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梁山法则成为梁山好汉一笔丰厚的遗产流传至今,十年砍柴用锋利的板斧在现代书简上刻了一条粗细不一的沟痕,它连接到了水泊梁山,诸多的弱肉强食景况暴露或隐藏于现实间,它需要历史学家重新梳理,亦需现实文人如十年砍柴者执斧细细剖析,梁山好汉告别世界已经近千年了,其梁山法则为何仍遗留于世呢?诸多的思绪,便由着《闲看水浒》清晰地浮托而出。

内容推荐

《闲看水浒》用现代的眼光揭示出了“英雄”背后的性格真相。在《水浒传》中,大宋王朝是一个腐朽的王朝。没有人是干净的,没有人是安全的。皇帝与官僚在装模作样地统治,小民与小吏在装模作样地被统治。同时每个人都有既主亦奴的双重性格。

目录

修订版序

序言

引言 对梁山说声“再见”

第一编 江湖庙堂路几重

 万事最大:排座次定名分

 粱山的“山头”

 “窝囊废”的资源整合能力

 为人做嫁衣的王伦

 假如晁盖不早死

 谈梁山公司被收购

 “二把手”的生存之道

 再无梁山栖宋江

第二编 乱世生存的技巧

 几人是干净的,几人是安全的

 基层干部不好当

 基层干部能量大

 中国商人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那些失败的生意人

 大宋忠臣黄文炳之死的警示

 文字的罪过甚于杀人放火

 统帅三军之能不如薄技在身

 官府的钓鱼执法和民间的做局

 有大功劳的三个小人物

第三编 避免黑暗伤害的智慧

 有“黑官司”则必有“躲猫猫”

 黑老大在监狱中的幸福生活

 铁牛哥哥眼中的法律

 董超、薛霸的象征意义:朝廷送人上梁山

 官军为何不如民团

 两类“吃人”的比较

 匪性和奴性的结合

第四编情欲的罪与罚

 正常的女人和爱情哪去了?

 民间歌谣与传言

 三位“二奶”的成败

 皇帝偷情是风流。草民偷情是罪过

 扈三娘: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王婆说风情的“智慧”

 顾大嫂的母性之爱

第五编 英雄的末路选择

 四条汉子的末路

 两位孤独者的友情

 黑道的规矩和武松的品牌

 李逵、悟空的顽童性格

 两大间谍的比较

 逃避的艺术

 家庭一江湖一朝廷:三位一体的罗网

 杨志的买官、卖刀与渎职

结语 天道无常谁人可替

附录 借《水浒》反思中国社会

试读章节

你看,宋江在初期,无论在郓城县,还是在江州,一路收罗的都是层次不高的人,比如矮脚虎王英以及燕顺那样的人。戴宗、花荣在早期他笼络的人中,就算综合素质相当高了。而当他上了梁山,有要取代晁盖的趋势后,特别是从三打祝家庄后,一直留心网罗朝廷的武官,比如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双枪董平、金枪手徐宁,等等。在“文革”全民评《水浒》时,这番行为被斥为“做投降的准备”——撇开“文革”时期的意识形态因素,这种评价是很到位的。如果不改变梁山的队伍构成,不但“招安大计”无人附和,就是那些不同出身,分属不同山头的各位好汉,都难以摆平。而且后期归附梁山的朝廷军官,在体制内级别越高,那么上梁山就越受宋江重视,排名也更靠前。那些早期上梁山的,比如第一拨和王伦一起的杜迁、宋万等人,第二拨跟晁盖的刘唐、阮氏兄弟等人,就几乎失去了话语权。真是“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反革命”。

排完座次后,梁山表面上处于最兴盛的时期,这也是宋江和朝廷讨价还价最好的时机,这时候如果还不被招安,如果再拖下去,各个山头的人矛盾显现出来,宋江仅仅凭自己的权谋,凭戴宗、李逵、花荣等人,是难以控制住局势的。到了那时,宋江能否说了算,都很难预测。因为不但二龙山的鲁达和少华山的史进以及桃花山的李忠更为亲近,且原梁山的林冲也有可能偏向二龙山、,除了他和鲁达有真正的兄弟情谊外,他的徒弟曹正也是从二龙山起家的。因此招安这件事,人多做不得,人少也做不得,太早做不得,太晚也做不得。

招安后宋江等人奉诏征辽,征田虎、王庆、方腊,不仅仅是朝廷利用外敌和内逆削弱梁山的力量,也可看成宋江在征战中削弱非嫡系人马。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阵亡的是梁山的“超级元老”宋万,属王伦时期的重要人物,这绝非闲笔。征方腊后,三分之二的人马阵亡,跟随宋江回东京的十二名主将(属三十六天罡)中无一人是二龙山、少华山、桃花山的人马。这十二人中,阮小七属于早期晁盖的下属,卢俊义、吴用和宋江是同盟关系,其余的关胜、呼延灼、花荣、柴进、李应、朱仝、戴宗、李逵,都是宋江真正的嫡系。宋江的嫡系阵亡比例最低,难道是偶然的吗?

其实在征方腊的过程中,各山头的矛盾已逐渐显露。李俊等人在太湖小结义,等于另立山头,早选好了退路,最后出海南下东南亚,去了泰国占山为王。杨志、林冲、鲁达在浙江,要么病死要么圆寂,武松执意要在六和寺出家,一是表明和朝廷、和宋江决裂,二是表明在当地守住与鲁、杨、林的情分,守住二龙山兄弟同生死的誓言。而燕青在征辽途中的双林镇,就设计好后路。公孙胜一直就对宋江若即若离,几次要远离梁山的山头之争,征方腊后回家修行。

真正死心塌地跟宋江回来的就是花荣、李逵、戴宗等人。等宋江、卢俊义、戴宗、李逵死后,吴用和花荣在宋江、李逵坟前上吊身亡,与其说他俩是在大树倒后害怕朝廷清算,不如说是后悔。吴用和花荣在宋江的事业中出力很大,吴用为此还背弃了晁天王,将宋江看作能依托成事的主公,最后兄弟们死的死,逃的逃。恐怕吴用根本没有勇气隐居江湖,和还苟活的梁山人交往,只有一死了之。

可以说,宋江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他可以重用自己亲信。算计别的山头的人。——尽管在口头上大家都是兄弟亲如一家。可自招安后,他到底算计不过朝廷。

一部《水浒传》,直到结束,依然可以看出梁山原先种种的“山头”。P12-13

序言

这本书很好看,新见与妙语迭出,读者一翻便知,无须作序者多嘴。作者留给我插嘴的空间是:介绍贯穿本书的一条重要逻辑——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我的介绍重复了一些已经发表的文章的内容,还有些枯燥,读者若感觉不耐烦,不妨跳过,直接阅读正文。

讨论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最关键的一个词是“血酬”。

血酬是流血拼命换来的钱。土匪军阀依靠血酬过活,正如劳动者靠工资过活,地主靠地租过活。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拼抢对象的价值。同样是卖命抢劫,抢百万富翁当然比抢贫下中农合算。在这个意义上,梁山好汉吃大户打土豪的行为,其实是在追求血酬最大化,与道德标榜并无直接关系。

拿性命换钱是否合算呢?这要做具体分析。我听到过一句口号,灾民吃大户,抢粮食,他们在旗帜上写道:“王法虽重饥难忍”。土匪抢劫,按律当斩。饥民冒死抢劫,是因为走这条路活下来的可能性更大,显然,他们觉得拼命合算。一般地说,上述计算的实质是:为了活命,可以冒多大的死亡风险?为了获得生存资源,可以把资源的需求者伤害到什么程度?这是极其古老的权衡计算,别说哺乳动物了,连爬行动物都懂。

从血酬的角度看问题,土匪和军阀都是血本家。梁山好汉的头领们也是血本家。他们的老本是武器弹药和士兵喽哕的性命,他们掠夺搜刮之所得,扣除成本之后,就是血本带来的血利。在官本位的社会里,官爵往往可以作为利益的衡量标准,作为血利的一种存在形式,于是我们看到了“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血本经营策略。

秦国曾经建立了严密的军功制度,敌人一颗首级,换取一级爵位。最低的一级是“公士”,赏赐田一顷,宅五亩。第十九级就封侯了。“关内侯”。二十级为最高级,“彻侯”。这套贵族制度,其实是血本经营中的激励机制。在这种制度的激励下,暴力团伙进如锋矢,战如雷霆,在首领的指挥下破六国,打天下。历代王朝打天下都离不开这套制度。

暴力最强者打下江山,坐了江山,然后立法定规。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这就是“元规则”,决定规则的规则。皇帝是暴力集团的头子,贵族们则是协助他打天下共同创业的股东。

最强大的暴力是如何获得的?在宋江和刘备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深刻答案。这二位都以仁慈体贴著称,在他们身上,暴力集团的成员们寄托了最佳预期,血酬收入最大化的预期,在他们的麾下卖命,可以卖个好价钱。因此,刘备和宋江无须逞匹夫之勇,他们的才干是当好一个商人,扩大地盘,获取血利,然后公平分配。这个道理,我们其实早就懂得,只是没有明确说出来罢了。试想,假如及时雨宋江和黑旋风李逵分别招兵买马,我们愿意跟谁走?我肯定跟宋江走。比较起来,宋江更善于抓住外部的机会,更能掌握内部的公正,这是领导暴力集团发展壮大的关键本领。

以上就是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及其相关制度。

我们很熟悉物物交换的逻辑,大家兜里的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我们也熟悉以劳动换取生存资源的逻辑,多数人循此养家糊口。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与这两种逻辑有什么关系呢?

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但又有所不同。

劳动本身就是生命的活动,劳动挣钱即是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不矛盾的道理之一。在以物易物的现象背后,一定隐藏着一项条件,即白拿或抢劫是有风险的,闹不好还有生命危险,交易反倒比白拿合算,这是不矛盾的道理之二。不过,一旦破产失业,到了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境地,抢劫拼命的生存机会比较大,原来不合算的选择反而合算了。这种逻辑,即以命相搏,以暴力获取生存资源的逻辑,是前两条逻辑所不能包容的。应该说,直接由这种逻辑支配的社会,肯定不是一个好社会。前边已经说过,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拼抢对象的价值,行使暴力并不能创造财富,这是破坏,不是建设。这是破坏力,不是生产力。

最后再说说这本书。

我参加过“文革”中的批《水浒》运动,写过许多评论文章,有一年我们的高中语文考试就是批《水浒》,这种经历很令人反胃。读批《水浒》的文章,在生理上就不舒服。不过,这本书我读得津津有味,常常感到眼睛一亮。我觉得砍柴选了一个贴切的解读角度,说不定还是迄今为止最贴切的角度。从这个角度解读《水浒》之类的作品,丝毫没有令人反胃的方枘圆凿之感。

但是,这只是初步的成绩,前边仍有继续解读的广阔空间。譬如,梁山好汉的座次到底是根据什么排的?更宽泛地说。历代王朝如何分封功臣?如何分配官爵?战功、山头、资格、谋略、勤勉、人缘、名望、职务、超自然能力、与首领的关系、出身和血统,等等等等,这些要素在分配中各占多大的权重?这是一个大问题。在理解中国历史方面,这个问题的地位,就好比“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千炖豆腐万炖鱼。砍柴,别上斧子,快上山吧。我们要健康。还要美味。

吴思

2004年4月20日

书评(媒体评论)

……在作者如此精细的挑剔中,不仅原本隐蔽的人物逻辑线索开始清晰,而且诸如“江湖控制术”,“规避黑暗伤害”等诸多同样困扰现代人的生存谜题,也一一经由一本老掉牙的古典名著得以展开和讨论。直至很多与厚黑学沾亲带故,与阴谋论擦肩而过、与反讽修辞沆瀣一气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类,都既令人心惊,也令人莞尔。

黄集伟

《闲看水浒》打破了此前谈论水浒囿于玩味词藻的文章学的旧有框框,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用法律、经济诸方面的眼光来审视,从出色的文字后面看出血淋淋的丛林法则和血酬定律,这是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知识结构重组、文明变革、民主自由的普世思想影响十年砍柴的必然结果。

冉云飞

何以江湖也不是清凉世界,风波如此险恶?因为江湖社会也是一个人治社会,而非法治社会。宋江们搞的依然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在一个人治社会里,暴力最强者说了算,实力最强者做老大。在人治的江湖社会里,现实社会中的暗算,背弃、腐败等现象将如影随形,不可断绝。

何兵

梁山法则成为梁山好汉一笔丰厚的遗产流传至今,十年砍柴用锋利的板斧在现代书简上刻了一条粗细不一的沟痕,它连接到了水泊梁山,诸多的弱肉强食景况暴露或隐藏于现实间,它需要历史学家重新梳理,亦需现实文人如十年砍柴者执斧细细剖析,梁山好汉告别世界已经近千年了,其梁山法则为何仍遗留于世呢?诸多的思绪,便由着《闲看水浒》清晰地浮托而出。

古清生

无论是政治生活,司法活动,经济活动乃至婚姻家庭中,读者看到的是处处不公正,处处由权和钱说了算。生存真相到底是什么?以暴易暴,决定输赢胜负的不是理也不是法,而是彼此所掌握的暴力资源,或者说是钱、权以及拳头和斧头。《闲看水浒》一书,讲了许许多多的生存智慧和实用技巧,正是这许多的“无规则”和“潜规则”一直深深地操纵着我们的实际生活,破解这些规则,对于认识社会,十分重要。

于仲达

砍柴是记者出身,又有深厚的史学与文学功底,其文字酣畅淋漓、行文如行云流水,在讲述自己观点时旁征博引,又用上很多现代语言,《水浒》中的人物与故事在他笔下变得生动活泼,常常让人在会心微笑时就读了几十页。读上几篇就感觉被带入一种情境之中,文中深意绵绵而至,似乎进入初次踏足的景区,简直想不出向前一步还会看到什么,每一转弯都充满期待。

张蕾

《闲看水浒》用现代的眼光揭示出了“英雄”背后的性格真相。在《水浒传》中,大宋王朝是一个腐朽的王朝。没有人是干净的,没有人是安全的。皇帝与官僚在装模作样地统治,小民与小吏在装模作样地被统治。同时每个人都有既主亦奴的双重性格。

陈壁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十年砍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68471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2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0
15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