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文思,这位“飞翔的荷兰人”,一生辗转于世界各地,以摄影机纪录了第三世界人民反抗压迫和侵略的斗争和生活。他从1938年拍摄《四万万人民》,到1970年代拍摄大型纪录片《愚公移山》,再到1988年完成《风的故事》,伊文思与中国的交往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因此,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者聂欣如以独到的眼光和综合的观察力,既论述拉伊文思的早期影片以及美学思想,也重点阐述了纪录片《愚公移山》。本书以详实的资料和精到的论述,引领我们走进大师伊文思的世界。
图书 | 纪录电影大师伊文思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伊文思,这位“飞翔的荷兰人”,一生辗转于世界各地,以摄影机纪录了第三世界人民反抗压迫和侵略的斗争和生活。他从1938年拍摄《四万万人民》,到1970年代拍摄大型纪录片《愚公移山》,再到1988年完成《风的故事》,伊文思与中国的交往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因此,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者聂欣如以独到的眼光和综合的观察力,既论述拉伊文思的早期影片以及美学思想,也重点阐述了纪录片《愚公移山》。本书以详实的资料和精到的论述,引领我们走进大师伊文思的世界。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关于伊文思研究的专著,作者不仅对伊文思一生的电影创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阐述,探讨了伊文思作为开创纪录电影这一样式的先驱者以及先锋电影派的领军人物对电影艺术的贡献,而且尤其重点突出了自己对于《愚公移山》的理解。伊文思这个被称为“飞翔的荷兰人”,一生都与中国结下了不解“情”缘。他以电影《愚公移山》记录了那个年代中国的现实,在整个的拍摄过程中,伊文思始终忠于自己的感受,并尽一切努力来保持拍摄的独立性。本书资料详实,语言朴实简约,引领我们走近大师伊文思的世界。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伊文思的早期影片和美学思想 第一章 关于《桥》和《雨》——先锋派电影语言探索的边缘:戏剧性的叙事和诗意 第二章 伊文思早期的“半纪录片”和弗拉哈迪的影响——以《英雄之歌》《博里纳奇矿区》《西班牙土地》为例 第三章 伊文思和格里尔逊纪录电影美学思想比较——20世纪30年代的纪录电影观念 第二部分 关于《愚公移山》 第四章 关于《大庆油田》 第五章 关于《上海电机厂》 第六章 关于《上海三医药商店》 第七章 关于《上海印象》 第八章 关于《一个妇女,一个家庭》 第九章 关于《渔村》 第十章 关于《京剧改革》 第十一章 关于《球的故事》 第三部分 《风的故事》及其形式问题 第十二章 关于《风的故事》 第十三章 伊文思和“新纪录电影” 第四部分 附录(译文) 运动之歌——伊文思的第一部电影以及先锋派电影之圈 高科技的先锋派:《菲利浦收音机》 尤里斯·伊文思和他的忠诚纪录片遗产 谈纪录片和始于现代主义的转变 《塞纳河畔》和五十年代法国纪录电影 愚公移山 须臾不离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 伊文思大事年表 伊文思片目 引注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纪录电影大师伊文思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聂欣如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8018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952 |
丛书名 | |
印张 | 3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9 |
宽 | 149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