科学传播方向的研究生,他是一个很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在这几本书中,他也有意识地将科学传播的前沿理论付诸实践。我认为,这样的尝试是有价值的。它们完全可以作为科普图书的发展中一种更接近读者的新类型。

刘兵

2009年5月6日于清华大学荷清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可思议的判决/酷科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80858
开本 16开
页数 1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11.05-49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8: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