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
内容
编辑推荐

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是安全工程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两大就业方向。2007年11月22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青岛召开第十批新职业信息发布会,安全评价师已正式成为国家的一种新职业。本书充分考虑了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评价人员的共同需求,融合了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两部分交叉知识体系,同时考虑到这两部分知识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编者多年从事安全工程教学和安全评价实践的经验,在书中不仅涉及必要的理论基础,更针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内容推荐

本书以安全系统工程和安全管理工程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为指南,集我国目前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工作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12章,总体可分为2大部分,前6章为安全管理知识,后6章为安全评价知识,二者循序渐进、互为补充。第1章和第2章主要介绍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发展。第3章主要介绍工伤事故的分类、统计、上报、处理等相关知识。第4章介绍了安全管理中法制的应用。第5章介绍了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与行之有效的几种安全管理手段。第6章介绍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第7章简介当前的安全评价状况。第8~10章介绍了安全评价的三大主要内容:危险源辨识、危险度评价、安全对策措施。第11章介绍了安全评价结论书写的要求及要领。第12章介绍了安全评价技术文件及评价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处理。

本书在充分阐述安全管理、安全评价领域最新理论和技术及实用知识的同时,也融注了编者多年来从事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及安全评价实践的经验。本书可作为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评价人员及安全生产领域工作者的培训教材和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 安全管理概论/1

 1.1 基本概念/1

1.1.1 安全与风险/1

1.1.2 事故与职业病/2

1.1.3 安全管理/3

 1.2 安全管理的形成及发展/6

1.2.1 安全管理的形成及发展概述/6

1.2.2 我国安全管理简史/7

 1.3 安全管理现代化/9

1.3.1 管理现代化的概念/9

1.3.2 现代安全管理的内容/10

1.3.3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观念/11

1.3.4 现代安全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的比较/12

第2章 安全管理原理/13

 2.1 事故致因理论/13

2.1.1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过程/13

2.1.2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15

 2.2 事故预防理论/22

2.2.1 海因里希法则/22

2.2.2 3E原则/23

第3章 事故管理/24

 3.1 伤亡事故分类/24

 3.2 事故统计与分析/26

3.2.1 工伤事故的认定/27

3.2.2 工伤事故统计/28

3.2.3 常用的事故统计分析法/31

3.2.4 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方法及主要内容与指标/35

 3.3 伤亡事故报告与调查/39

3.3.1 伤亡事故上报制度/39

3.3.2 伤亡事故调查制度/41

 3.4 伤亡事故分析与处理/45

3.4.1 伤亡事故分析/45

3.4.2 伤亡事故处理与结案/47

附录:沪东“7·17”特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49

第4章 安全法制管理/55

 4.1 职业安全卫生法的产生及发展/55

4.1.1 职业安全卫生法概述/55

4.1.2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立法概况/56

 4.2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57

4.2.1 安全法规的制定依据及其作用/57

4.2.2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的构成/58

4.2.3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规的核心内容/58

 4.3 职业安全监察/65

4.3.1 职业安全监察的基本原则/65

4.3.2 职业安全监察程序/66

4.3.3 职业安全监察主体/68

第5章 安全生产管理实务/71

 5.1 安全管理体制/71

5.1.1 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71

5.1.2 企业安全管理体制/75

 5.2 安全生产责任制/76

5.2.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性质和内容/76

5.2.2 企业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77

5.2.3 有关职能科室的安全职责/80

 5.3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81

5.3.1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意义/81

5.3.2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订的原则、依据及范围/81

5.3.3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83

5.3.4 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注意事项/83

 5.4 安全教育制度/84

5.4.1 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84

5.4.2 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86

 5.5 安全检查制度/87

5.5.1 安全检查的内容/87

5.5.2 安全检查的方法/88

5.5.3 如何组织安全检查/89

第6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91

 6.1 概述/91

6.1.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91

6.1.2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势在必行/92

6.1.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的作用/93

6.1.4 我国已具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条件/94

 6.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简介/94

6.2.1 基本原理/94

6.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内容要求/95

 6.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策划与建立/101

6.3.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过程/101

6.3.2 领导决策和准备/101

6.3.3 组织安排、制订工作计划/102

6.3.4 人员培训/103

6.3.5 初始状况评审/103

6.3.6 制定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管理方案/104

6.3.7 确定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能/105

 6.4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106

6.4.1 文件的策划/106

6.4.2 文件的作用与特点/107

6.4.3 文件的编写原则/108

6.4.4 职业安全健康手册的编写/109

6.4.5 程序文件的编写/110

6.4.6 第三层次文件的编写/111

 6.5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111

6.5.1 运行/111

6.5.2 内部审核/114

6.5.3 管理评审/115

 6.6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审核/115

第7章 安全评价概述/118

 7.1 安全评价相关概念/118

7.1.1 基本概念/118

7.1.2 安全评价的定义/119

 7.2 安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19

7.2.1 安全评价的目的/119

7.2.2 安全评价的意义/120

 7.3 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分类/121

7.3.1 安全评价的内容/121

7.3.2 安全评价的分类/121

7.3.3 安全评价与“三同时”的关系/123

 7.4 安全评价程序/123

 7.5 安全评价依据/125

7.5.1 法律法规/125

7.5.2 标准/126

7.5.3 风险判别指标/126

 7.6 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127

7.6.1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127

7.6.2 我国安全评价现状/129

 7.7 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130

7.7.1 安全评价原理/130

7.7.2 安全评价的原则/134

7.7.3 安全评价的限制因素/136

第8章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评价单元划分/138

 8.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38

 8.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138

8.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138

8.2.2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140

 8.3 固有危险的辨识/141

8.3.1 物质危险的辨识/141

8.3.2 生产过程危险的辨识/142

 8.4 重大危险源辨识/144

 8.5 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则/147

 8.6 评价单元及其划分/147

8.6.1 评价单元/147

8.6.2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148

第9章 安全评价方法/150

 9.1 安全评价方法概述/150

9.1.1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150

9.1.2 安全评价方法选择/152

 9.2 安全检查表分析/153

9.2.1 目的/154

9.2.2 不同类型的检查表/154

9.2.3 编制程序及应用说明/155

 9.3 预先危险分析/157

9.3.1 目的/157

9.3.2 分析步骤/157

9.3.3 分析的要点/158

9.3.4 所需资料/158

9.3.5 预先危险分析的几种表格/159

9.3.6 适用范围/159

9.3.7 示例/159

 9.4 故障假设/检查表分析/160

9.4.1 目的/160

9.4.2 评价的结果/160

9.4.3 所需资料和条件要求/160

9.4.4 分析步骤/160

9.4.5 示例/160

 9.5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164

9.5.1 目的/164

9.5.2 评价方法介绍/164

9.5.3 所需资料/166

9.5.4 分析步骤及技术关键/166

 9.6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68

9.6.1 方法介绍/168

9.6.2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170

9.6.3 方法实例/170

 9.7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171

9.7.1 总则/171

9.7.2 评价原则/171

9.7.3 评价程度/171

9.7.4 评价方法/171

9.7.5 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及计算方法/172

 9.8 危险指数评价法/173

9.8.1 目的/173

9.8.2 所需资料/173

 9.9 危险度评价法/174

 9.10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175

9.10.1 目的/175

9.10.2 评价计算程序及用表/175

9.10.3 计算说明/178

 9.11 概率危险评价技术/198

9.11.1 概述/198

9.11.2 应用范围/198

9.11.3 评价步骤/199

9.11.4 应用分析/199

9.11.5 Canvey岛危险评价/200

第10章 安全对策措施/203

 10.1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则/203

10.1.1 安全对策措施基本要求/203

10.1.2 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203

 10.2 安全对策措施概要/204

 10.3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205

10.3.1 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的对策措施/205

10.3.2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208

10.3.3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221

10.3.4 机械伤害防护措施/232

10.3.5 其他安全对策措施/239

10.3.6 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243

 10.4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250

10.4.1 建立制度/251

10.4.2 完善机构和人员配置/252

10.4.3 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252

10.4.4 安全投入与安全设施/253

10.4.5 实施监督与日常检查/254

10.4.6 事故应急预案/255

第11章 安全评价结论/256

 11.1 评价结果与评价结论的关系/256

 11.2 评价结论中的逻辑思维方法的应用/256

 11.3 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256

 11.4 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257

11.4.1 评价结论分析/257

11.4.2 评价结论一般内容/258

11.4.3 评价结果归类及重要性判断/258

第12章 安全评价技术文件及评价过程问题分析/259

 12.1 安全评价资料、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原则及方法/259

 12.2 其余技术文件说明/260

 12.3 安全评价过程常见问题分析/260

12.3.1 前期准备阶段常见问题分析/260

12.3.2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阶段常见问题分析/262

12.3.3 安全评价单元划分阶段常见问题分析/263

12.3.4 定性、定量评价阶段常见问题分析/264

12.3.5 风险控制和对策措施阶段常见问题分析/265

12.3.6 评价结论阶段常见问题分析/266

12.3.7 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常见问题分析/266

参考文献/26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洪德//石剑云//潘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223887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2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92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