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又名对联。这本由杜华平著的《楹联(谐和之美)》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引起兴趣、引发思考,主要从现代生活需要的角度反思楹联的存在价值。第二部分是基础知识,由浅入深讲解各层次知识。其中第四、五章属于基本规则,写得细致而简要。第六章是根据传统“对格”总结“对法”,是本书较有特色的部分。第三部分为本书重点,根据对联的文体特性总结对联的评价标准,是一般楹联书中所没有的。第四部分按体类介绍了楹联发展史,重点通过名联的讲解介绍各体的传统特点,提示写法。
图书 | 楹联(谐和之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楹联又名对联。这本由杜华平著的《楹联(谐和之美)》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引起兴趣、引发思考,主要从现代生活需要的角度反思楹联的存在价值。第二部分是基础知识,由浅入深讲解各层次知识。其中第四、五章属于基本规则,写得细致而简要。第六章是根据传统“对格”总结“对法”,是本书较有特色的部分。第三部分为本书重点,根据对联的文体特性总结对联的评价标准,是一般楹联书中所没有的。第四部分按体类介绍了楹联发展史,重点通过名联的讲解介绍各体的传统特点,提示写法。 内容推荐 1932年清华大学国文系招生,试题仅两道,其一为“对对子”。命题者是国学大师陈寅恪,他说:对子(即对联)形式简单,但涵义丰富,与汉语言文学的特性密切相关,入学者都应该能懂会写。为什么这样说? 1933年,另一位国学大师梁启超,因家庭遭遇不幸,情绪低落,为自我排遣而玩起了对联。他说:好的对联,“能令人起无限的美感”。此话怎讲? 对联规则简单易学,但有的仅两句话,有些百余字,还有的千余字。可以很古雅,也可很明快。可以像诗词,也可类似格言。怎样区分等次?怎样才能写出上好的对联? 杜华平著的《楹联(谐和之美)》带你领略对联文化,指示成为对联高手的路径。 目录 引言 一、楹联的名称 二、楹联的文体特点 三、两个故事之后的思考 四、在楹联中学什么 第一章 现代生活中的楹联 一、楹联与现实生活 二、楹联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 第二章 对联的产生和演变 一、对联溯源与对联性质 二、对联的产生与演变中的文化因素 第三章 楹联的外在形态 一、两条长幅 二、横额 三、龙门对 四、长联 第四章 对联的规则(上) 一、字数齐等 二、重字的避与用 三、词性相对 第五章 对联的规则(下) 一、结构相应 二、声调相对 第六章 对法举隅 一、借对 二、交股对 三、流水对 四、边对 五、合掌对 第七章 对联的评价标准 一、工与巧 二、切题与超妙 三、典雅与白描 四、正大与深婉 第八章 楹联各体类分述 一、对联的分类和分体 二、名胜与园林联 三、祠庙联与寺观联 四、宅第联 五、廨署与行业联 六、春联 七、庆吊对联 八、嵌字联 九、长联和超长联 结语 附录:中国楹联学会《联律通则》摘要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楹联(谐和之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杜华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6914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6 |
CIP核字 | 2014149296 |
中图分类号 | I207.6 |
丛书名 | |
印张 | 2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