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培根随笔/青少年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集。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培根的随笔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

内容推荐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文作家,他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是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随笔集》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培根随笔集》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书中内容涉及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处世之道、治家准则等,还包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建议,当然也不乏对艺术和对大自然的欣赏。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

目录

谈学问

谈美

谈旅游

谈友谊

谈父母和子女

谈逆境

谈利己的聪明

谈假聪明

谈称赞

谈虚荣

谈报复

谈大胆

谈猜疑

谈谈吐

谈真理

谈死亡

谈宗教统一

谈伪装和掩饰

谈嫉妒

谈爱情

谈高位

谈善和性善

谈贵族

谈叛乱与动乱

谈无神论

谈迷信

谈君主

谈进谏

谈时机

谈狡猾

谈革新

谈做事敏捷

谈国家的真正强盛

谈殖民

谈财富

谈预言

谈野心

谈宫廷娱乐活动

谈人的本性

谈习惯与教育

谈运气

谈放债

谈残疾

谈建筑

谈交涉

谈随从和朋友

谈荣耀和名誉

谈司法

谈愤怒

谈变迁

谈律师

谈党派

谈园林

谈消费

谈礼节和尊敬

谈结婚与独身

谈保健之道

谈青年和老年

试读章节

“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灵。”你很难再找到一句比这更妙的话,三言两语就把真理和谬误混为一谈。因为一个人如果心中对社会有一种天生的隐蔽的憎恨和厌弃的话,那么他难免有几分野兽的性质。不过说这种人也有几分神灵的特性,那就荒唐透顶了。除非他这样做不是出于对孤独的喜爱,而喜欢隔绝自我,以求更高的修为。在异教徒中有过这样妄称的人,如克瑞蒂人埃辟曼尼底斯、罗马人诺曼、西西里人埃辟格拉利斯和蒂安那人阿波罗尼亚斯,而基督教中也有好几个古代的隐士和神圣的教父也是这样的人。

但是人们确实不大懂孤独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孤独的含义有多么深广。因为一群人并不都是伙伴,一群人中要是没有爱的话,一张张脸不过是一张张画,谈话也不过是铙钹的叮当作响。有一句拉丁谚语倒跟这种说法有几分相像:“一座城市就如同一片荒野。”因为在一座大城市里朋友分散而居,因此大多数人没有什么交情,反而不及在没有什么邻居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论,缺少真正的朋友,那才是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世界只是一片荒漠,这是确定无疑的。甚至我们还可以在这个意义上讨论孤独,无论谁,要是在他的天性和感情中都跟友谊格格不入的话,那么他的天性和感情一定得自野兽,而不是得自人性。

友谊的主要作用是当各种各样的感情充满你的心,并且引起膨胀时,它可以使这种压力得到缓解和排解。我们都知道堵塞不畅对身体是最大的危害,在思想方面也很少不是这样。你可以服用“撒尔沙”来通肝气,服用磁铁粉来通脾气,服用硫黄精来通肺气,或用海狸香来治头痛。但是除了一个真正的朋友,没有一个药方可以打开你的心扉,你可以让他分担你的忧伤、欢乐、恐惧、希望、猜疑、工作中的烦恼和一切压在你心上的东西。这是一种坦露心扉,不是教堂里的忏悔。

我们看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许多伟大的君主十分重视友谊的作用,我们这里说的重视甚至到了不顾自身安危和尊贵去换取友谊的程度。对于君主来说,考虑到他们跟臣子和奴仆之间的距离,他们无法享受这种友谊,除非他们设法做到这一点,也就是把某些人提升到等同伙伴的地位,跟他们自己几乎平起平坐。但这样做会引起不便。现代语言称这种人为“宠臣”或“心腹”,好像这里边只涉及给些恩赐和说些悄悄话。罗马语把这种人叫做“分忧者”,这种称呼才名副其实,道出了这里边的真谛。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光是一些脆弱的性格暴躁的君主这样做,一些足智多谋的君主也这么做,他们经常和几个仆人在一起,以朋友相称,而且要别人也用同样方式称呼他们。这种事情只有在亲密的朋友之间才有。

毕达哥拉斯说过一个比喻,很难懂,但很中肯:“不要吞食自己的心。”当然,一个人缺少朋友,无法敞开自己的心扉,就被人认为是个吃人肉的人,吃掉了自己的心,这样的说法是他无法接受的。但是有一件事非常值得赞叹,就是把自己的心事跟朋友交谈,会起两个相反的作用,既能使欢乐加倍,也能使忧愁减半,他跟朋友分享欢乐,他的欢乐有增无减,跟朋友分担忧愁,他的忧愁也不会因此增加。因此,这是一条真理,友谊对人思想所起的作用,就如同炼丹士将他们赋予“石头”的功效用在人的身体上一样,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但仍然对生命的机能有利有益。但我们不必借助炼丹士,就能在自然的普通作用中看到明显的迹象。比如在人体中,增强或扶助任何自然作用,另一方面也必然会减轻或减少外来的强烈作用。甚至在人的思想中也是如此。

友谊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健全和主宰理智。这首先是针对感情的。因为在感情方面,它能使人冲出狂风暴雨,迎来风和日丽;摆脱黑暗摆脱混乱,让自己的理智充满光明。同样,你也不能把友谊光理解为来自朋友的忠告。因为在得到忠告以前,不管是谁,心里总是充满着思虑的,在跟另一个人交流和交谈之中,你的机智和理解才渐渐清晰,凸现出来,表达思想容易得多,你能井然有序地支配你的思想,看到它们用语言表达出来有什么效果;最后,你比以前聪明得多。一个小时的交谈比一整天的沉思默想收获更多。塞密托克利对波斯王说了一句很妙的话:“言语就如同挂着展览的花毯,上面的图案很生动,但思想就像折叠起来的花毯。”友谊的第二个作用也不光属于那些能进忠言的朋友(当然他们是最好的朋友),一个人研究自己,使自己的思想清晰起来,但是砥砺自己的智慧得靠磨石,光靠自己是不行的。总之,一个人向一个雕像或一幅图画倾诉自己,也比让自己的思想窒息而死要好得多。

友谊除了这两个无与伦比的作用(即平和感情和发扬理性)外,还有最后一个作用,它就像是石榴一样,里边尽是石榴籽,我是说,它帮助朋友在所有的感情和所有的场合都能参与进去。这一点上,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友谊多方面的功能都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个时候你就清楚地知道,有多少事情光靠你一个人是无法做到的,你就会想到古人一句有保留的话:一个朋友就是他的另一个自我,而且一个朋友远远胜过于自己。

P8-11

序言

随笔属于散文中的一种,跟抒情散文不同自不待言,它跟鲁迅的杂文、跟小品文不同,相当于一些杂感,跟我国众多的诗话词话形式上有些相同,但内容不同。培根的随笔更接近于论说文,涉及哲学、宗教、政治制度以及处世、修身、养性等等方面。其实《论语》、《孟子》也是这样的随笔,只是它们是孔子、孟子的门徒记下的随感语录,因为时代不同,它们过于言简意赅,后人更多的是去穿凿附会。但是在这方面过分详尽的说教,又使人厌烦。培根的随笔能成为名篇,流传至今,就因为它们篇幅适中,又时常用一些生动的小故事和引言、富于诗意的比喻来说明一些哲理,把丰富的思想浓缩成名言警句,发人深省涮人寻味。

在世界文化的积累中有着许多瑰宝,一旦你接触到,必然会醍醐灌顶、大开眼界。比如对流行音乐痴迷不能说有什么不好,但一旦你接触到古典音乐,你欣赏音乐的水平就能大大提高,你也就能鉴别流行音乐中的好坏了。“文化大革命”否定一切古今中外的文化,甚至大言不惭要焚书坑儒,实在是大谬其行。这里也涉及一种读书的态度。过去开卷之初就抱着一种批判的态度,殊不知批判是自然而然进行的,把这把刀砥砺得过于锋利,你去掉的就不光是糟粕了,一些精华也难免会玉石俱焚。

素质教育一向是我国的教育方针,但现在差不多被应试教育淹没了。这一点也使出版界受到了极大的压力,教辅读物一枝独秀,其他出版物都在苦苦挣扎。家长们在开学期间可以推着车子去买教辅读物,而其他读物很少能送到青少年的手中。更何况在当前,影视快餐成了生活的主流,读书的风气渐渐消失,人们心目中的读书只是为了文凭和资格,为了进一所好学校,毕业后求得一个好职位,有更好的物质享受。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有些办教育的也开始迷失了方向。

面对这种现状,在我国仍有一些有识之士在锲而不舍地做着工作。比如本书的出版,也算是这种默默的努力之一。我们希望能把这本书送到青少年手中,送到一切想提高文化修养的人手中。当然,我们也不相信光读几本好书就能使一个人脱胎换骨,但至少能让他意识到想获得一块敲开名利的敲门砖,他走的只是一座独木桥,想要真正成为一个现代人,成为国家有用之材,另有一条康庄大道。

培根的随笔中有一篇《谈学问》,让我们得到许多启迪,特别是他提到如何运用学问,如何学习得法。他认为运用学问是一种智慧,那是学问之外高于学问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才能得到的智慧。他还教我们如何弥补智力不足学习得法的方法。实际上学习方法是一种根本性的学习,那也是一种智慧,只有靠不断琢磨总结才能得到的智慧。在我国学习英语的少说也有近亿人,但真正能用英语的人却很少,高级翻译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通过英语四级、六级、八级的人不少,但他们仍然不会说、不会翻译,更不会写作,学得又苦,效果又差。参加工作以后,跟英语没有什么关系的,很快就把英语忘了,这是最大的浪费。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文作家,他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是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在哲学方面他提出归纳法,批判当时的演绎法,这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认识方法,他提出一要自由观察宇宙,二要以事实的实现为理论,三要注重经验所实证的结果,而不以诡辩为尚。这些科学原理在当今非常平凡,但在那时却是一种革命的理论。培根虽说没有什么科学的新发明,但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对科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据说他就是因为在露天试验时受了寒而得病死的。他的随笔1597年首先发表10篇,1612年扩至38篇,1625年才扩至58篇。

培根在官场上几经起伏。因为他父亲是英国的掌玺大臣,伊丽莎白女王初期最信任的政治家,他从小就出入宫廷,后来学习法律,成为名声赫赫的律师,但刚涉足政治,就坏了自己的名声。1603年詹姆士一世登位,他又出山,受到宠遇,做过掌玺大臣、国务总理,先后被封为男爵、子爵。1621年被控受贿,从此脱离政治,专心研究文学和科学。所以世人认为他有双重性格,一方面他是冷酷、吝啬、偏私的政治家,另一方面却是富于文学和科学知识、追求真理的学者。

他的哲学著作有《论学术的进展》、《求学的新方法》、《纯正哲学大全》等等。其中《纯正哲学大全》是用拉丁文写的。

徐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培根随笔/青少年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弗兰西斯·培根
译者 徐朴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9749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63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