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
这本书中探讨的就是这个时代发生、发展及其可能演变的内容。书中不仅探讨了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政治,还探讨了互联网及其这个时代诞生以来的政治影响。书中研究的很多议题,一部分在中国的当下社会已经展开并呈现出燎原之势,一部分是发达国家的政治体验与社会经验,虽然在中国尚未完全发生或者是以不同的形式在萌动,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参照。
| 图书 | 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新闻传播学新视界译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 这本书中探讨的就是这个时代发生、发展及其可能演变的内容。书中不仅探讨了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政治,还探讨了互联网及其这个时代诞生以来的政治影响。书中研究的很多议题,一部分在中国的当下社会已经展开并呈现出燎原之势,一部分是发达国家的政治体验与社会经验,虽然在中国尚未完全发生或者是以不同的形式在萌动,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参照。 内容推荐 《互联网政治学》研究了新传播技术对政党与选举、压力集团、社会运动、地方民主、公共机构和全球治理的影响。本书还分析了持续性的和争议性的政策问题,这包括数字鸿沟,互联网自身的治理,监视、隐私与安全之间的张力,互联网媒体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本书采用比较性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美国、英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大量案例。写作风格清晰而易于理解,这本最新的极具复杂性的理论书籍,揭示了互联网对我们如何“从事”政治以及如何理解政治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目录 总序 陈卫星 序言 杜骏飞 致谢 第一章 导论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章 互联网政治:一些概念工具 第三章 网络逻辑:互联网政治的前历史发展 第四章 互联网的连接、融入和数字鸿沟 第二部分 制度 第五章 社区、协商和参与——电子民主 第六章 利益集团与社会运动——电子动员 第七章 政党、候选人与选举——电子竞选 第八章 行政部门与管理机构——电子政务 第三部分 问题与争议 第九章 构建全球信息社会 第十章 互联网治理的兴起 第十一章 监视、隐私与安全 第十二章 互联网媒体的政治经济学 第十三章 结论:互联网政治的未来 附录:图、表、例 参考书目 索引 译者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新闻传播学新视界译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英)安德鲁·查德威克 |
| 译者 | 任孟山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05731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52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70 |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75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9 |
| 宽 | 166 |
| 高 | 2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9-7532号 |
| 版权提供者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