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孔立编著的《台湾史事解读》第一部分主要是就有关台湾研究的史观与方法问题,与台湾学者商榷。由于两岸分隔多年,在史观上存在不同的看法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可以通过学术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第二部分针对台湾早期及清代初期历史的一些史实,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学术界展开讨论。第三部分则是针对台湾方面有人蓄意制造“历史失忆”,我根据具体历史事实对台湾的历史作出自己的解读。
| 图书 | 台湾史事解读/台湾研究系列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孔立编著的《台湾史事解读》第一部分主要是就有关台湾研究的史观与方法问题,与台湾学者商榷。由于两岸分隔多年,在史观上存在不同的看法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可以通过学术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第二部分针对台湾早期及清代初期历史的一些史实,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学术界展开讨论。第三部分则是针对台湾方面有人蓄意制造“历史失忆”,我根据具体历史事实对台湾的历史作出自己的解读。 内容推荐 陈孔立编著的《台湾史事解读》台湾历史不仅在经济上、文化上、社会关系上,而且在政治上与中国大陆(特别是福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的“历史特色”是任何人所无法抹杀的。 在正常状态下,台湾历史理应放在中国历史的框架中进行研究;而在非常状态下(如日据时期和当代),则应当根据当时台湾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反映它与中国大陆以及其他国家的相互关系。只用一个简单的框架,不足以说明台湾历史的真实。 《台湾史事解读》是一本台湾史事类书籍。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台湾史研究的史观问题 关于“台湾岛史”和“台湾史观” 台湾史的分期和框架 台湾学者对台湾历史的研究 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 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的历史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与台湾社会变迁 《认识台湾(历史篇)》平议 《认识台湾》教科书引起的争议 评所谓“台湾汉人”与“大陆汉人” 评台北“福尔摩沙特展” 第二部分 夷洲非“夷州”辨 元置澎湖巡检司考 澎湖不属同安考 郑成功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 郑成功收复台湾战争的分析 台湾历史学界对郑成功的研究 郑成功研究学术讨论会述评 李自成·多尔衮·郑成功 郑成功评价的方法论问题 朝鲜与郑成功父子 郑氏官兵降清事件述论 为郑经平冤 康熙二十二年:台湾的历史地位 施琅史事的若干考辨 第三部分 台湾历史的“失忆” 前仆后继五十年 雾社65周年祭 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 台湾英烈永垂青史 血浓于水 《台湾历史纲要》的学术特色 附录 陈孔立台湾历史论著目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台湾史事解读/台湾研究系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孔立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82304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2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97 |
| 出版时间 | 2013-10-01 |
| 首版时间 | 2013-10-01 |
| 印刷时间 | 2013-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12 |
| CIP核字 | 2013210401 |
| 中图分类号 | K295.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68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