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在西方人文学内最活跃的文学理论及批评领域,法国批评家罗兰·巴尔特的学术影响力仍然是最大的,其他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难以企及。
罗兰·巴尔特(Ro1and Barthes,1915-1980),被认为是继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蒙田之后最富才华的散文家。在日常生活领域,巴尔特教会我们用一种崭新的、敏锐的、犀利的目光,透视和分析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饪这些“表达观念的符号体系”。
| 图书 | 文艺批评文集(罗兰·巴尔特文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时至今日,在西方人文学内最活跃的文学理论及批评领域,法国批评家罗兰·巴尔特的学术影响力仍然是最大的,其他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难以企及。 罗兰·巴尔特(Ro1and Barthes,1915-1980),被认为是继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蒙田之后最富才华的散文家。在日常生活领域,巴尔特教会我们用一种崭新的、敏锐的、犀利的目光,透视和分析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饪这些“表达观念的符号体系”。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作者1963年以前发表的部分文章和“序言”。这些文本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依据符号学理论就文学、艺术、批评等所提出的使人耳目一新的见解;二是对部分符号学理论做了简明生动的阐述,这些阐述大多结合日常言语活动和文学艺术创作的实际,所以阅读起来并不枯燥乏味。 本书预示着作者符号学研究的开始,也为其后来的多部符号学专著打下了基础。 目录 1971年序 初版序 对象世界 对象文学 波德莱尔的戏剧 失明的大胆妈妈 布莱希特的革命 戏剧服饰的病态 文字文学 如何再现古代 何种戏剧的先锋派? 布莱希特批评的任务 “想要在使我们冲动 最后的快乐作家 不存在罗伯-格里耶流派 文学与元言语活动 塔西佗与忧郁的巴洛克风格 《巫婆》 《扎齐在地铁里》与文学 工人与牧师 卡夫卡的回答 关于布莱希特的《母亲》 作家与写家 当今文学 彼此 文学与不连续性 杂闻的结构 关于罗伯-格里耶 有关符号的想象 结构主义活动 拉布吕耶尔 眼睛的隐喻 两种批评 阿谓批评? 文学与意指 术语对照表 附论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文艺批评文集(罗兰·巴尔特文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法)罗兰·巴尔特 |
| 译者 | 怀宇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11876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5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90 |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0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06-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50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6-1239号 |
| 版权提供者 | Editions Du Seuil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