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简称“中际论坛”)是源于长期以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和支持。纵观中国当代艺术30年历史,她的发展有日共睹,让世界震惊。
首届论坛的主题是:“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它的定义、特征、与西方当代艺术的关系及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系”。本书即是首届中际论坛的成果汇编。
| 图书 | 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2009中国当代艺术理论批评研讨会论文文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简称“中际论坛”)是源于长期以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和支持。纵观中国当代艺术30年历史,她的发展有日共睹,让世界震惊。 首届论坛的主题是:“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它的定义、特征、与西方当代艺术的关系及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系”。本书即是首届中际论坛的成果汇编。 目录 序言 安吉拉·白蒂斯格艺术世界中的可见性——拉希德·阿瑞安之见 安琪罗·卡巴索未来的表演性 常宁生中国当代艺术问题· 大卫·凯利尔西方艺术史今后的意义 斐珍妮东西无边界:文化经济与艺术文物世界 高名潞意派——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 耿幼壮在真实与想象之间——当代中国艺术现象 豪·福斯特媒介即市场 黄河清中国“当代艺术” 汉斯·贝尔廷全球化时代的当代艺术及艺术博物馆 黄专什么是我们的“国家遗产”? 蒋奇谷作为当代艺术的中国画 姜节泓关于“革命在继续”自白 林似竹过去的艺术:灵感与否 米娜·托玛在波士顿为罗汉着迷——奥斯瓦尔多·喜仁龙中国艺术记事 彭锋意象之路: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试探性理论 司汉在“中国古物”与“现当代艺术”之间的长廊里 沈语冰描述与规范:中国当下艺术批评话语的两种取向 泰锐·史密斯背景叙述:现当代艺术,世界趋势,中国 王春辰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艺术 王林后先锋:中国当代艺术的立场问题 王南溟 “后抽象”的过程与批评性艺术 徐冰关于现代艺术及教育问题的一封E-mail 约翰·科拉克亚洲的隐身现代主义 殷双喜 社会学前卫与美学前卫: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中的双重变奏 詹姆斯·艾金斯一种对当代美术批评的批评 朱其两个艺术史:哪些艺术才能代表中国? 朱青生 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的传统根源 周彦从中国当代视角书写英文版《中国当代艺术史》 图录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2009中国当代艺术理论批评研讨会论文文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漫兮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四川美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103285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61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50 |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1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05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8.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四川 |
| 长 | 257 |
| 宽 | 185 |
| 高 | 4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